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太雷同志与建党伟业

2016-08-02杨晨李俊强

祖国 2016年13期
关键词:张太雷书记处共产国际

记者/杨晨 李俊强

张太雷同志与建党伟业

记者/杨晨 李俊强

九十五年前,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后的那段日子里,有一个人十分关键,他为中国引入红色革命,在苏维埃与中国共产主义组织之间开展各种协调工作,为胜利建党做出了大量铺垫工作,他还参与中国共产党宣言、纲领的起草,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的张太雷。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本刊记者走访了张太雷的外孙女冯海阳女士,请她为我们还原了张太雷为党的成立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原貌。

为什么是张太雷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张太雷在中国早期革命活动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当时中国共产主义组织各主要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等)都与他有交往;此外,苏联和孙中山方面与张太雷的交往也十分频繁;再者,张太雷的外语在早期革命者中也是最好的;加之中国共产主义组织对张太雷的倚重,建党之前大量繁琐复杂的协调工作就历史性地落在了张太雷的肩上。

张太雷1915年7月考入北京大学,读了几个月,担心北京大学学制长、学费贵,家里负担不起,于12月,考入北洋大学法学系。因为家里穷,要半工半读自己挣学费。加上他的英语比其他人强很多,1918年张太雷在他的系主任福克斯(Chas.J.Fox)创办的《华北明星报》作兼职编辑,福克斯是一位有进步倾向的美国人。这家报纸在五四运动中,迅速准确地报道了学生的革命斗争消息。这年秋天,一位俄国人鲍立维,从海参崴到中国,从事联络工作。他是一位积极宣传共产主义的汉学家,他通过华北明星报,找到张太雷为他作翻译。张太雷开始大量翻译社会主义文献、精读马列著作、翻译介绍十月革命和俄国新貌的文章。

张太雷本身所在环境熏陶的民主思想,加上机缘巧合,让他最早接触到福克斯、鲍立维、维金斯基、李大钊,使他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从建党之初到他牺牲,给鲍立维、维经斯基、越飞、马林、鲍罗廷当翻译、助手。为什么共产国际选择张太雷,是因为他立场坚定、英语流利、最了解中国情况,也了解苏联的情况;还有李大钊夸他学贯中西、知识渊博。同时也是他选择了共产党道路。

1921年12月4日,张太雷(中)和马林受国民党邀请到桂林与孙中山会面。

建党前后

“五四”运动爆发后,张太雷和鲍立维多次到北京和李大钊会晤。1920年2月李大钊送陈独秀经天津到上海,在天津见了鲍立维、张太雷,李大钊和张太雷及天津的革命骨干一起研究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形式和领导作用。3月北大的马列主义研究会成立,张太雷率先参加;4月,张太雷又把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引荐给李大钊。维经斯基的任务是了解中国社会政治情况,与中国进步组织取得联系,以及考察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的可能性。并介绍共产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情况及经验,对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准备工作给予帮助,张太雷当时还担任李大钊和维经斯基的翻译。

经过10多天的交流,李大钊和张太雷了解了共产国际的性质,目标和任务。维经斯基也了解到,中国知识界救亡和启蒙的争斗中,有影响的人物是李大钊和孙中山。随后,张太雷担任翻译,陪同维经斯基到上海,首先维经斯基会见了《新青年》主编陈独秀,维经斯基提出中国共产党应该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遭到陈独秀的反对,陈独秀认为中国共产党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政党。维经斯基在上海成立了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维经斯基任临时执行主席,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下设中国、日本、朝鲜3个科。

1920年7月19日,维经斯基帮助陈独秀在上海召开了《建党积极分子会议》。党的名称,有人建议叫社会党,陈独秀在写信征求李大钊的意见后,最后决定叫“中国共产党”。会议还讨论《建党纲领》(经张太雷等人起草《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纲领》。这是党的历史上关于党的建设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

《纲领》共十五条,规定了党的名称、性质和纲领,提出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纲领》宣布“我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规定了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纲领》也对党的组织章程、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和发展党员作了明确的规定。

张太雷又根据马克思的英文《共产党宣言》的精神,参加起草了中文《中国共产党宣言》。1920年11月,在陈独秀主持下,在上海“中国共产党”中央局经过反复讨论通过了这个《中国共产党宣言》,以此作为建立组织、收纳党员的标准。

1920年8月,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同意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机构是中央局,中央局领导中国各共产主义小组。1920年9月,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决定在北京,天津,广州,汉口,南京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张太雷参与发起组织中国共产党上海支部,同时受陈独秀的委托,参与创建社会主义青年团,22日在《新青年杂志社》举行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会议》,发展了第一批团员,其中有刘少奇、任弼时、罗亦农、肖劲光。1920年10月,李大钊在维经斯基工作组成员马迈耶夫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任书记,张太雷是支部的重要成员。同月,张太雷受李大钊和北京支部的委派,在天津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张太雷被选为书记。12月底,天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天津支部,张太雷任书记。到1921年1月广州、济南、长沙、武汉等城市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各地共产党员:上海9名、北京15名、武汉8名、长沙10名、广州7名、济南8名、日本留学生2名。那时中共党员总数是59人。

同时各小组加紧出版各种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刊,《共产党宣言》、《经济学研究导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社会主义史》等相继出版。张太雷在党的机关刊物《向导》上发表很多文章。张太雷还在天津办了《劳报》,被查封后又办了《来报》。张太雷学贯中西、精通英语,这些出版物凝结着他的心血。

