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岫岩地区保护地蔬菜无公害防治技术

2016-08-02李艳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年4期
关键词:无公害防治综合防治技术

李艳

摘要:采用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可有效控制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保证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安全。阐述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的主要方法与注意事项,以期为岫岩地区保护地蔬菜的安全生产与品质保障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保护地蔬菜;无公害防治;综合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4-0013-03

岫岩地区保护地蔬菜面积较大,为了有效地控制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与为害,避免使用高毒农药,降低农产品的污染,提高无公害蔬菜的产量和品质,改善保护地的小气候生态环境,对保护地蔬菜的病虫害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利用农业、物理(光、色、性诱剂)、生物(天敌、细菌、病毒等生物制剂)及化学(植物源、无毒、无残留农药)防治相结合的无公害配套技术措施,将蔬菜病虫害控制在无经济损失的指标内,同时达到保护地蔬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控的目的,并且解除了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与安全。

1 农业防治

1.1 选种育苗

在保护地选用高产、优质、抗病、抗虫的蔬菜品种。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培育无病虫壮苗,增强蔬菜抗病虫的能力。

1.1.1 高温灭菌 结合浸种,利用55 ℃以上的热水进行烫种,杀死种子表面和内部的病菌。或将干燥(含水量低于2.5%)的种子置于60~80 ℃的高温下处理数小时至数日,以杀死种子内、外的病原菌和病毒。

1.1.2 药剂浸种 先将种子在清水中浸泡4~6 h,捞出后沥干水,再浸到一定浓度的药液里,经一定时间后取出,清洗后播种,以达到杀菌消毒的目的。

1.1.3 药剂拌种 将药剂和种子拌在一起,使种子表面附着均匀的药粉,以达到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和防止土壤中病菌侵入的目的。

1.2 轮作倒茬

在保护地内实行轮作和间、混套作,使病原菌和虫卵不能大量积累,起到控制病虫害发生的作用。

1.3 适时种植

适时种植,合理密植,定向栽培,及时中耕,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1.4 加强田间管理

1.4.1 保护地深翻改土 可将地表的病虫菌翻入深土中或将深层的趆冬害虫翻到地表,使其冻晒或窒息而死,减少病虫基数。

1.4.2 加强水肥管理 在保护地增施有机肥,特别是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提高蔬菜抗病性,提高蔬菜品质;在保护地内采用膜下滴灌,降低空气湿度,创造适于蔬菜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改善和优化保护地的小气候,减少病害的发生与传播。

1.4.3 清洁保护地 在育苗前、定植前彻底清除前茬作物,及时摘除老叶、病叶、病株,并带出保护地外进行集中处理;清除病虫残体,减少虫源,清洁小环境。

1.4.4 减少激素使用 对保护地种植的瓜、果类蔬菜,尽量采用昆虫授粉和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来提高坐果率,减少坐果激素的使用,以利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1.5 土壤消毒

在夏秋两季的间期,正值保护地空闲,利用太阳能进行高温闷棚,或用氯化苦、棉垄等进行土壤消毒。可杀死土壤中地老虎、金针虫、根蛆等地下害虫卵,同时也可杀死立枯病、猝倒病、枯萎病、根腐病、线虫、根螨等植物病源菌,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

1.6 生态防治

摸清病虫害的发生与温湿度的关系,可用生态防控的方法控制其发生。例如,保护地黄瓜、番茄等在其生长期严格控制保护地内的温度、湿度,使小环境有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同时不利于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蔓延,可减少或推迟霜霉病、叶霉病、灰霉病、疫病等病害的发生。

2 物理防治

2.1 人工捕杀

采用人工捕杀的方式,减少保护地内的虫源。

2.2 杀虫灯诱杀

利用害虫趋光、趋波等特性诱集、诱杀害虫。安装杀虫灯对保护地的小菜蛾、甘兰夜蛾、甜菜夜蛾等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控害作用,大大降低了田间落卵量和下一代的成虫量。

2.3 黄板诱杀

利用害虫成虫的趋黄习性,于害虫的成虫发生盛期在保护地内悬挂黄板。每667 m2挂黄板30~40块,使黄板均匀地悬挂在作物上方30~50 cm处,当黄板粘满害虫后要及时刮净黄板,每7~10 d涂抹一次黄油或凡士林。黄板可大量诱杀斑潜蝇、蚜虫、白粉虱等害虫。

2.4 防虫网防护

在保护地棚室的上、下通风口及棚室门口等处安装幅宽1 m的40目尼龙防虫网,以防止外来虫源从风口、门口飞入棚内,有效降低保护地的虫源基数。

2.5 诱剂诱杀

在成虫发生的始盛期,选用糖、酒、醋液诱剂诱杀甜菜夜蛾、甘兰夜蛾等害虫,效果较好。糖、酒、醋液诱剂的配比为:白酒125 g、水250 g、红糖375 g、醋500 g、90%敌百虫1 g,先将红糖称出,用水溶化,然后加入醋、酒和敌百虫药拌均即可。每5 d添加半量,10 d更换一次,将更换掉的诱剂用土埋好;当诱剂风干、雨淋或损失,应添加或更换。也可购买性诱剂诱杀害虫的成虫,可降低保护地内害虫的数量,防控效果较好。用性诱剂诱杀害虫的方法是:诱盆加4/5的水,诱蕊距诱盆1~2 cm,每隔10 m放一个诱盆,每667 m2放8~10个诱盆。利用性诱剂诱杀

