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加味饮料和功能性饮料

2016-08-02陈福民

化工管理 2016年16期
关键词:奶昔咖啡因功能性

文/陈福民



化工与生活
Chemical & life

漫谈加味饮料和功能性饮料

文/陈福民

如果要问大家喜欢喝什么?回答恐怕是毫不犹豫且异口同声的:“最喜欢喝饮料!”

也许还有人会加上一句:最好是加味饮料!

但是,喝什么的问题应该同每个人的需要联系起来。

如果你仅仅为了口渴补水,那么买哪种瓶装水,它们的解渴作用几乎是同等的,而且比自来水好不到那儿去。如果你只考虑补水,拿最便宜的就好。更适当的做法是,下次出门前,记得在家里灌一瓶水带着。当然,如果你想尝试一下现代饮品而解馋,那么衷告你:“所有加味饮料如鸡肋”!

对于喜欢刺激味蕾的饮水者,市面上有很多加味饮料都是溶解了甜味素、食用色素或人造香味剂在其中的“好喝的水”。

这些化学成分让它们不像“水”,而是更接近软饮料。注意:很多加味饮料含有来自精制糖的大量热量,每杯可能增加30~50卡路里,如果每天喝几杯,热量就会异常积聚。

很多加味的饮品还会加上一顶动听的“帽子”,如“复兴”或“聚焦”,但这些只是不具意义的营销手段。即使是添加维生素和草本精华的,可能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也不会有太多益处。

因此,科学家给出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是:多喝白开水、乳酸饮料就是最好最健康的饮品。

牛奶加咖啡喝会怎么样

所谓牛奶咖啡,指的是将牛奶和咖啡掺在一起喝。这样喝有害吗?

我们可以先从营养学的角度分析一下。牛奶,最古老的天然饮料之一,被誉为“白色血液”,对人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牛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磷、铁、锌、铜、锰、钼的含量都很多。最难得的是,牛奶是人体钙的最佳来源。牛奶含有丰富的钙元素,平均每100毫升牛奶中含100毫克的钙,而且钙磷比例非常适当,有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但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喝牛奶,因为牛奶中含有乳糖,据说有1/3亚洲人是乳糖不耐受者,导致喝牛奶成腹泻的“元凶”。

喝珍珠奶茶等于吃塑料

咖啡中的的营养成分要先从咖啡是什么说起,咖啡是生长在热带以及亚热带地区附近一种茜草科常年灌木或乔木植物咖啡树的果实咖啡果中种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咖啡豆;一般植物种子中大部分都含有蛋白质、脂肪、脂溶性维生素、糖类、少量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

通常我们所喝到的咖啡有两种:一种是速溶咖啡,另一种是研磨咖啡。速溶咖啡是通过化工方式从咖啡中的有效成分提炼出来的,是一位美籍日本人发明的,将生的咖啡豆经过烘焙后用机器或手工研磨成粉末状颗粒,再用水将其中的部分成分析出(专业讲叫做萃取)而得到的液体。这样,除了呈味物质有一部分损失外,大部分的水溶性维生素都会流失,而脂肪成分几乎是没有了。速溶咖啡又分两种:一种是加调味料的(奶精和白砂糖以及其他添加剂),另一种是纯速溶咖啡(没有加其他成分)。实际上咖啡的营养价值是很低的,特别是速溶咖啡也可以称得上是垃圾食品的一种了。但是由于咖啡中含有咖啡因,可以使人兴奋,有延缓疲劳的功效,因此咖啡备受城市白领以及工作压力比较大或经常熬夜的人士欢迎。

再说,青少年常喝咖啡对于身心发育是有害的。

首先,饮用咖啡会影响睡眠质量。咖啡中含有相当高的咖啡因,每100克咖啡中可达0.4克~1克。咖啡因的作用现已很清楚,能使神经兴奋。这是因为咖啡因与人类大脑中的一种导致大脑兴奋作用的化学物质的化学结构十分相似,可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导致失眠。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

长期饮用咖啡还会引起心血管病。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如果青少年患有胃肠道疾病,喝咖啡后,可使病情加重,因饮用咖啡后,胃酸增多,会刺激胃黏膜及溃疡面。

美国最新动物实验表明,咖啡因也许是致癌因素。所以提出绝对不要给儿童喝咖啡,奉劝不要让15岁以下的青少年喝咖啡。

然而,到底咖啡和牛奶是不是应该一起喝呢?

