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学思考
2016-08-01张威周杰
张威 周杰
2015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各省(区、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省(区、市)有关部门、地市的主要负责同志,重点是省级领导干部每学期至少上一次讲台。这是新形势下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一个基本的传播过程由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和反馈五个要素构成。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领导干部上讲台就是领导干部作为传播主体对大学生(受传者)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讯息)的过程,因此必然符合信息传播的规律。从传播学的视角对这项工作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一、传播者:凸显领导干部的独特优势
传播者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发起人,是借助某种手段或工具、通过发出信息主要作用于他人的人。传播者处于传播过程的首端,对信息的内容、流量和流向以及受传者的反应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传播学的研究表明,即便是同一内容的信息,如果出于不同的传播者,人们对她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人们首先要根据传播者本身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真伪和价值做出判断。领导干部对大学生进行传播活动,和大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虽然有相似之处,但其作为传播主体也有着非常鲜明独特的特点,只有准确把握住这些特点,发挥好领导干部作为传播主体的独特优势,才能真正增强传播的效果。
(一)身份的权威性。《意见》明确提出,上讲台的领导干部包括各省(区、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省(区、市)有关部门、地市的主要负责同志,重点是省级领导干部。在我国当前的政治体制下,这些领导干部的地位较高,是各级党政部门“顶层设计”的主要负责者,同时在大众媒体上亮相的频率较多,更为大学生所熟知,更加富有权威性。所以只有严格按照《意见》要求,在具体落实时把好上讲台的人员范围,才能从传播主体即传播源头上确保传播效果。
(二)理论的深刻性。中国共产党是重视并善于学习的政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无论是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期间还是当前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对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意见》中提到的上讲台的领导干部基本上都是长期经过党内学习生活锤炼的干部或者是在某些领域有着深厚理论基础的专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或相关领域的理论有着深刻准确的理解,他们登上讲台向大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很高的专业权威性,更易于为大学生所接受。
(三)阅历的丰富性。能够按照《意见》要求走上讲台的领导干部大多经历过多岗位的历练,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的改革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他们的阅历对于尚未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讲,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发言权和发言资格。所以领导干部上讲台,要把自己的阅历作为增强传播效果的重要依托,把自己的阅历积淀贯穿传播的全过程。
二、受传者:准确把握大学生的需求
在传播学的研究中,受传者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他们是信息的接受者或传播对象,对事物的立场观点和看法、心理特点,对信息的需求、接触和反应方式的差异直接决定着传播效果。传播学者在关于受众的研究中提出了“使用与满足”的理论,即把受众成员看作有着特点“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当代大学生已经基本属于“95后”,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多元、独立自我,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出鲜明的群体特点。领导干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对象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必须准确把握他们的需求,设置有针对性的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传播,才能进一步增强传播效果。大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归根到底无非是基于满足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对外部变化的了解,二是对自身切身利益的关注。
(一)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当代大学生身在校园、心系天下,虽然生活环境相对单一封闭,但对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有着强烈的愿望。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开展的2015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高校学生高度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热点问题,表现出了心系国家发展与民族利益的国际视野和较高的政治素养。领导干部身处经济社会发展舞台的中心,深度参与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变革,他们上讲台不论是讲国内外政治经济热点问题,还是讲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或者是讲某部门某领域工作的思路和实践,都是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变化的重要信息来源。
(二)关注自身的切身利益。马克思曾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更加务实,不仅关心社会的发展变化,更关心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就业、学习和生活问题。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讲,大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也是基于对自身切身利益的考量。所以,领导干部上讲台一定不能泛泛而谈,而是要基于对大学生就业发展等实际问题的把握,做到传播内容和大学生现实需求的有机结合。
三、讯息:讲好中国故事