张太雷作为维经斯基的翻译,协助李大钊为建党的策划组织,作了大量的工作,参加了维经斯基在北京和上海的所有建党活动。

1921年1月,维经斯基从广州到北京与李大钊及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座谈。共产国际成立远东书记处,负责远东各国的联络。张太雷受中国共产党中央局的委派到莫斯科,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科长),维经斯基担任远东局秘书(局长)。在莫斯科期间,张太雷为召开中共一大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1921年1-2月张太雷受中共派遣离开北京到伊尔库茨克代表中共参加远东书记处工作。在远东书记处指导下,张太雷等建立了该处中国科,中国科有两个书记,一个是中共中央派出的张太雷,另一是远东书记处派出的维金斯基。

1921年6月22日,共产国际“三大”在莫斯科正式开幕。开会前,张太雷、俞秀松为出席大会准备了一篇报告。7月12日,张太雷在大会第23次会议讨论东方问题时作了发言,张太雷在大会上发言说:“我想向你们介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概况及其反帝革命斗争的全貌,但时间不允许我这样做。在5分钟时间里,我只能向大家指出远东的运动对于世界革命的意义。”他请求共产国际和西方各国共产党更加关注远东的运动,并给予更大的支持。会后,这篇报告全文发表在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刊物《远东人民》。张太雷、俞秀松在参加共产国际“三大”期间,还于1921年7月3日出席了赤色职工国际成立大会,7月9日至23日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代表出席了青年共产国际“二大”。

领导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工人运动面貌焕然一新。1920年12月19日张太雷、邓中夏等4人,前往长辛店出席劳动补习学校筹备会议。中共北京支部决定以此作为开展工人运动的据点,在会上张太雷阐述了工人被压迫的原因和反抗斗争的方法,使在座的工人为之动容。1922年4 月9日长辛店召开成立全路总工会,8月24日长辛店3000多名铁路工人大罢工,1923年2月7日举行了京汉铁路工人举行的全路大罢工,1922年1月12日,香港6000海员罢工,1月17日湖南工会领袖因纱厂工潮被军阀赵恒锡杀害,上海支部会同湖南劳工会驻沪办事处,开了2000人的追悼会,陈独秀讲话。5月2日《全国第一次劳工大会》在广州召开,张太雷代表社会主义青年团到会致辞,明确提出“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的口号。1921年12月,正值海员大罢工,张太雷陪同马林考察了工人运动情况。1922年9月14日,安源路矿工人举行万人大罢工,全国30多万工人进行了180多次罢工,1925年6月张太雷参与领导省港大罢工。

为了给共产党培养干部,1922年创办了上海大学,国民党人士于右任任校长。学校分三个系:社会系、中文系、英文系。蔡和森、恽代英、任弼时都当过社会系的教授。陈独秀、张太雷、瞿秋白经常到校讲课。张太雷负责英语系的很多课程,他的学生阳翰笙回忆“他英文说得流利准确,讲课时总是先用英语讲一遍,再用中文把英文难懂的地方认真解释清楚,给同学的印象很深。课后,他还结合我国的现实斗争,谈当前的阶级斗争,谈政治上、组织上的重要问题。”

促成国共合作

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和孙中山曾有几次书信往来,但无实际接触。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限于广东一隅,时起时伏,一筹莫展。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后,复函苏俄外交人民委员契切林,希望今后加强联系。当时共产党的力量很弱,只有59个党员,大多是知识分子。张太雷非常赞成共产国际建议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意见。当时共产党内很多人对那样一个大而无当的、破烂不堪的国民党不感兴趣,认为他们都是些官僚政客,成分复杂,加上国民党是第一大党,孙中山左右均以革命正统自居,对于其它政党不大看重,让很多共产党人反感。10月4日陈独秀等5人被法国巡捕房逮捕,经张太雷、马林等竭力营救获释。原本陈独秀和马林在中共与第三国际及国民党关系问题上有分歧,经张太雷进行说服工作,使之逐步趋于一致。

1921年12月,马林在张太雷的陪同下,从上海出发,途径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进行访问。12月23日,马林一行抵达桂林,马林与孙中山长谈三次,观察其政治主张。马林在广州与时任广东省主席的陈炯明长谈过三次,与吴佩孚进行了多次交谈,实地了解了他们的政治主张。之后,马林在张太雷的陪同下南下对国民党及其他政治派别进行了考察。之后,陈独秀指派张太雷和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继续与孙中山联系。4月张太雷出席了中共中央局在广州召开负责干部会,讨论国共合作问题。5月至6月,受中共中央委托,与孙中山会谈,每周两次。孙中山本人最初对国共合作并无确定的信念,同时国民党内部和孙中山的意见也有分歧,其中国民党右派人士有更多猜忌,因此孙中山初次和马林谈话心理上亦多顾虑,两党合作有很大障碍。但张太雷与国民党上层人士如廖仲恺、宋庆龄等多方接触,向孙中山及左派人士做大量的工作,为促成国共合作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回顾中国共产党创立的艰辛历程,已经整整过去了95年。当时的中国人民在经年累月的革命斗争年代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走向民族解放。如今的中国正阔步迈向富强。饮水思源,当代的人们在享受和平富足生活的同时,也绝不能忘记当年建党时艰辛曲折的那段道路,和那些为革命成功而牺牲的烈士们。

张太雷外孙女冯海阳

猜你喜欢

张太雷书记处共产国际
改革开放以来张太雷与青年运动研究综述
中共中央最高领导称谓的历史变迁
1992—2022年张太雷研究综述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20世纪30年代 共产国际眼中的毛泽东
张太雷研究的发展阶段与未来趋向
张太雷:化作惊雷震碎旧世界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夏杰来闽调研网上妇联建设情况
中共中央党校创办与共产国际
孙中山创立革命军队中的共产国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