既然喝咖啡对青少年有害无益,把牛奶和咖啡掺在一起饮用,就会对本来有益健康的牛奶掺上“毒物”了。果真如此,这种混合会产生一种不太稳定且难以消化的乳状液,会对肝造成损害。据媒体报道,对成年人来说,法国人是世界上饮用咖啡加牛奶最多的,不过他们当中患肝炎的人数并不比别的国家多,原来这里面有个小窍门:要把咖啡倒在奶里,而不要把奶倒在咖啡里,并且最好用脱脂牛奶。这样就可以防止牛奶在胃里变质。

喝珍珠奶茶等于吃塑料

其实,塑化剂除了能藏在酒里外,我们还可以在身边其他食品、日用品中找到塑化剂的身影。

食品中的塑化制是被人作为添加剂代用品而非法加入的,仅台湾被检测出含塑化剂食品就有近千项。其中值得重视的是年轻人喜爱的运动饮料、方便面等。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珍珠奶茶。

所谓珍珠奶茶,其主要的成分有13种,其中87%是包括植脂末、口服葡萄糖、麦芽糊精、鲜奶精、阿拉伯胶以及炭烧咖啡香精等9种食品添加剂,加上甜味素和几勺红褐色的粉末、几颗黑色的丸子,加纯净水兑冲,加盖封压,来回摇晃几下,一杯闻起来香喷喷的“珍珠奶茶”就做成了。

在奶茶行业,珍珠奶茶在给人们的味蕾带来甜美刺激的同时,也给人的健康带来隐患。

先说代替鲜奶来冲兑奶茶的植脂末,也就是鲜奶精,它的学名叫“氢化植物油”,绝不是奶的精华。因制作奶精的过程中没有用到一滴牛奶或奶油,它就是在植物油中加水、添加剂混合搅拌,做成的类似牛奶的东西。它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中,主要目的是减少奶的用量,增加食品的奶味。这种氢化植物油中含有臭名昭著的“反式脂肪酸”,食用后很难被身体分解,也无法被代谢。奶精吃多了对身体是有害无益的,长期食用更容易诱发血管硬化,会影响育龄男士生殖健康,还会诱发肿瘤、冠心病等疾病,对人体的心脑血管有比较大的危害。

第二样成分是,做珍珠奶茶一定要甜蜜素,它是让奶茶变得“香甜”的不可少的添加剂。喝珍珠奶茶等于吃塑料→

甜蜜素学名叫环己基氨基磺酸钠,通常是指环己基氨基磺酸的钠盐或钙盐。“甜蜜素”的甜味纯正,甜度通常认为是蔗糖的30倍,在美国曾成为一种消费量很大的人工甜味剂,公认为安全物质,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69年。这一年美国国家科学院研究委员会收到有关甜蜜素为致癌物的实验证据,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为此立即发布规定严格限制使用,并于1970年8月发出了全面禁止的命令。

那么,珍珠奶茶中的珍珠又是什么东西?令人想不到的,珍珠有可能是用塑胶来做的。检测“珍珠”是否用木薯淀粉制作,可以通过添加碘液后观察,来判断珍珠中是否含淀粉。通过检测:“它没有变蓝,说明其中不含淀粉。”不良商家为了令“珍珠”更有嚼劲,往往会添加一些工业明胶。不少人就爱把嚼着有弹性的“珍珠”当成一种乐趣。在“珍珠”里还添加有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殊不知,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其实就是塑料,除了能增加韧性外,人体根本无法吸收。这就是说,珍珠奶茶里边含的果粉中还含有大量二氧化硅,它是一种广泛用于制造玻璃、光导纤维和耐火材料的原料,其粉尘若被人长期吸食,会造成肺病甚至中毒。

其实,珍珠奶茶的最大坏处不是奶茶,而是里面的珍珠粉圆。多数人只知道,它是以木薯淀粉为主原料,但实际上,单纯的木薯淀粉的弹性根本做不到这么好。正常的方法是在其中加入小麦蛋白,而有的商家也觉得弹性还不够,为了让珍珠更有嚼劲、颜色诱人,于是再添加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胶质。但一些不法厂家为了节省成本,就用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添加进去,以得到较好的弹性,这已经成了行业内部心照不宣的秘密。

