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知觉组织原则在废弃铁路景观营造中的应用
2016-08-02赵伟韬刘晓霞侯阳邢杰西
赵伟韬 刘晓霞 侯阳 邢杰西
摘要:废弃铁路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其进行改造与再利用具有突出的现实价值。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空间设计中具有独到的优势。以设计实例阐述格式塔知觉组织原则在废弃铁路景观营造中的应用,以期为废弃铁路景观营造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废弃铁路;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组织原则;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5.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04-0009-05
如今,废弃铁路遗留现象出现在各个地区,这是城市化快速进程和后工业时代的产物。废弃铁路承载了人类对工业发展的珍贵记忆,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历史价值需要引起人们的珍视从而进行挖掘研究,而其突出的改造与再利用的现实价值同样不可小觑。格式塔心理学及其理论已在多个学科范畴得以运用。本课题将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组织原则应用于废弃铁路景观营造中,从多个方面开启废弃铁路景观营造理论研究的新篇章。
1 废弃铁路景观营造的意义
废弃铁路目睹了几辈人的成长,同时也见证了一个地区工业时期的辉煌。它是工业历史的沉淀,承载了人们太多儿时的记忆。每每乘车压过废弃的铁轨,人们的思绪都会随着身体的颠簸游离到“沿着铁轨走钢丝”的年纪。那时铁路沿线芳草萋萋,而此时的铁路沿线满目疮痍、垃圾遍地。曾经为人类历史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铁路随着使命的完结而失去了昔日的风采,沦为了该地区的垃圾死角,成为人们心中的厌恶之地。同时,铁轨所占用的土地也因此而荒废,尤其对于寸土寸金的城市来讲无疑是资源的最大浪费。因此,对废弃铁路的再利用意义重大,对其进行景观营造亦是变相地对废弃铁路进行保留,以满足人们对往事的追忆,引发人们对工业历史遗迹的缅怀,进而提升保护意识[1],使废弃铁路因功能的转变而得以复苏。
2 格式塔知觉组织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于1912年,在德国兴起,是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后来在美国广泛传播和发展,主要代表是阿恩海姆(M.Wertheimer)、卡夫卡(K.Koffka)和科勒(W.Kohler)[2]。在格式塔心理学中,“形”既不是指一般所说的外物的形状,也不是艺术理论中笼统指的形式,而是指经由知觉活动组织过的经验中的整体,也就是说,任何“形”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建构的结构或功能,而不是客体本身就有的[3]。
对于知觉的中心思想,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知觉是有组织结构的、有意义的整体,人只要一看到一种事物,在大脑中就会自然而然地、直接地产生关于它的知觉结构,而无需对组成这种事物的各个部分逐一进行分析、然后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联想组合而成。而这种可以产生知觉的一系列原理就是所谓的组织原则。格式塔心理学知觉组织原则包括图底原则、邻近性原则、相似性原则、延续性原则和完形性原则。
3 格式塔知觉组织原则在废弃铁路景观营造中的应用
3.1 图底关系原则
在一定的视觉范围内,那些明显的视觉元素会成为图形;而相对隐晦的视觉元素则被人眼视为背景。著名的《鲁宾之杯》(如图1所示),黑色与白色的转换,人脸与高脚杯的转换,主要在于人的注意力在哪。通常状态下,图形与背景的区分度越明显,图形就越易被人眼明确捕捉到;反之,人眼就越难将背景与图形区别开。
