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南的青年修养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2016-08-01周烨
【摘要】本文通过对林育南同志在关于青年的革命修养问题研究的观点下,探讨当代青年修养的建设问题,以及其对于当代青年修养思想发展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林育南;青年修养
林育南同志对青年的革命修养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物,在时代的召唤与自身修养的驱动下,为早期青年的思想发展和启蒙,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对当代青年修养思想的培养十分受益的见解。
林育南同志对青年修养的解读在大动乱年代对群众人民以及党员干部加强修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林育南同志经受住了时间和时代的考验,是对一代代进步的青年同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榜样和典范,随着时代的推移,日益彰显出其灿烂的光辉。
一、林育南的青年革命修养的启程
十九世纪初期,在新文化酝酿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分子的传播下,掀起一股学术潮,以《新青年》为主的杂志,极大程度的为中国当时的青年提供了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向。这些进步的声音提出了“破除迷信”的口号,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以求得“思想的解放”。林育南同志深受《新青年》的影响,并在《新青年》的影响下走上正确的革命道路。他曾经有过深刻体会地说道:“我们素来的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的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到曙光一样。”在时代的召唤和《新青年》的影响下,林育南同志经过反复研究,于一九一九年三月,在恽代英同志的支持和指导下,与胡业裕同志、魏以新同志、汤济川同志共同创办了武昌 “第一个新文化出版物”——《新声》半月刊。林育南同志时刻保持着清醒地认知,意识到当前必须采取激烈手段,才可以冲破青年对传统思想、迷旧宗教的束缚,以《新声》为联络点,加强联系全国各地的进步刊物和优秀团体。同时还与知识主义进步人士及学校取得密切的联系,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立即投身革命洪流。一九二一年七月,林育南同志获悉中国共产党诞生,不久便申请并加入党组织,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在中国工人的大罢工运动中,林育南同志为教育与组织工人,开展斗争,并“把革命真理和知识的种子撒播在湖北、武汉工人阶级的心灵中,激励工人为争取自身的解放而英勇奋斗。”
二、林育南对青年革命修养的讨论
在以前,冬烘学究们所讲的“循规蹈矩”的修养,到现在于我们看来自然是无一顾之价值;然而现在有不少的进步青年,他们在革命的理论上既不甚明了,而在行动上尤有许多的欠缺。在工人运动爆发的之下,林育南童子被委以重任,管理和带领工人积极参与到革命中,传播新思想、倡导新理论,要求青年积极向上,“认清楚路径,勇猛前进”。
(一)感情的修养
林育南曾说过,“革命感情的修养是革命精神的第一步功夫。”
即“生活之民众化”。在当时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青年们的梦想是需要一个安定的家;而在和平小康的现在,青年们的梦想是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如何更好地成为自己。对梦想感情的深厚决定了青年们是否能够一路走到梦想的彼端。人们常说“不忘初心”,便是这个道理。
丰富的情感和富于创新的精神都是我们现在所谈到的——感情的修养。一个梦的开始是我们所需要具备的修养品质的首选,没有目的的前行是会被自己所迷惘,会被他人所打倒,会被时代所淘汰。
(二)智识的修养
空有满腔热血也并不是追逐梦想的全部,“劳而无功”是我们所忌讳的,知识技能的重要性从此中体现出来,思想的火花便是我们所说的智识的修养。对社会现实状况的观察、对政治状况的分析、对信仰主义的坚定,这三种不同的方面都是青年所需具备的修养,也就是林育南曾说过的智识。而这种智识,应结合实际才能得到最佳的修行。
知识的学习有好有坏,多学并不会有错,但是学而无用的人就只能是学习的奴隶,我们所崇尚的是学以致用的修养。我们的智识要从日常生活,社会观察,作事读书,与人谈话讨论及实际生活等等处得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智识的完整性和适用性。
(三)干才的修养
虽当代和平,世界昌荣,然青年更应把发展国家之盛况作为己任,人人预备的时代仍然在继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徵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难与共,而死于安乐也。
成为一个社会国家所需要的干才是每一个青年都必须具备的素质修养。林育南同志曾经这样讲过:“只有从做事上去学做事,从对人上去学对人,从做事对人中求得经验,从得失成败中求得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就是成功我们的干才的元素。”
“能应付事,能应付人,能通过艰困的局势,能解决繁难的问题”这都是干才所不可缺少的品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处事决策、说话写作都是提升训练自己干才修养的途径。
(四)品性的修养
刚健奋斗、精密耐烦的习惯,勇敢冒险的胆量,镇定从容地度量,还有大公无私,态度平和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应当重视的品性。我们想做到这样完全,当然是很难的,但是我们不可不注意这种修养。
这种品性的修养,是需要在实践中积累得到的,一日三省吾身,良好的品行是成功的一半,具有实践精神的青年必然会从中积累大量宝贵的品性修养。这里我们也能总结出:不但品性的修养需要从实践中磨练得到,感情、智识、干才的修养都是如此。
三、当代青年的修养应是时代的进阶产物
革命的修养是旧世纪时代所总结的产物,于当代,作为青年进步一代的我们也同样受用,都是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在奋斗。
刘少奇同志曾这样提起过:“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时间,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同时,也离不开自己在事件中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在事件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这同林育南同志的观点是一致的。
毛泽东同志也曾说到:“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明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一)修养对青年的成功发展具有决定意义
每个人的修养都将伴随着他的一生,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修养也将日渐趋于完善。在当今社会中,青年修养的好与否,一定程度上对他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其中包含个人诚信以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等方面,当代青年应学会在与人接触时个人修养所发挥的独特魅力,所谓青年修养的好与坏都直接通过青年的言行传递给对方,是青年能否融入社交圈子的一个重要标志。
