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亲自点名 李德生入皖制止武斗访李德生老部下狄玉增少将
2016-08-02李俊强
记者/杨 晨 李俊强
毛主席亲自点名 李德生入皖制止武斗访李德生老部下狄玉增少将
记者/杨 晨 李俊强
1967年,受上海一月夺权风潮的影响,安徽省的造反派们也夺了省委、省政府的权,下面的市、县乃至公社,自然也未能幸免。但是,造反派夺权后,各派组织却没有实行 大联合 ,更没有实行 三结合 ,而是产生了矛盾,打起了派仗,后来竟发展到动刀动枪。在此情况下,毛泽东和周恩来研究决定,派李德生率十二军前往安徽实行三支两军 ,以稳定安徽局势。
当时在12军担任政治部干事的原安徽军区副司令员狄玉增少将曾经亲历这一事件过程。为了解李德生当年如何在极为复杂历史背景下,成功避免了两派相争的流血冲突。本刊记者连线狄玉增将军,请他为我们讲述了李德生亲率12军,未动一枪一弹便成功化解那场山雨欲来武斗风暴的故事。
传达中央精神,部队开赴安徽
李德生回到十二军军部后,立即召开了十二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中央精神,提出到安徽后,十二军内部要保持团结,收拢部队。进驻安徽前,要做好思想、组织、物资准备。李德生率部进入安徽,有一条原则是他始终强调的,就是一定要坚决制止武斗。所以,他要求十二军指战员,遇到武斗,无论双方提出什么 理由 ,都必须马上制止,在这一点上是不能犹豫的。
十二军大部队刚刚开到合肥南郊,就被造反派的 岗哨 挡住了去路,说是前边正在武斗,解放军不要开过去,免得误伤。李德生听说后表示,要坚决制止这场武斗。他命令部队迅速前进,直插武斗的两派组织之间,将两派人员分开。他要求指战员,如果遭到造反派的辱骂殴打,也必须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绝不能开枪。如果造反派要求评理,也不表态,不带倾向性,不纠缠两派的具体是非。李德生一声令下,十二军的指战员高喊 要文斗,不要武斗 的口号,直插入两派武斗组织之间。武斗者见中间隔着解放军,怕伤了解放军而让对方抓住把柄,只好作罢。
2012年5月,狄玉增将军(右)出席在河南郑州举行的纪念李德生同志逝世一周年活动。
舍生忘死成功制止武斗
造反派没有拦住解放军,心有不甘,决定第二天再搞一次大规模武斗,地点在合肥市六安路小学和安徽工学院附近。这天一大早,双方就开始互相放枪对射,子弹在大街上横飞。他们还把几个大油桶灌满汽油,推到大楼下面,准备随时点燃。李德生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出3个连赶赴现场。战士们冒着被流弹击中的危险,高呼制止武斗的口号,插到武斗两派之间。造反派怕打伤解放军,自己输了理,就不敢再开枪;李德生趁机命令部队迅速冲上对立两派的大楼,当即拆毁造反派用桌椅和沙袋修筑的工事,缴了他们的枪。
李德生到安徽后,平息了省会合肥的武斗,但另一个城市淮南的武斗却一触即发。淮南市的武斗主要是在煤矿中搞起来的,武斗的规模越来越大,甚至发展到开着火车头去武斗。部队进驻淮南后,采取了一些措施对造反派进行说服、劝导。但造反派不但不听,还冲击驻淮南的十二军三十四师师部,接着,又策划开着火车头去武斗,逼解放军支持他们夺权。李德生得到报告后,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如何既不伤害群众,又制止武斗。应该说,这是一个难题,大家想了许多办法,都觉得不妥。最后,还是李德生拍板:部队就卧在铁轨上,阻止武斗的火车开出去。他说,他们采取蛮办法,我们也要有一股狠劲,表示我们制止武斗的决心。部队一声令下,战士们齐齐地躺在铁轨上。解放军制止武斗的气势,使造反派受到震慑,再不敢往前开火车头了。造反派内部发生了分歧,争执起来。解放军趁机去做造反派的工作,武斗队伍就这样被瓦解了,一个造反派头目还跑到合肥市去向解放军坦白交代。在这种形势下,李德生命令部队抓紧做工作,由部队领导和矿山领导干部带头,带领工人投入生产,淮南煤矿的生产很快就恢复了。
安徽武斗的热点,除了合肥,北有淮南,南有芜湖。整芜湖 ,是李德生在安徽制止武斗过程中,一个传遍全国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有一次,李德生在行车途中,正遇到两派武斗,流弹飞舞,随行的同志建议绕道走。李德生提醒他们,在这种时候,最需要我去,必须把武斗风刹住。他在汽车开到武斗现场后,让警卫员打开吉普车的帆布篷,从座位上站起来,接过手提喇叭,命令两派停止武斗。两派头头都没想到李军长竟然会在这个时候、这种场合出现,更没有想到会在武斗现场讲话,不由得都停止了射击,人们逐渐向吉普车四周走过来,李德生再次向他们讲解停止武斗,实现大联合、三结合 的道理。一场武斗戛然而止。
