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心镇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县域城市化思路对策研究
2016-08-02李金珊
■李金珊 徐 越/文
以中心镇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县域城市化思路对策研究
■李金珊 徐 越/文
一、浙江县域城市化现状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经济体发展水平的一个最主要指标。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前,浙江省城市化的整体水平低下、进程缓慢。截至1978年,浙江的城市化水平为14.5%,比1949年的11.8%仅提高了2.7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后,浙江省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4.5%上升到1998年的36.7%。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政府推进为主、自发发展的双重合力作用下,浙江城市化进程进入新的加速发展时期。2015年,浙江省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65.8%。《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预计在2020年全省城市化率将达到72%左右。
二、浙江县域城市化局限性成因分析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以民营经济和块状经济为特色的浙江县域经济迅速发展壮大。浙江省的县域经济GDP最高时占到全省的73%,成为中国县域经济最发达的省份。
但随着市场供求关系从供给短缺转变为产能过剩,要素禀赋结构从资本稀缺转变为资本溢出,浙江县域经济的局限性越来越凸显。浙江县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①县域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②过分依赖中小型传统产业,低水平模仿和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产业转型升级困难;③第一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较低,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浙江县域经济呈现出“低、小、散”的结构特征。而经济的发展又是与城市化的推进息息相关的因素,因此在浙江,县域经济的局限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城市化不能高质量的推进。由此导致浙江省大多数县的县域中心城区规模偏小,小城镇数量偏多;县域中心城市的聚集能力和辐射能力较弱,要素聚集的空间和平台不足;农村人口比重偏高,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速度不快等弱点。
三、浙江县域城市化问题
(一)县域中心城区偏小,要素集聚不足
在上世纪80年代,浙江几乎所有县(市)的县城(城关镇),人口不足全县的10%,一般在5%左右。1990年代特别是1998年实施城市化战略以后,浙江各县(市)积极推进城市化,城关镇大多撤镇建街,中心城区开始形成。进入新世纪以后,县域城市化的步伐加快,县域中心城区进一步扩大,街道办事处一般为2-4个,一些县(市)达到6-7个,总体上看,浙江大部分县(市)中心城区的集聚水平仍然不高,大部分县市中心城区的人口集中度在20%至30%之间,只有少部分县达到40-50%。人口集聚水平较低导致了人力资源水平也较低,对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二)小城镇数量偏多,节点功能不强
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节点。小城镇的规模及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方农村发展水平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1992年,浙江省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撤扩并,乡镇总数削减了40%,从1980年代的3000个左右下降到1800个左右。2011年,部分地区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乡镇撤扩并,乡镇总数从1200个左右下降到1000个左右。
但是,乡镇总数偏多、规模偏小、集聚带动能力偏弱的情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从全省看,目前平均每个县(市)约有13个乡镇,每个乡镇的平均人口约2.5万人,乡镇总人口占到全省人口的70%左右,有90%的城镇人口都小于5万。浙江乡镇整体规模偏小,布局散乱,阻碍人口、产业向中心节点集聚,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分散于乡村,没有达到合理的规模。
(三)农民转移偏慢,二元结构依然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大量农民转移至二、三产业。1978年全省农业从业人员13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0%;2008年,全省农业从业人员67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8%,30年间下降了42个百分点。但是,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速度不快。1978年,全省人口中农业人口比重高达88%,2008年为70%。30年间仅下降了18个百分点。这表明浙江大量的已经转移就业的农民仍然在农村居住,城市化水平以及农民生活品质因而受到很大影响。
上述问题是传统县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必然结果。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跳出县域经济传统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县域城市化,促进县域经济转型为城市经济。
图1 杭州都市经济圈
四、政策建议
(一)各县市根据自身区位条件,明确发展定位
2010年5月国务院出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确定“长三角”涵盖浙江全境。为此,浙江各县域政府应当抓住长三角都市圈发展的机会,跳出县域行政辖区,用整体眼光定位自身发展模式,在县域之间建立“竞争-合作-分工”关系,推动县域横向交流与合作。在大都市圈、城市群成为城市化发展的主体形态条件下,浙江县市的发展会有三种形态。
