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拓片的保护性修复方法

2016-08-02董晓燕

卷宗 2016年5期
关键词:糨糊拓片污渍

董晓燕

摘 要:拓片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献形式。它经历了战争、灾害的洗礼,带着历史的痕迹,留传至今天,是多么弥足珍贵!保护好每一张拓片,用最好的方法修复已经破损的拓片,是每一个古籍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者研究探索的课题。

拓片,亦称拓本,就是用纸和墨从铸或刻的器物上捶印出其文字或图案的印刷品。是记录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文献形式。

拓片所传承的对象主要是古代器物和石刻,古代器物是指青铜器、秦汉瓦当等上面铸造或镌刻的文字或图案,石刻是指在石材上镌刻的文字或图案,包括碑帖、墓志、塔铭、砚铭、刻经、摩崖、、画像、界石等等。拓片真实的再现了原物的风貌和风韵,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1 拓片的产生及制作方法

拓片产生的准确时间,目前还无从知晓。最早有关拓片的记载是《隋书?经籍志》,其中著录了《秦皇东巡会稽刻石》一卷;东汉碑刻《熹平石经》有《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等三十四卷;魏《正始石经》有《尚书》《春秋》等十七卷。其注曰:“后汉镌刻七经,著于石碑,皆蔡邕书。魏正始中,又立三字石经,相承以为七经正字。后魏之末,齐神武执政,自洛阳徙于邺都,行至河阳,值岸崩,遂没于水。其得至邺者,不盈太半。至隋开皇六年,又自邺京载入长安,置于秘书内省,议欲补缉,立于国学。寻属隋乱,事遂寝废,营造之司。因用为柱础,贞观初,秘书监臣魏征始收聚之,十不存一。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这里的“相承传拓之本”显然就是拓本。可见,拓片诞生汉魏至南北朝之间,兴于唐代。

拓片的制作方法主要分以下三个步骤:1、将所拓之物的污渍泥土用水清洗干净,2、将事先准备好的湿或干的宣纸敷在所拓之物的表面,用棕刷刷、用打刷打,使之凹进字口里面。3、用扑子将墨一遍一遍地、均匀地扑在纸上,待纸干后揭下,一张拓片就制成了。

制作拓片的颜料除墨汁之外,还有煤或煤灰加胶(多用于拓制大面积摩崖,可以降低成本)、朱砂、国画颜料等,因而,拓片除了以墨为颜料的墨拓、禅羽拓外,还有朱砂拓、色拓等。

拓片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政治、军事,文化。建筑等等,都能令研究者从中受益。保护好这些拓片,不让中华文化缺失,是我们当代文物修复者的义务和责任。

2 拓片的修复方法—镶衬法

伴随着拓片的产生,拓片的装潢技术也随之出现,在镶衬法出现之前,拓片的装潢方法一般分为整幅托裱和割裱两种,整幅托裱即用宣纸将拓片托裱一下,然后,以折叠方式或卷轴装的方式存放。整幅托裱的优点是如实地反映了碑刻的原貌,缺点是不易携带和收藏。割裱的方法是将拓片分裁成条,然后再按碑文的顺序排好做成经折装或册页。割裱成册的拓本宜于携带和收藏,但却失去了原有碑文的气魄和行气,

国家图书馆是收藏拓片最多的图书馆之一,截止2014年我馆共藏拓片近26万多张。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我馆修复拓片采用是整体托裱法,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采用这种方法修复的拓片,在存放中其边角极易破损,而且很难修复,也就是说,这种方法不利于拓片的再修复。

在总结了各种修复方法的利弊后,国家图书馆独创了拓片的保护性修复方法—镶衬法,这种修复方法不仅简单易学,最重要的是有利于拓片的再修复。其修复方法如下:1、将拓片从背面喷水刷平,破损处补好;2、取衬纸一张,刷平,置于案上,再将拓片正面朝上平铺在衬纸之上;3、用点状连接的方法把事先准备的局条粘在拓片四周,然后把衬纸的四边翻过来粘在锯条上。这样一张拓片就做完了。

运用镶衬法修复拓片,由于局条和四边都采用点粘的方法与拓片连接,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拓片的伤害。因此,我们说,镶衬法是拓片的保护性修复方法。

3 拓片修复应注意的问题

在运用镶衬法修复拓片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衬纸的选择:拓片的衬纸要选择结实、有韧性的棉纸或皮纸,如:高丽纸、枸皮纸等。拓片的衬纸要对拓片起到保护作用,因此,要找那些结实,有韧性的纸,才能托的住那些又薄又大的拓片,真正起到对拓片的保护作用。

2、拓片的展平:制作拓片的颜料多种多样,除了墨以外,还有人就地取材,用颜料、煤灰、锅底灰等制作拓片。因此,展平拓片要从拓片背面喷水、,水不易喷的太多,只要能刷平拓片就行。有些拓片上有原始的皱摺,这种皱摺不能打开,如果随意打开这些皱摺,拓片的字体或图形就会有变化,按照整旧如旧的修复原则,在修复过程中,要保留拓片原始的面貌,以便给后来的考证研究工作提供完整的资料。

