论打击乐在戏曲中的作用
2016-08-02黄玉新
黄玉新
【摘 要】打击乐就是锣鼓,锣鼓是贯串全剧节奏的枢纽,在戏曲音乐中起主导作用。不同剧种,锣鼓的配置不同,所以音色也不一样。
【关键词】戏曲;打击乐;作用
中图分类号:J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042-01
打击乐就是锣鼓,戏曲谚语说“一台锣鼓半台戏”,锣鼓是贯串全剧节奏的枢纽,在戏曲音乐中起主导作用。李渔说“戏场锣鼓,筋节所关”,锣鼓的主要作用是伴衬演员的身段动作,外化人物的内心情绪,调节舞台节奏,烘托舞台气氛,开导唱腔,制造音响效果。不同剧种锣鼓的配置不同,所以,音色也不一样。
一、戏曲艺术中的锣鼓音乐是戏曲综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器乐的作用是制造舞台气氛,规整舞台节奏,供托人物情绪,渲染情调,强化冲突,表现风格,衔接场次,沟通关系,省略交代时间,改变节奏气氛,各种效果,更重要的是突出主题,深化思想,使用主题曲、主旋律(音乐)突出重要人物出场的强调作用。剧情的特色介绍、地方特色、民族特色、时代气息等等,均可通过音乐作用来体现。戏曲音乐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戏曲表演中人物的行动和展现剧情环境、气氛等方面都是锣鼓音乐来渲染表达的,并且是与表演交融在一起的。这样,则要求不能简单地把锣鼓音乐只当作戏曲音乐的伴奏形式,而要更进一步去理解和掌握戏曲锣鼓音乐在表演艺术中的作用和内涵。
二、戏曲的锣鼓音乐有其自身一套较为完整的演奏和伴奏形式
不同音响乐器的敲击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然而各种锣鼓点的衔接也有其自身的规律。诸如大锣的锣鼓点就给人以沉重、有气势、激烈的感受;而小锣的锣鼓点则能给人以轻快、自如的感受。所以,导演在排练中根据剧情的要求,选择运用锣鼓音乐时,不但要能恰到好处地烘托和渲染剧中特定的人物情绪、环境气氛,同时还要符合不同锣鼓点之间的衔接规律。戏曲导演要掌握音乐特定的程式运用的规矩,不能同演员、乐队说不到一起,没有共同语言。但是戏曲音乐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套路,有其灵活变化、突破程式的可能。唱腔可以创新的腔、新的板式节奏变化运用,锣鼓也可以拆散重新组合,打出适合人物心境的点子。可以从《望海楼》《六号门》《节振国》《望江亭》和昆曲《十五贯》等戏的锣鼓变化运用中说明突破音乐程式,革新创造应用的实例的成功。各个剧种代表作,也有很多成功之例,大家可以根据各自的剧种,去研究音乐的程式性和革新创造的规律,以便在今后艺术实践中参改借鉴。
三、戏曲表演要接受音乐的制约
戏曲表演必须在音乐的旋律、节奏、情调的规范下行动,而不能像话剧那样生活化的动作、说话用的摹象艺术手段,而是要用“意象”化的表演手段,来和戏曲音乐融合一体完成创造舞台形象的任务。相互制约的关键在于剧本所提供的内容来决定谁制约谁,例如《桑园会》罗敷拜别唱下,如果唱下句“不如一死染黄沙”,小锣送下,再起大锣点子老旦唱。但是大多数演员不唱最后一句,而是唱完“堂前拜别婆婆驾”扫一句,在“扫头”锣鼓中走身段急下,紧接老旦唱一句“上句”下,秋胡再唱一句“下句”下。这样合乎情节的紧张性,也是表演、音乐相互制约的默契。还有《大登殿》薛平贵唱“长安城内把兵点”,乐队起“急急风”代战公主上,搜殿亮住,“急急风”送下,接长锤平贵出场。如果唱词用“龙凤阁内把衣换”,乐队就直接用长锤打上,开唱。戏曲是用歌舞来演故事的综合艺术,根据戏曲演剧形式的要求,一个戏中的人物行动和环境气氛,人物的思想情绪需要椤鼓音乐来烘托和渲染。在演员的表演中,锣鼓音乐还起着能使剧中人物的心理节奏外化的作用。川剧艺人讲:“一台锣鼓半台戏”,可见敲击乐伴奏,在戏曲中也占有着重要地位。一位演员要想担任主角的任务,必须有自己聘请的专用琴师、专用鼓师的长期合作,才能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临时凑,台上见,只能达到一般效果,不可能取得“四大名旦”“三大须生”的水平。《四郎探母》《玉堂春》等大批剧目的价值是超过动作表情的,众多剧种更是以唱为主的,没有唱腔的音乐也就没有了剧种。戏曲音乐的重要作用,对它们都是一样重要的。即使像武戏《三岔口》,甚至于《雁荡山》,没有台词、唱词的舞蹈武打功夫戏,也一样是离不开戏曲音乐的作用。
四、为人物行动造出恰合心境的情调气氛
戏曲音乐创造人物心境的作用很强,可以打出(奏出)人物的性格、感情、处境和心态。《取洛阳》马武起霸,就用锣鼓打出了人物性格;《群英会》曹操中了借刀计,误杀蔡瑁、张允之后,对蒋干请功的内心活动很复杂,既不能明言自己中计了,又不能对蒋干处罚或奖赏,有苦难言,也从下场的锣鼓处理中展现出人物的心态;《将相和》廉颇的性格和情感变化,负荆请罪的行动,都是音乐造境烘托、渲染很成功的事例。《托兆碰碑》反二簧上场加上锣鼓,气氛处境都是感人的音乐造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