3 生物防治

3.1 天敌防治

3.1.1 利用赤眼蜂防治甘兰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 在害虫卵期释放赤眼蜂,每667 m2设6~8个放蜂点,放蜂10 000~15 000头,每隔7 d天放一次,连放2~3次,卵粒寄生率可达72%以上,达到较强的控制效果。

3.1.2 利用桨角蚜小蜂、丽蚜小蜂等防治白粉虱 在白粉虱发病初期,单株虫量为0.5~1.0头时开始放蜂,每667 m2挂蜂卡20张,约放蜂10 000头,蜂卡在作物间呈“S”型分布,蜂卡分别挂在作物的枝叉上,每隔7~10 d放一次,连续放5次,小蜂与白粉虱在低数量水平上保持平衡后停止放蜂。由于桨角蚜小蜂对温度要求较高,所以在放蜂期间,室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 ℃,夜间不低于15 ℃。其寄生率可达68%以上,对白粉虱的防控效果较好。

3.2 生物制剂防治

利用细菌、病毒等生物制剂防治保护地蔬菜病虫害。目前在岫岩地区应用较多的有:用苏云菌杆菌制剂防治鳞翅目害虫的幼虫;用绿僵菌防治蓟马;用白僵菌防治地下害虫;用蚜霉菌防治菜蚜、螨类等害虫。

4 化学防治

保护地蔬菜的公害主要来自于农药和化肥,但是农药和化肥在保护地蔬菜生产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化学防治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合理地选用农药,严格控制农药品种,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控制施药次数、浓度、范围和剂量,不可任意加大剂量;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每种农药都有各自的安全间隔期,一般允许使用的菊酯类杀虫剂为5~7 d,有机磷杀虫剂为7~10 d,杀菌剂中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锌、代森锰锌要求15 d,其余均为7~10 d。要生产无公害蔬菜,利用植物源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微生物制剂以及与环境友好的无毒无残留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效果较好。

4.1 植物源农药

如用0.2%苦参碱水剂800~1 000倍液、苦参碱抽出液800~1 000倍液、2.5%鱼藤酮乳油400~500倍液、0.65%茴蒿素水剂500倍液等防治菜青虫、甘蓝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平均防效达92.1%。

4.2 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特异性农药

如用10%除尽悬浮液1 000~3 000倍液、5%氟虫脲(卡死克)乳油2 000倍液、5%定虫隆乳油2 000倍液、5%伏虫隆(农梦特)乳油2 000倍液防治菜青虫、甘蓝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等害虫,平均防效达93.2%。

4.3 微生物制剂

如用1 000万国际单位农用链霉素粉剂2 500~

3 000倍、100万国际单位新植霉素粉剂3 500~

4 000倍、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150~300倍、2%武夷菌素(BO-10)水剂150~200倍液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白粉病、白菜黑腐病、番茄叶霉病、番茄灰霉病等病害,平均防效达88.6%。

4.4 与环境相容新型农药、无残留农药

如用土壤消毒剂1号600倍液、土壤消毒剂2号600倍液防治辣椒疫病、黄瓜枯萎病,防效达97.3%;用60%根病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防茄子黄萎病,防效达98.0%;用农克星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防芹菜斑枯病,防效达92.3%;用0.2%瑞泽秋莎高渗微乳剂3 000倍液、1%泰丰奇兵2 000~2 500倍液、2.8%维虫高乳油2 000倍液、5%伏虫灵乳油

1 500倍液防菜青虫、小菜蛾、甘兰夜蛾等,防效达97.5%。利用与环境相容新型农药、无残留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在化学防治中,一定要讲究用药方法。提倡不同类型的农药交替使用,以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准确选择最佳防治时期及时用药,选用低容量和小径孔(0.1 mm)喷雾技术以提高药效,在设施内推广烟雾剂和粉尘剂农药以降低空气温度等,尽量用最少的农药获得最大的防效,防止蔬菜出现药害和伤害天敌,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损失水平以下。

5 结语

在保护地内综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及化学等无公害防治技术措施对保护地蔬菜的主要病虫害进行无公害防控,可以解决多年来难以控制的蔬菜病虫害,保障保护地蔬菜的生产安全,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全国植物保护总站.植物医生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2] 何振昌,张治良,黄峰,等.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3] 侯喜林,吴志行.无公害蔬菜生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蔬菜,2004(1):58-62.

猜你喜欢

无公害防治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