3、拓片的去污:由于保存不妥,有些拓片表面会沾上各种各样的污渍,不同的污渍祛除的方法是不同的。(1)泥土污渍:用温水将其浸透,然后用白色的毛巾或软纸轻轻沾,直至污渍去除为止。(2)霉渍、油渍:如果渍痕是在拓片的空白处,就用毛笔蘸上热水在渍痕表面轻轻刷试,使之变淡;如果渍痕是在有文字或有图像的地方,则不予处理。(3)圆珠笔、钢笔的渍痕:这种渍痕一般去不掉。遇到这种渍迹,不能贸然采取任何措施,要先用蘸水的纸巾轻轻沾一下痕迹处,看其是否掉色,如果掉色,在喷水展平时,要用撤潮纸覆盖痕迹处,以免在喷水的过程中,渍迹因受潮而跑色。(4)颜料的渍痕:这种渍迹的处理方法和钢笔渍痕的处理方法一样。

4、拓片的修复:(1)拓片的修复所用的补纸:修复拓片选用的补纸最好是白色宣纸或白色竹纸,补纸应与拓片所用纸张薄厚相当。(2)拓片的修复所用的糨糊:在采用镶衬法修复拓片时,最好准备两碗糨糊:一碗稠一些、一碗稀一些;稠一些的用于衬纸与局条的沾接、稀一些的用于修补拓片。(3)在修补拓片时,如果拓片破损处的纸张已酥脆或已成絮状,那么在修补时,就不能把糨糊直接涂抹在破损处,而是涂在补纸上,再粘在破损处。(4)如果拓片破损处有钢笔水、颜料等的渍迹,也要把糨糊涂在补纸上,待补纸上的糨糊稍稍晾干后,再粘在破损处。

5、拓片的压平:(1)拓片的压平方法:a、将撤潮纸或高丽纸平铺在修好的每一张拓片上,b、再将纸板覆盖在铺好的撤潮纸或高丽纸之上。C、用较大的压书板压住纸板。(2)特殊情况的处理:如果修复的拓片上有圆珠笔、钢笔、颜料等较易掉色的渍痕,在压平时,要用撤潮纸盖住渍痕,以免在压平的过程中因为返潮导致渍痕跑色。

6、拓片的折叠:拓片修复完成后,须按照一定的尺寸进行折叠(这个尺寸是根据自身的库存条件而定的)。以国家图书馆为例,国家图书馆新镶衬的的拓片折叠尺寸为38*26cm,墓志折叠的尺寸是28*15cm,折叠后的拓片置于统一制做的布套内,大布套(用来置放碑刻拓片)的尺寸是42×30cm,小布套(用来置放墓志拓片)的尺寸是30×18cm。

4 镶衬法的优点

利用镶衬法修复拓片,除了不损伤拓片,利于人们再修复,且操作简单的优点外,还有就是(1)省工时:据统计,整幅镶衬装拓片、整幅托裱拓片装、整幅卷轴装、册页装拓片的用工比约为1∶1.3∶3.3∶33.3;(2)藏品所占的空间最小:同样的书柜,置放整幅折叠装拓片2514张;置放册页装拓片644册;置放整幅卷轴装拓片190轴。它们所占空间比约为1∶3.4∶13.2;(3)藏品的重量最轻:整幅镶衬装拓片、整幅卷轴装拓片、册页装拓片装裱重量以汉《尹宙碑》为例,整幅镶衬装拓片重0.15kg,册页装拓片重0.9kg,整幅卷轴装拓片1.2kg,它们的重量比约为1∶6∶8;整幅托裱装拓片、整幅镶衬装拓片重量为:整幅镶衬装拓片一大盒平均重2.3kg,整幅托裱装拓片平均重3.6kg;一小盒(一般为墓志)镶衬装拓片平均重0.95kg,整幅托裱装拓片平均重1.4kg;它们的重量比约为1∶1.5。

拓片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建筑、艺术的重要文献资料。过去由于历史、战争、自然灾害等原因,许多拓片遭到毁损或破坏。因而,流传至今的拓片愈发显得弥足珍贵,怎样保护这些拓片,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修复这些拓片,一直以来都是古籍修复界争论探讨的问题,镶衬法正是在不断的探索中诞生的。

纵观拓片的修复方法,我认为镶衬法是对拓片较好且具有保护性的修复方法。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来保护、修复我们的古籍、拓片,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让拓片成为中华文化这一巨幅史册中永不消失的、璀璨的一篇。

猜你喜欢

糨糊拓片污渍
《韦洽墓志》拓片
10款洗衣液推荐,搞定各种难洗污渍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除旧迎新 贴“桃符”
北宋《曲行殷墓志》拓片
拓片制作中的用墨技巧
除旧迎新贴“桃符”
随身携带的迷你洗衣机:让你点到哪里洗哪里
世界上最黏的糨糊
污渍在波轮洗衣机中的洗涤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