木薯淀粉不适合加工成食品,因它能被人体吸收的营养成分少之又少。至于珍珠中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成分为增稠剂、酸度调节剂、焦糖色素和食用香精),更是难以称之为“营养成分”。尤其增稠剂和酸度调节剂,是被业内人士统称为“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的物质,二者化合后生成的物质就是塑料,除了能增加珍珠的韧性外,人体根本无法吸收。

味道独特的奶昔没有奶

奶昔首先“出身”于美国。那是在1922年的美国芝加哥,一家冷饮店员工在一次调配冰其淋时,他不小心把冰淇淋和牛奶加在了一起,竟然勾兑出奇妙甜品,发现味道很独特,后来奶昔就风靡全球了。

5)有条件的,提倡气调贮藏,适当提高贮藏气体指标中二氧化碳的比例,一般应保持在3%~4%(富士品种不能超过2%),并控制库温在0℃左右。

奶昔主要有“机制奶昔”和“手摇奶昔”两种。传统奶昔是手摇的,一般都是在快餐店、冷食店出售,店里的奶昔机现做现卖,顾客现买现饮。

在快餐店里,大多数是使用大型落地式奶昔机,通常出售香草、草莓和巧克力三种风味。这种奶昔虽然是用机器制作的,但就其规模和包装毕竟算不上工业化产品。这种奶昔即使在常温下保存,保存期也能长达半年之久。因此,这种新型奶昔因新颖和独特的饮用方式很快风靡欧洲各国。

如今流行的奶昔有很多种:香蕉奶昔、葡萄奶昔、蓝莓奶昔、哈密瓜奶昔、草莓奶昔等有十多种,它们的制作方法也不复杂,家家都可以自行制作。以香蕉奶昔为例:取香蕉一只,酸奶一杯,冰块少许。将香蕉去皮,切成数块,与酸奶、冰淇淋粉,少许冰块,一起放入搅拌机充分搅拌,时间2分钟左右,搅拌成糊状即可。如果喜欢口味更甜些,可适量添加一些砂糖,OK,一杯香浓爽口的香蕉奶昔就做出来了。

如果有条件,建议在家里自制奶昔,只要有一可更换刀头的果汁机就可以了。

然而,我们在快餐店、冷饮店买的奶昔很可能就不“正宗”了。它那带“奶”字的饮料就不一定有鲜奶,有“果”字的食物就不是鲜水果了。曾有英国《卫报》的一则消息指出,所谓“草莓奶昔”是用59种化学原料调配出来的,里面既不含草莓,也没有鲜奶。

跟英国一样,中国快餐店卖的草莓奶昔也有这么多添加剂。这些化学配料主要有四大类:(1)香精,要用40多种化合物精妙调配出草莓味,如茴香脑、麦芽醇等;(2)色素,为了获得草莓一样的颜色,加入合成红色素;(3)稳定剂和增稠剂,为了让口感爽滑细腻,加入瓜尔豆胶、卡拉胶和磷酸盐等;(4)甜味剂,为了配出凉爽的甜味,加入果葡糖浆。

尽管没有鲜奶和草莓,这样配出来的草莓奶昔至少含有脱脂奶粉、乳清粉和奶油,比起一些快餐店里用奶精配出来的奶茶和各种果味饮料来,还算是质量不错了。

这些化学品“调出”的奶昔饮料,会有什么危害吗?

专家的回答是,尽管这些饮料中加入的人工香料、色素或添加剂都可能是合法、可食用成分,添加量和生产流程也是法律许可的。但是,不建议儿童和青少年长期大量进食。近来国外多项研究发现,人工色素可能增加儿童患多动症、认知障碍的危险。更大的危害是,当孩子们习惯加工品浓郁香甜的味道后,就很难再接受天然食物的质朴风味了,这对他们一生的饮食习惯都会有不利的影响。

喝过量功能饮料有危险

有新闻报道称,有一名14岁的美国女孩,她在整整一天的24小时内喝了两罐大约680毫升、名为“怪兽”的功能饮料,突然出现心脏骤停,送医院6天后即不治身亡。新闻令人震惊,但这还不是功能性饮料第一次夺人性命。据了解,2009年至2012年6月,美国药管局已接到5起死亡报告和1起诱发心脏病发作报告,都是与饮用“怪兽”功能性饮料有关。

功能性饮料是什么?功能性饮料中究竟有何名堂呢?我国市售的功能饮料是否也存在相同危险?