当代青年必须加强个人修养的锻炼,才能在各方面的发展中占有优势,因此,在处世方面,我们学会与人互动、学会沟通交流、学会尊重他人;在礼仪方面,我们学会约束言行、学会提高品味、学会爱护生命。在一切青年修养得以进步的前提下,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为自己的未来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二)提高能力,增强文化底蕴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人,对物质与精神都有需求,我们如何在贡献与索取之间形成一个平衡点,我认为当代青年应该培养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感,主动关心他人,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回馈社会,这是当代青年应当具备的修养。
当代青年要不断提高个人的底蕴,加强自己的能力建设,强化服务社会服务集体的意识,影响身边的年轻人。在校园学习中,青年应该海纳百川,悉心学习功课,友善同学,多多参与校园文化活动,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在实际工作中,青年应敬业爱岗,奉献在岗位,珍惜工作机会,多为企业作贡献。
(三)包容差异,善待他人
包容是一切事物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当代青年不能强求他人的思想、观点、行动与其一致,应当允许差异性的存在,包容他人。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打破束缚,并且在看人、看物的态度中,一方面要分析他人的真实意图,另一方面也应接受他人没有恶意但不符合礼节的举动。
四、青年修养建设的当代意义
纵观林育南同志对青年修养的讨论,青年修养的建设问题中,其自身的主导性扮演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加强青年修养有助于提高个人素质,体现自身价值
当今青年生活在价值生活多元、信息传播快捷的氛围之中,积极地融入教育学习过程中,在深刻铭记的共识、文化熏陶的感染下主动实现思想道德的内化;在自由开放的言论中锻炼选择正确的能力,不断的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完善,以建设自我教育的能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是人们所共知的。但现实生活中,青年的一代却仍在以大同小异的方式追求着极致,以探寻通向完美的捷径。争先恐后地充当“名牌人”,过分强调“外包装”者不在少数;费尽心思地注重“脸蛋靓”、一味在乎“身段好”者比比皆是,但这些并不能从本质上使人完美,他们在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后,仍有不少人依旧是“败絮其中”。所以,当代青年只有做到将内在美与外相结合,才算是将追求引领到极致,才称得上是通向完美的道路。
当代青年应当加强对自身修养的建设,丰富自身的内涵,增加自身的“含金量”,进而提高自身素质的软实力,即使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时,依然具有勇气和信心,并能够更加完整充分地实现自我的价值。
(二)加强青年修养有助于增进人际往来,创造和谐友善的氛围
林育南同志十分重视培养青年学生“群众生活的修养”。马克思说:“人在活动中能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当代青年要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通过倾听、观察、分析他人等一系列的言行中,获取对自身的正确认识,从而修善自己的人格修养。
当代青年在与人交往中,应注重礼节的重要性,泱泱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教会了我们从祖辈流传至今的礼仪之邦的传承性。
礼在当代青年修养中占据首要地位,“人际交往,贵在有礼”。加强对当代青年的礼仪修养建设,可使青年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开门得胜,可使青年得到他人对其的尊敬,进而使青年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更为深厚,处理人际问题更为融洽,进步生存环境更为广阔,发展交往气氛更加愉快。
(三)加强青年修养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加快社会发展进程
青年修养形成和发展的根源便是实践,林育南同志重视并鼓励青年多多参与实践,以此来建设修缮青年的修养。通过实践活动,青年可以加强对社会文明的理解,实现修养建设的内在融合,培养发展青年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使青年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感受自身所需要的努力,进而不断地完善自我。
青年与社会密不可分,社会是由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组成的,文明社会需要文明的青年一起共建,文明的青年则必须要用文明的思想来行动,用文明的观念来教育。青年修养的加强可以强化社会的文明意识。当代青年必须端正自身行为,进而促进社会对文明意识的共鸣,提高社会对文明程度的建设,加快社会对文明发展的脚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每一位进步的当代青年都应当以加强自身修养建设为己任,投身于社会主义的文明建设之中,做好下一代青年人的表率。
青年一直以来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而如今的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 这不仅仅需要青年学会求知,也要学会做事、共处、做人。林育南同志在自身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关于青年修养讨论经验值得我们去关注,对培养当代青年的修养更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胡绳.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版,第7页.
[2]《武昌第一个新文化出版物——林育南与‘新声半月刊》,柳作林.
[3]《龙华千载传英名——林育南烈士传略》,李良明.
[4]《党的早期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林育南》,廖新初,1981年6月12日《长江日报》.
[5]《林育南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6]《孟子·告子下》,孟子.
[7]《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刘少奇,1980年3月第五版,第4页
[8]《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9年版,第273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79页.
作者简介
姓名:周烨;出生年份:1992年;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湖北武穴;学历:全日制在读研究生;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