因此,在设计中要注意图形与背景的关系,既要有重点,又要和谐统一,这与园林形式美的多样统一原则又有异曲同工之妙。图形的组合可以大大增加形象的多样性和识别性,这一原则充分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趣味性十足,远看是一幅有趣的图形,近看却是精致的节点。如果在设计中注意此原则,将妙趣横生。
就废弃铁路而言,单纯的线性铁路也许并无太多美观可言,要想在视觉上对游人产生美的“刺激”,使游人达到高强度的审美愉快,就需在线性的“平淡”中突出“非凡”,在视觉上打断无尽的延续。因此,在整个废弃铁路的景观营造中,纵向的高差是必不可少的,游人站在高处才能掌握废弃铁路沿线的整体效果,而这高处的平台则可以充分利用废弃的值班室屋顶或出站天桥以及一切高出铁道的平台。在铁道的岔道口或拐弯处,结合植物设计出有趣的图形,从而使游人在游览中无论远观还是近赏都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步移景异,不同角度形成的景观差异,也会引起心理感受的不同。在室外景观中,植物与建筑的图底关系最为明显,例如杭州江墅铁路遗址公园(如图2所示),钟楼、候车室、火车头和部分铁轨等设施都是依据历史资料还原而成的,现已建成杭州市唯一独具特色的铁路遗址公园。公园的拱形大门(如图3所示)造型简单,在绿色的树木的背景下易于识别,即使游客在远处看不清门匾上的字迹时,也可以感知这是一处入口、一扇门。在绿色背景树的陪衬下,大门异常雄伟高大,灰白色的拱架与绿色相搭,显得庄重沉稳。游客还未走入公园,就已领悟到建造这座公园的意义所在了。
3.2 近性原则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在视觉形成过程中,距离相对较短或互相邻近的视觉元素(可以是空间上的,也可以是时间上的),容易被人眼视为整体,即一起被感知。如图4所示,人们的感觉是三行纵列的圆圈而不是一个大的集合体。
依据接近性或邻近性原则,可以通过拉近某些对象之间的距离或拉开与其他对象的距离,使它们在视觉上成为一组,而不需要分组框或者可见的边界,从而减少景观中视觉凌乱感[4]。
就废弃铁道而言,在没有拐弯和岔道的地方,其景观一定让人乏味,易产生视觉疲劳。构成铁路景观的要素(如树木、建筑、花卉、雕塑等)在视觉联系方面或者在功能方面必定有着相关性。例如,休息座椅应放置在遮阴的树下,这是一种设计习惯,同时也符合人们的生活习惯,由于二者位置很近,座椅与树就被视为一个整体。丛植的植物按照不等株行距离疏疏密密地散植在绿地中,构成特色植物组团,而不是均匀地种在绿地上,这也符合邻近性原则。沈阳万科新榆公馆(如图5所示)的旧址是沈阳新榆火车站,在园区的景观设计中,铁轨、站台等铁路元素依旧保留,这也成为万科新榆公馆的一大特色。在新榆公馆中,铁轨、月台、拖车距离较近,因此被视为一个整体,还原了新榆火车站的往日风采(如图6所示)。
3.3 相似性原则
相似性原则,即视觉元素中有相同的形状、质感、方向,相等的大小,类似的颜色、亮度等,无论它们是否紧挨在一起,常有被知觉成一体的视觉习惯。如图7所示,实心圆与空心圆给人感觉存在某种特定的联系,在观察过程中,人们的直观印象是实心圆成一行空心圆成一行,而不是实心圆与空心圆交替成列。格式塔理论认为,艺术形式的整体性高于局部元素的相加,体现这种整体性的前提是景观各个元素的统一,也就是说,必须在具备共同特质的前提下,各个景观元素才能被纳入这个“整体”的体系[5]。
废弃铁路的改造中,在接近性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再应用相似性原则,每一组的造型中要有相同的元素或类似感觉的部分,它们可以是相同的大小或朝着相同的方向、种植相同的植物或是相同颜色的花卉、相同的形状或是相同的高度,这样才可以使不同的组形成一个大的整体。因为人们总是认为相似的东西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因此为了景观看起来更加富有条理性和凝聚力,可以使用相似性原则。东莞常平铁路公园(如图8所示),放眼望去,到处都洋溢着具有常平特色的艺术、文化气息,充满着生机与活力。这里同时也是各个啤酒厂商进行展销的地方,因此在园区中可以见到很多与啤酒相关的小品,虽然它们分布在园中各处,并不存在隶属关系,可是游客依旧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因为它们有相似的元素——啤酒桶(如图9所示)。
3.4 延续性原则
延续性原则是指人的眼睛总是会随着相邻近的视觉元素依次看下去,并在大脑中知觉成连续的线性影像(如图10所示)。这些视觉元素既可以是轮廓清晰的形状,也可以是渐变的颜色或明暗度。如果视觉元素畅通有序,那么在人脑中留下的线性影像也将是轻松舒缓的,从而达到舒适的视觉效果。延续性最强大的作用就是在设计中无需再为实现视觉的完整性而使视觉元素密不透风地连接起来,它是“断开的”连续,并带有动态的倾向,为连续的线性景观增添了灵活性和开放性,并创造了更大的视觉空间。