功能性饮料是指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的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饮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主要作用为抗疲劳和补充能量。功能性饮料包括营养素饮料、运动饮料和其它特殊用途饮料三类。根据国际饮料行业的规定,功能性饮料即带有保健作用的饮料。

尽管我国的红牛、百事可乐、乐虎等都属功能性饮料,然而,各家品牌的功能性饮料叫法各不相同,尖叫和佳得乐叫“运动饮料”,脉动和启力叫“维生素饮料”,乐虎和东鹏叫“维生素功能饮料”,水动叫营养素饮料……

这些“换件马甲”的功能性饮料,除了名字超炫,营养成分也是从维他命到人参无所不包。但其内容物均含牛磺酸和咖啡因等功能成分。你只要仔细查看饮料的成分说明,会发现它们的咖啡因含量都很高。例如红牛,每升里面会有140~200毫克咖啡因。

牛磺酸能明显促进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和细胞增殖、分化,且呈剂量依赖性,在脑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牛磺酸能促进垂体激素分泌,活化胰腺功能,从而改善机体内分泌系统的状态,给机体代谢以有益的调节;并具有促进有机体免疫力的增强和抗疲劳的作用。不过因为牛磺酸有抗疲劳的作用,如果平时工作强度不是太大的工作者,最好不要常饮含有牛磺酸的饮料,以免造成睡眠障碍等不良后果。

不少功能性饮料都含有咖啡因,咖啡因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暂时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因此,咖啡因也是世界上最普遍被使用的二类精神药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人摄入咖啡因会后会出现兴奋、心率增快等症状。案例中美国女孩生前原有心脏瓣膜病,原有心脏病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心脏疾病等基础病患者在摄入咖啡因后感觉心悸、心慌,应躺下休息,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诊治,而且需要注意避免摄入咖啡因。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每日服用200mg以上咖啡因可引起急躁、紧张、震颤、失眠和头痛等症状,长期服用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

实际上,功能性饮料中常见咖啡因。通过调查观察发现,作为功能性饮料的黄罐红牛、银罐红牛及娃哈哈启力中均发现了咖啡因,在广受欢迎的可乐饮品中也被轻易找到。据了解,能量饮料例如红牛。这些饮料中的咖啡因来源于它们所用的原始成分或由脱咖啡因咖啡所得的添加剂,也有是通过化学合成的。一旦大剂量或长期食用咖啡因却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特别是它也有成瘾性,一旦停用会出现精神委顿、浑身困乏疲软等各种戒断症状。通过观察发现,一罐黄罐红牛中含咖啡因50毫克,由此推算,一次性饮用4罐以上饮品,即超过安全剂量,可引发一定的身体反应。另外,娃哈哈启力、银罐红牛也有超过10毫克的咖啡因,尽管一般情况下消费者很难通过过量摄入到达安全剂量,但对于一些特殊群体需要引起关注。

除了咖啡因,一切功能性饮料一般还会加入维生素、葡萄糖、矿物质等成分,这些成分虽有一是抗疲劳作用,较适合体力损耗的特是人群,却并不适合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儿童正处在发育阶段,运动量较小,如果过量补充这些成分,会加重孩子自我调节的负担,过量饮用还会超过孩子消化系统和肾脏、肝脏以及神经系统的承受能力。此外,一般的功能性饮料含糖量都较高,儿童饮用有可能会引起挑食、偏食等症状,甚至影响身心发育。

能量饮料添加有兴奋剂

超市饮料架上通常都有很多不同品牌的能量饮料。很多消费者喜欢去购买这种能量饮料,认为它的含糖量比可乐低,咖啡因的含量比咖啡低,而且口感非常不错。特别是很多青少年,在运动之后就喜欢喝这些能量饮料,认为能补充能量。能量饮料含有据称能让你精力充沛的成分,一些中考、高考学子也常常会喝它来“提神”,家长甚至视它们为一种特殊的“营养液”。

殊不知,能量饮料可能会对青少年的大脑产生损伤。

那么,什么是能量饮料?