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所谓讯息,也即传播内容,承担的最根本的任务是传递意义。《意见》对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传播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作了规定,但要想做到“有利于青年学生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了解国情、党情、社情、民情,有利于青年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青年学生坚定信仰,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领导干部还需要学会讲好中国故事,把故事作为传播内容的基本载体,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讲清楚,把深刻的理论讲明白,把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讲透彻。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要注意“讲什么”和“如何讲”的问题。
(一)选取好传播内容。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都是通过处理一件件具体工作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但上了讲台,却需要把这些具体工作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传播给学生,所以需要领导干部把握传播的规律,参照新闻价值理论,选取哪些易于被关注、易于传播、易于被记忆的素材来承载自己的观点。一是要多讲大事。《意见》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宣传教育等都是关涉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经过学校的宣传教育已经为大学生所熟知,但是由于这些事情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等特点,大学生以其阅历尚无法完全准确深刻地把握其丰富的内涵。领导干部上讲台,就要这些大事的来龙去脉、丰富内涵、未来趋势等讲清楚。二是要多讲新事。所谓新事,有的是指时间新,也就是刚刚发生不久,还没有为大学生所熟悉。有的指思想新,虽然大学生可能已经知悉事件,但是对事情背后的复杂背景等还不了解,对党政干部推动工作的思路还不清楚。领导干部就要利用上讲台的机会,多给学生讲讲这些“背后的新鲜事”,也利于大学生进一步增强对政府工作的理解和信任。三是要多讲和大学生接近的事。所谓接近,就是指传播的信息要与大学生有某种关系,其中包括距离上接近、心理上接近、感情上接近等等。比如世界最大的钻石经销商戴比尔斯创作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就把钻石符号与永恒爱情的见证美好的意境紧紧关联在一起了,所以在广告中一旦出现钻石时,受众自然会生出“永恒爱情”的感情来。领导干部上讲台,也要始终坚持传播过程尽可能全方位接近学生,拉近青年学生与党和政府的距离。
(二)创新话语表达方式。话语体系是领导干部和大学生之间建立共通的意见空间的基础,对传播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上讲台的领导干部虽然长期在党政系统工作,经常出席会议发表讲话,但是面对的都是干部职工,已经形成了特定的话语表达方式,但是这种官方的话语体系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有一定的距离,并不为学生所熟悉和接受。因此,要想讲好中国故事,确保传播效果,领导干部还要认真研究大学生的语言表达特点,创新话语表达方式,真正做到在话语上贴近学生、赢得学生。领导干部要努力掌握更多富有时代特色的词汇,比如“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蛮拼的”等网络热词,往往受到大学生的追捧,客观上表征着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如果领导干部能够在报告中恰当使用这些话语,往往能在学生们会心一笑中拉近与他们心理上的距离。领导干部作报告要通俗易懂,要认识到大学生虽然接受信息广泛,但是往往对很多理论的理解还不够系统和深入,领导干部需要用一些比喻、举例等方式,深入浅出地传递信息。如有位领导干部在报告中讲到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时讲到,我们建国前主要解决的是“挨打”的问题,建国后一段时期主要解决的是“挨饿”的问题,当前,要努力解决“挨骂”的问题,就从历史的纵深中生动巧妙地阐释了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四、媒介:拓展多元化的渠道
媒介是传播的渠道、手段或工具,在传播过程中发挥着纽带作用。在传播学领域有着较高影响的加拿大学者M.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讯息”,意思是说,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所以,绝不能单单把领导干部上讲台的具体方式作为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应该秉承历史的思维,延续以往一些被历史证明行之有效的媒介形式,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积极拓展新的媒介形式。《意见》提出,领导干部上讲台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方式,在形势报告、课堂教学等传统授课形式的基础上,也可采用工作现场会、座谈会、研讨会进校园等方式。其中的形势报告就是我党建党以来,一直重视并且很好坚持的方式。
五、反馈:建立及时有效的网络反馈机制
反馈是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反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领导干部上讲台并不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绝不是走秀,而是按照中央的明确要求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因此,了解大学生对传播效果的反馈,对于不断改进工作,提升领导干部上讲台的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领导干部都有着非常繁忙的政务,不可能像高校教师一样经常深入课堂为学校讲课,而每学期一次的上讲台即便能够引起较大的反响,也很难产生持久的影响力。因此,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保持领导干部与大学生之间的传播渠道畅通,使沟通能够常态化,是领导干部上讲台工作需要探索的新领域。过去,由于传播手段的限制,领导干部上讲台之后,大学生只能通过书信等方式零散地与领导干部之间进行沟通,尚难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但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蓬勃发展为这种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要积极推动上讲台领导的干部通过网络平台建立自己的网络空间,向更多的大学生开放,并组建专门团队予以维护,定期筛选大学生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与大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使传播常态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三见.http://www.moe.edu.cn/srcsite/A12/moe_1407/s253/201507/t20150731_197069.html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作者简介
张威系郑州大学发展规划处教师;周杰系河北师范大学博士后。
基金项目
2015年度河北省博士后科研项目择优资助(B20150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