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畲医发痧治疗枕神经痛疗效观察

2016-08-02朱敬张巧玲雷后兴袁彬叶亚云义乌市中心医院义乌3000丽水市人民医院丽水33000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6期

朱敬,张巧玲,雷后兴,袁彬,叶亚云(.义乌市中心医院,义乌 3000;.丽水市人民医院,丽水 33000)



畲医发痧治疗枕神经痛疗效观察

朱敬1,张巧玲2,雷后兴2,袁彬2,叶亚云2
(1.义乌市中心医院,义乌 322000;2.丽水市人民医院,丽水 323000)

【摘要】目的观察畲医发痧疗法治疗枕神经痛的临床疗效,验证其有效性及优势。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畲医发痧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药物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VAS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8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畲医发痧疗法治疗枕神经痛有确切疗效,是治疗枕神经痛的有效疗法之一。

【关键词】放血疗法;畲族医学;刮痧疗法;枕神经痛

畲医学是畲族人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特殊的社会环境中,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渐总结出来的一种民族医学。发痧疗法是畲医学最具特色的治疗方法之一,常有立竿见影、手到病除的效果。枕神经痛属于畲医学痧症“头风痧”的范畴。笔者采用畲医发痧疗法治疗枕神经痛40例,并与西医药物治疗相对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例全部来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义乌市中心医院及丽水市人民医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30~62岁,平均(46±10)岁;病程最短1星期,最长5年,平均(2.93±1.52)年。对照组中男15例,女25例;年龄31~65岁,平均(44±10)岁;病程最短5 d,最长4年,平均(2.64±1.1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畲医诊断标准

符合2007年出版的《中国畲族医药学》中的“头风痧”的典型表现,同时划痕试验、验痧筋、查痧点、试撮天突穴等试验阳性者[1]。

1.2.2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及《头面部疼痛诊断治疗学》[3]中关于枕神经痛的诊断标准制定。①病前常有受凉、感染或落枕史;②症状主要为枕神经分布区疼痛,以单侧为主,可向头顶、眼眶部放射,枕神经分布区皮肤感觉过敏或减退;③枕神经出口处压痛。

1.3纳入标准

①年龄30~65岁;②符合上述畲医头风痧诊断标准和西医枕神经痛的诊断标准;③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①年龄<30岁或>65岁者;②妊娠和哺乳期妇女;③脊柱骨折、脱位、结核、肿瘤(包括转移性)、脊髓炎等原因所致者;④合并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者、精神病患者;⑤虽有头痛,但作为其他疾病的1个症状表现。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采用畲医发痧疗法,步骤如下。

2.1.1查痧点

患者取坐位,在患侧风池穴周围3 cm左右范围内,取约3 mm厚的生姜片由上往下顺刮10余次,若见皮内有乍隐乍现的蚊咬状红点,甚至明显的紫点,即为痧点,可有多个痧点。

2.1.2操作方法

以患侧痧点为操作点。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术者右手拇、食指斜持三棱针,中指抵住针身,露出米粒长的针尖,在皮肤上挑刺3~5次,深度约1~2 mm。轻者轻挑,以不出血为度;重者重挑,挑出血丝,挑后挤血8~10滴。隔日1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2.2对照组

采用西医药物治疗,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每次60 mg,每日3次,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3 治疗效果

3.1观察指标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用一条长10 cm的直线,等分为10段,两端分别代表无痛(0分)和剧痛(10 分),让患者根据自己疼痛程度标出读数。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VAS评分(如不足1个疗程临床治愈者,第2次VAS评分在最后一次治疗后进行),共测定2次。记录治疗前、疗程结束后的VAS评分。

3.2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拟定。

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即枕后疼痛及牵涉痛消失,枕下无压痛。

显效: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局部重压后仍有轻度疼痛。

有效:疼痛及其他症状明显减轻。

无效:疼痛及其他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3.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或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秩和检验。

3.4治疗结果

3.4.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08,P <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4.2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经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能降低疼痛程度;两组治疗后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疼痛缓解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0 7.53±1.30 2.78±2.731)2)对照组 40 7.63±1.41 3.97±2.381)