李德生在安徽制止武斗,最危险的,要数在芜湖 爬软梯 那一次。当时,芜湖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但那里的一些造反派认为委员会没有把他们 结合 进去,便把矛头指向了部队。他们冲击部队,打伤许多战士,还抢走了一些枪支。接着,两个对立的造反派组织之间又打了起来。特别是占据芜湖电校大楼的造反派十分猖狂。他们占据大楼,向外打枪伤人,声称:除非李德生军长来谈判,否则他们谁也不见。李德生得知这一情况,不顾众人的劝阻,决定自己亲自去一趟。当李德生从软梯爬进大楼时,楼内的造反派都惊得呆住了。李德生进入楼内,毫不客气地批评他们,摆事实讲道理,当场讲解中央政策,一举瓦解了楼内的造反派,当李德生离开大楼时,造反派自动站成一排欢送。接下来,李德生趁热打铁,接连到各造反派的据点做工作,严厉批评造反派头目,收缴武器。仅仅用了几天时间,芜湖的局势就稳定下来,生产、生活恢复正常。毛泽东、周恩来知道李德生稳定芜湖的事后,对他十分赞赏。
通过 大联合 打好稳定基础
李德生率十二军进驻安徽,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制止了武斗,稳定了安徽的混乱局势。中央肯定了李德生治理安徽的经验,并转发了介绍安徽经验的材料。安徽的武斗被制止了,但各派组织仍然对立,摆在李德生面前新的任务是按中央精神,搞 大联合 。
推进 大联合 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解放军内部要保持一致。在保持十二军内部统一之后,李德生还认识到,在安徽省的驻军中,除十二军外,还有原来就有的省军区,以及二炮某部队。之后,李德生在工作中,总是事先征求其他部队的意见,虚心接受他们提出的好的意见和建议,使在安徽的解放军各部队在重大问题上保持一致,这就使造反派没有了可乘之机。有了这个条件,大联合 也就有了稳定可靠的基础。
可是,安徽的两大派组织已经对立了很长一段时间,结怨很深。在这种情况下,搞 大联合 是不容易的,最关键的问题是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后来两派确实感到,解放军对他们是一视同仁。从此,造反派组织之间再没有发生武斗,双方的关系也和缓下来。又通过办学习班,使两大派组织之间产生了联合的意向。
李德生还把在 文化大革命 中被打倒的处以上领导干部集中起来,办领导干部学习班,实际上他是通过办这个学习班,把干部们保护起来,学习之后,立即 解放 。
按毛主席部署搞 三结合
按照当时毛泽东的部署,文化大革命 中,旧的领导班子倒了之后,要搞一个 三结合 的革命委员会,代替旧班子。所谓 三结合 ,就是革命群众代表、革命领导干部代表和解放军代表三结合,成立革命委员会。李德生把实现 三结合 看作是稳定安徽省的重大步骤,十分认真地加以对待。李德生把实现 三结合 的重点工作放在了解放 广大领导干部上,通过迅速而细致的工作,安徽省一级领导干部大部分得到 解放 ,建立 三结合 革命委员会的条件成熟了。
1968年4月10日,安徽省军管会向中共中央呈送了关于成立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的报告。4月14日,中央批准同意,并任命李德生为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4月20日,在合肥市举行成立 三结合 的省革命委员会庆祝大会。庆祝大会后,合肥市举行了有数十万人参加的大游行。
一个月制止武斗,三个月大联合,八个月成立革委会,因此,李德生也获得了毛主席的亲自肯定。在1969年4月召开的党的九大上,经毛泽东亲自提名,李德生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69年7月,中央政治局决定调李德生到中央工作。虽然之后他仍然兼任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也多次回到安徽省检查工作,但他这时已经把主要精力放在北京了,其主政安徽省的工作至此基本结束。
对于李德生,狄玉增的记忆不只是停留在 制止安徽武斗 ,他用了这么一句话为我们做了总结:我和十二军的许多老同志都是从李德生身上吸取营养成长起来的,李德生不我们的老首长,更是处处以身作则,为同志们提供一个十分全面十分真实的学习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