第一类是城市群和大都市圈内的城市。从未来10年的发展趋势看,杭州都市圈至少包含安吉、德清、桐乡、海宁、绍兴、富阳、临安等县市,宁波都市圈至少包括慈溪、余姚、奉化、宁海、象山、舟山、岱山等市县(见图2),温州都市圈至少包括文成、苍南、平阳、瑞安、洞头、玉环、乐清、永嘉、青田等县市(见图3),浙中城市群应包括金华、衢州、丽水以及浦江、义乌、东阳、磐安、建德、兰溪、武义、永康、缙云、龙游、遂昌、松阳、江山等市县。
图2 宁波都市经济圈
图3 温州都市经济圈
图4 浙中城市群
从全省看,约有40个县市属于大都市圈内的城市。这些圈内市县一方面应建设良好的硬件设施环境,强化大都市圈内县域之间、县域与中心城市之间的互动交流;另一方面应推行县政改革、户籍制度和土地使用流转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营造县域经济主体发展的软环境,使资金、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在圈域内遵照市场规律合理有序流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第二类是有条件发展为县(市)域中心城市、并逐步与大都市一体化发展的县市。如诸暨、温岭、临海、苍南等县市。这类县市本身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产业发展的能力和产业集聚基础都较好,自身具有发展成中大城市的潜力和能力。有的县市,本身规模不大,如新昌、嵊州,但由于区位条件的关系,具备联手打造大城市的基础。对这类县域,应该要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条件促进其一体化发展。
第三类是以生态保护为主的县市。如泰顺、庆元、龙泉、景宁、云和、开化、常山、淳安等县市。这类县市本身缺乏较强的经济实力,产业发展的能力和产业集聚基础较弱,但生态环境良好,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对这类县域,要鼓励其实行“小县大城”、“内聚外迁”战略,同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使其成为富裕的生态屏障。
(二)县域城镇体系要从“一城多镇”转变为“一城三五镇”
浙江省委在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以加快中心镇建设为重点,提高县(市)城市化水平。完善县域城镇布局,加强县城和中心镇规划建设,推动人口和产业向‘一城数镇’集聚,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支持各地继续加强县城建设,着力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和城市品位,鼓励有条件的县城发展成为中等城市乃至大城市。”
在这一背景下,目前浙江省的54个县(市),在未来10年内约35个县城将成为都市区内的大中城市;约15个县市处在全省的生态屏障区域,“小县大城”战略将使其县城成为中等城市或小城市;其余游离在都市区之间或都市区与生态屏障之间的县市,其县城大多也将成为中小城市甚至大城市。
从全省看,对户籍人口在40-50万的县市,以“一城三镇”为宜;对人口超过60-80万的县市,以“一城四镇”为宜;对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县市,大致为“一城五镇”。具体的布局要根据地域大小、地形地貌等客观因素确定。
图5 未来浙江省城镇空间结构规划图
(三)以中心镇建设为依托,加快推进县域城市化转型发展
1.以中心镇建设为突破口的城市化政策梳理
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先后研究出台了《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1996-2010年)》《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浙江省委在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以加快中心镇建设为重点提高县(市)城市化水平。完善县域城镇布局,加强县城和中心镇规划建设,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应对县域城市化这一转型发展战略,建立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中心镇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抓手。
2.中心镇建设具体措施建议
针对中心镇建设的重要意义,我们提出如下三点以中心镇建设为依托,推进县域城市化的政策建议。
首先,在体制机制上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中心镇的集聚和非中心镇的萎缩:
一是进行分类考核。对非中心镇的经济指标如招商引资、GDP增长、财政增收等的不再予以考核,将非中心镇的经济指标考核转移至中心镇。二是行政上直接将非中心镇交予中心镇托管,让中心镇充分吸纳其要素资源,加快中心镇的扩大和非中心镇的萎缩。三是中心镇扩权,赋予中心镇副县级权限。为了加快中心镇的建设,不仅行政扩权,同时也给予财政扩权。四是允许农民以宅基地置换中心镇的住宅用地,给予农民迅速迁移的动力。
这些措施可以加快农民的转移,改变离乡不离土的传统,对现有的新农村建设资源进行优化重组,进一步破除现有体制障碍,使农村土地碎片化的低效利用转变为规模经营成为现实可能,从而提高农村人口的富裕程度。
其次,应该积极推进中心镇体制创新。中心镇的形成和发展,最重要的是防止无序竞争,促进要素集聚。按照这一原则,体制创新主要包括互相联系的五个方面:
一是实行必要的行政区划调整。通过乡镇撤扩并扩大中心镇的要素配置空间。行政区划调整有困难的地方,可将周边乡镇划与中心镇代管。二是对中心镇的党政主要领导实行行政高配。有的可任县委常委,有的可兼任副县长。三是按照“能放则放”原则对中心镇进行全面放权,使其基本享有县一级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四是要求县市制定分类指导的考核办法。核心举措是除县城和中心镇外,其他乡镇不再考核招商引资、集镇建设等,也不予以土地指标。五是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允许农民以宅基地置换中心镇的住宅用地,给予农民迅速迁移的动力。
根据上述城市化思路,配合大中型城市城市化的推进,通过五至十年的建设,浙江省的城市化将可以基本形成:第一层为三大城市群、四大都市区,第二层是现有70%以上的县城构成的人口在30-60万的中等城市,第三层则是中心镇蜕变而成的人口在5-6万的小城市的三层结构的现代化城镇体系。这将使浙江的城镇人口占到总人口近80%,率先进入城市化省份的行列。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