实际上,能量饮料属于“功能性饮料”的一种类型,是一种可以通过调整饮料里的营养素成分和比例来调节人体功能的饮料。

能量饮料中常见的成分有:起兴奋剂作用的咖啡因、调节心率和肌肉收缩的牛磺酸,调节新陈代谢、提高肌肉张力的维生素B族等成分。

从这些成分来看,能量饮料其实是软饮料和营养补充剂的混合体。尽管广告里说能量饮料能让你保持精力充沛,但是营养专家可不同意。他们认为,你所获得的能量,实际上都来自于糖分和咖啡因。咖啡因之所以让你兴奋,是因为它能阻止与睡眠有关的腺苷起作用。

当咖啡因起作用时,就像点燃了大脑中的神经细胞。就像身体处在紧急状况时一样,脑垂体会刺激身体分泌肾上腺素。这种激素会让心脏跳得更快、瞳孔扩张,还使得肝脏向血液中释放更多的糖。咖啡因还会影响多巴胺的水平,多巴胺是一种作用于大脑愉悦中枢的化学物质。这些过程,都让你感觉到自己仿佛获得了能量。

因为咖啡因是一种兴奋剂,摄入过多会引起心悸、焦虑和失眠,随着时间的推移,你还可能对它上瘾。它还是一种利尿剂,促使肾脏将过多的液体排入尿液,这会使得身体失去一些液体。因此,运动时喝能量饮料是很危险的,出汗加上利尿剂,可能会造成脱水。

常喝能量饮料对青少年产生哪些不良影响呢?

美国北肯塔基大学的心理学副教授塞西尔・马尔辛斯基的研究发现,经常喝运动和能量饮料的孩子更喜欢参与各种比赛运动。他们也更喜欢激烈的体育活动。

而不论男孩还是女孩,经常喝运动和能量饮料的孩子更有可能吸烟。

加拿大的一项研究显示,与那些不喝能量饮料的青少年相比较,喜欢喝能量饮料的青少年的头部更容易受到损伤。

研究人员调查了安大略省1万名年龄在11岁至20岁之间的初中生和高中生,研究这些学生们饮用能量饮料的频率和是否曾经发生过创伤性脑损伤(非主动性,即运动过程中受到撞击)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结果发现,其中22%的学生表示曾经发生过创伤性脑损伤,6%的学生表示最近一年中就发生过创伤性脑损伤,而发生创伤性脑损伤的原因大多是因为体育运动。

研究人员发现,在一周时间里,经常饮用能量饮料的青少年比不喝能量饮料的青少年所遭遇创伤性脑损伤的机会大了五倍。而且不喝能量饮料的青少年在过去一年里几乎都没有发生过创伤性脑损伤。换句话说,不喝能量饮料的青少年其实更不容易发生创伤性脑损伤。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有不少研究者认为可能是,喜欢喝能量饮料的青少年会更富于冒险精神,所以更容易出现创伤性脑损伤。也可能因为这些饮料中的咖啡因剂量是针对成年人的体质添加的,会因此过度刺激青少年的神经系统,甚至干扰他们的睡眠。

而据加拿大这组研究人员的分析,能量饮料还可能会干扰创伤性脑损伤的愈合能力。库斯玛诺博士是这次研究的负责人,他认为,能量型饮料的咖啡因含量过高,会干扰身体的化学反应,阻止创伤性脑损伤发生后的脑部修复,而青少年的脑部还没有完全发育完成,如果受到影响而无法痊愈,最终会对青少年的脑部造成永久性创伤。

最令人担忧的是,有研究表明,在这个年龄段经常喝能量饮料的孩子,有不规则的心律和罕见死亡病例的报道。“因此,如果父母看到孩子的卧室堆满空饮料瓶,可能应该考虑为孩子换一种生活方式。”

这些研究还表明,如果你的大脑经常受兴奋刺激,那么像香烟尼古丁或一些视觉刺激就变得更有吸引力。所以,能量饮料对青少年来说,应该远而离之,而白开水永远都是最好的饮料。

猜你喜欢

奶昔咖啡因功能性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咖啡因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奶昔袭击
咖啡和茶使人脱水?
咖啡因何时起效?
你在犯“奶昔错误”吗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奶昔和DNA
咖啡因对急慢性疼痛的调控及其可能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