在接近性和相似性原则的基础上,将树球、座椅等看成是图中的点,根据延续性原则使点上下波动,游人的眼睛会随着点的流动造成视觉流动的舒畅,产生行云流水之感,使铁轨在人的心理上柔滑起来。同样,利用花草树木的颜色或其他景观要素应用此原则排布点缀,那么铁轨的组合形式就不会拘泥于一种,整体景观轻松活泼。
广西省合山市有一条自2010年就停止运营的运煤专线铁轨,如今已被打造成一条“百年老矿十里画廊”。为了给游客更好的审美愉悦,当地人还在整条长达8.3 km的铁路沿线种上了鲜花,建设成为“十里花廊”。不但有鲜花,还将铁轨环绕在一道道色彩缤纷的拱门之中,各拱门之间都有一段距离,游人随着彩色的拱门一直看下去,由于延续性原则便产生了“彩虹隧道”的错觉(如图11所示)。封闭的隧道会让人压抑甚至窒息,相比之下,开放的隧道让人精神振奋,充满朝气与活力。
3.5 完形性原则
完形性原则是指人眼自觉地把各个视觉元素看成是闭合的、紧密联系的整体,将不完整的视觉元素在知觉上补充完整,即人类视觉有将不完整的形态使之完整的趋势。在画家杰姆斯创作的《达摩契狗》(如图12所示)这幅由黑色斑点构成的画中,由于完形性原则,一只斑点狗的形象被识别出,虽然狗身上的斑点在光斑中若隐若现。
铁路沿线景观呈带状,其节点的位置举足轻重。由于带状景观范围狭长,在视觉中心的设定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通常情况下该景观节点都是安排在线形的开端与结尾。换言之,铁路沿线景观无法让游人将整个景观的全部信息收入眼底,而需经过一段距离的积累才能获得最终的感受,所以入口和出口要相互呼应,使景观串联起来,让游人自己对整体景观进行完形。对于残缺的事物,人们总是在猜测它原来的模样,在小品的设计上创造出残缺美,可以给游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天津万科水晶城(如图13所示)是在天津玻璃厂旧址上建造起来的,其中的铁轨依然保留。在水晶城的废弃铁轨上有一处小品引人注目,废旧的拖车上倾斜地放置着不完整的双人床、两套被褥、三只拖鞋、破损的缝纫机等(如图14所示),这些残缺的生活物品一下在让人回到20世纪50—60年代。人们看到这些不禁会想:那只拖鞋去哪了?这个家发生了什么?在道路铺装上,利用不同颜色或不同质感的材质铺装出若隐若现的图形,趣味十足。并在此设置休息空间,游人可驻足猜想,而不是走马观花式地一味向前,没有回味的过程,避免了在线性景观中产生审美疲劳。
4 结语
景观的营造应符合大众的心理审美,而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空间设计中具有独到的优势,西方国家的空间设计师已经在景观设计中广泛应用格式塔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在各个艺术领域的成功应用,无疑为园林景观营造的理论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出路。园林景观作为国内外发展迅速的新型综合学科,除涉及到美学、艺术学、生态学等学科外,心理学也是其相当重要的学科要素。格式塔心理学的知觉组织原则完全适用于景观的设计,将此原则应用于废弃铁路景观营造中,不仅可以解决废弃铁路的去向问题,更会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有利于打开废弃铁路景观营造理论研究的新局面,为废弃铁路景观的营造提供可借鉴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冯艳.滁州中心地段废弃铁路区域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1.
[2] 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成志军,林晓妍.格式塔理论在建筑美学中的应用[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3,25(5):12-15.
[4] 张一宁.认知与设计——理解UI设计准则[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10.
[5] 秦颂.格式塔理论在公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2010,10(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