4 讨论

枕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病,为枕大神经痛、枕小神经痛和耳大神经痛的总称,临床表现以单侧或双侧枕神经走行部位的持续性或阵发性刺痛、钝痛,相应部位的皮肤可有痛觉过敏及感觉减退,发作时疼痛剧烈,常常令人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好发于30~60岁的青壮年,女性比男性发病多,发病前常有疲劳、受凉感冒等诱因。可能的病因主要是由于颈部软组织、颈椎结核或肿瘤(包括转移性),脊髓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咽炎等各种原因,但确切的病因尚不明确。从临床观察看,则是以颈部软组织(肌肉、筋膜、腱膜等)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所致的枕神经痛更为多见。西药常用非甾体类镇痛药物进行治疗,并不能取得理想疗效,且这类药物往往有较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常会引起白细胞降低、转氨酶升高、过敏反应等,且慎用、禁忌证也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枕神经痛属于畲医痧症“头风痧”的范畴,是指由外冒“痧气”或内伤情志,导致肝神被困,脾神失运,心神内闭,筋脉气血不畅,神机受困,清窍不利,而主要以一侧头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畲医六神学说认为[5]“存六神者,则七窍开通,故没有疾病”,故本病的病机为机体正气不足,外冒痧气,内伤情志,肝脾肾神主宰失职,人体脑窍的功能活动失调,神不内守致头部筋脉气血壅闭,不通则痛。

畲医对痧症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并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6-8],且治疗方法和手段极具特色,如采用划痕试验、查痧点、搓天突穴等方法进行辨痧,用挑痧、抓筋、挑病珠等治疗手段进行发痧治疗。现代研究表明人体在疾病状态下,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发生变化,外来的细菌、病毒或体内有害代谢产物不能有效排出体外,而在体内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可使机体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黏膜、肌肤充血,表现出红色、紫青色或青黑色的斑点和斑块[9-10]。由此可见,畲医通过独特的体表辨痧方法,且以发痧的方式从体表排出体内的毒邪治疗疾病是有其科学依据的。

本研究在风池穴周围验痧,以痧点为操作部位,施以挑痧疗法,打通了血路,可使局部痧气毒邪排出体外,极大地改善了头部筋脉气血壅闭状态,使得筋脉气血得以畅通[11-13],痧毒得以解除,从而使失衡的六神恢复守神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到,痧点常常是压痛敏感点,为气滞血瘀病灶之所,契合了中医学“以痛为腧”,类同于“阿是穴”。在痧点上挑刺挤血,可以达到祛瘀通络而“通则不痛”之目的[14-17]。

本观察结果提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枕神经痛均有疗效,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提示治疗组缓解疼痛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畲医发痧疗法是治疗枕神经痛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且具有操作简便、疼痛缓解快的优点。

参考文献

[1]雷后兴,李永福.中国畲族医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第2 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99.

[3]陈宝田,朱成全,谢炜.头面部疼痛诊断治疗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4-157.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

[5]陶云海,雷后兴.畲医“六神”学说初探[J].浙江中医杂志,2006, 41(10):582-583.

[6]项英美,鄢连和.畲医发痧疗法与传统刮痧疗法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10):2330-2332.

[7]徐向东,郑宋明,鄢连和,等.畲医痧症的发痧疗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3):574-576.

[8]张巧玲,徐向东,鄢连和,等.畲医针刺疗法治疗头风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3):530-532.

[9]骆炳锋.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15):79-80.

[10]何黎.结节、斑块类皮肤病的诊断思路[J].皮肤病与性病,2010, (4):12.

[11]陈泛.挑针疗法[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4,18(2):47-48.

[12]叶亚云,金掌,张巧玲,等.畲医疗法治疗急性疼痛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34(5):447-448.

[13]钟芹锋,王芳,陈红梅,等.自制中药面膜辅助挑治治疗痰热互结型痤疮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14,29(9):43-44.

[14]杨东,谈伟伟.腹针配合手针、挑刺拔罐治疗痤疮临床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6):71-72.

[15]闫支花.挑刺闪罐治疗麦粒肿 3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2):140.

[16]顾春英,黄嘉琪,车竹梅.拨针为主综合针灸疗法治疗痤疮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2):132-134.

[17]牟永成,唐泉,侯秀丽.中医多种疗法综合运用治疗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5,33(4):31-33.

文章编号:1005-0957(2016)06-0688-03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6.0688

收稿日期2015-12-30

基金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13ZSP008);丽水市畲医药传承与开发利用研究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2cxtd09-02)

作者简介:朱敬(1966-),男,副主任医师

通信作者:张巧玲(1966-),女,主任医师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Scraping Therapy Based on She Medicine for Occipital Neuralgia

ZHU Jing1,ZHANG Qiao-ling2,LEI Hou-xing2,YUAN Bin2,YE Ya-yun2.
1.Yiwu Central Hospital,Yiwu 322000,China;2.Lishui People’s Hospital,Lishui 323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ha-petechia releasing therapy based on She medicine in treating occipital neuralgia,for proving its effectiveness and advantage.MethodEighty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Sha-petechia releasing therapy based on She medicine,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by Western medications,10 d as a treatment course,totally for 2 courses.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change of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score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observed.Resul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5%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82.5%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Sha-petechia releasing therapy based on She medicine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 treating occipital neuralgia.

[Key words]Bloodletting therapy;She medicine;Scraping therapy;Occipital neuralg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