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从艺术范式到文化范式的转型

2016-08-01丁文浩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4期
关键词:趋向转型

丁文浩

摘 要: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中,特别是在国家加大文化建设的战略背景的影响下,传统的艺术范式向文化范式的转型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其使中国艺术范式由曲高和寡走向平民大众的,由自身走向国际,与不同文化进行交流和融合的必经之路。在新时期,传统艺术范式已经出现捉襟见肘的情况,如何加强艺术学研究,实现在各领域的相互融合,实现信息时代电子时代的发展需要是值得我深入研究的。

关键词:艺术范式;文化范式;转型;趋向

[中图分类号]:J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行业的构建,尤其是在信息化和多媒体时代的来临对于艺术范式也提出新的要求,艺术范式已经很难去囊括新型行业的发展,艺术要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适应,并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起到积极的作用。艺术学不再是单一的独立发展,也不再作为美学、社会学等的依附学科,而是能够形成与美学、社会学、哲学等相交融的学科。

一、转型是艺术范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毋庸置疑的是在当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艺术范式已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悄然应用着,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先生在介绍其产品时,就十分自豪的介绍道,在苹果产品中,从界面、字体到排版上就应用着大量其在大学时代所研修的书法艺术,所以苹果的产品才会如此完美。这只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在家装装潢,饰品设计等等领域,都渗透着艺术范式的痕迹,艺术范式俨然已经成为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一部分,如果艺术学的研究没有走出传统的思维,依然禁锢在艺术本身,不能和其他学科,不能和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的话,那么艺术学的研究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其研究成果也很难实现强有力的突破。传统的艺术范式常作为精英文化存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状态难以展开,单一的培养形式造成学科的内容的匮乏,难以在多元文化蓬勃发展的现实社会达到融合同一。对艺术范式进行转型也是近年来艺术学界和国家战略的规划,在党的十七大中提出了“更加自觉、更加主动的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问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总方针,也体现了全社会对于艺术学进行转型的迫切需要。教育部和文化部将艺术学科作为单独学科进行设置也是其自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完善自身理论,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在这样的社会背景、这样的历史机遇下,艺术范式的转型是其理论学科升级的必经之路。

二、艺术范式到文化范式的转型需要一个过程

艺术范式的转型不能是盲目的,常有学者拿西方的文化环境与目前国内的文艺氛围进行比较,尤其是出现了“东学西渐”的时期,崇尚西方文艺范式的声音甚嚣尘上,西方文艺方式的变革是其从美学中逐步进化、成熟成为独立学科的,这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我们艺术范式的转型是历史因素引领的必然结果,也是文艺范式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我们的艺术范式需要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与世界文化进行融合。

文化也作为国家的软实力的标志,起到引导社会发展方向的作用,它是多远化的、大众化的。在目前国家强调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是艺术范式向文化范式转型的黄金时期。加强对于艺术范式与经济、政治、体制、教育等文化领域的交流融合,形成艺术范式在转型为文艺范式后的研究方向,从中找寻研究的方法、搭建文化范式的整体框架,制定文化范式发展的轨迹。艺术范式向文化范式的转型必须建立系统的体系构架,将传统的文化范式的沉淀与时代特征相结合,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范式,进而在与世界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凸显中国文化艺术。

三、文化范式的发展具有时代意义

文化范式的构建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它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审美观点和价值取向,在社会科学中的各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及社会生活对文化的渴望都对文化范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也在不断地促进艺术学研究的深入和广泛,艺术学的研究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艺术学研究的趋向在于要把握住社会现实,引导真确的价值观念。艺术学研究要立足于社会现实,并成为社会价值观念的方向标,这是一项神圣的使命。艺术学研究的方向就是人类在茫茫大海中领航的灯塔,能够引导社会的审美观点向着更高的艺术追求去发展,提升民众的价值品味,自觉抵制低级媚俗的思潮,为民众指出在艺术创作中的发展方向。

艺术学的研究要注重新媒体和新介质的运用,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方向,艺术的研究结合新媒体的推进,通过新媒体寻求艺术的团队研究,将更加有利于发挥艺术的作用,在对文化范式的建设和完善的同事,有方法有计划的深入艺术管理的研究,建设特有的方法论,梳理管理和研究的脉络,进而形成全社会的艺术氛围,提升艺术研究的生命力和活力。

结束语:

从艺术范式向文化范式的转型即使当前大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迫切需要,也是其自身发展建设的内在要求,体现出艺术学作为具有丰富内涵,而又具有独立体系的学科的自觉性。虽然目前中国的文化范式的构建还是处于理论基础不强,体系构建不健全的状态,但是深厚的文化底蕴,注定着其具有着广阔的成长空间,尤其是当代,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建设,这既是艺术学快速发展的契机,也是对艺术学面对的巨大挑战,把握住艺术学研究的方向,紧贴实际,广泛融合各社会部学科,在全社会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用艺术引领时代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章.中国艺术学的当代构建[J].艺术百家,2011,(04):1—7.

[2]顾颖.艺术管理模式研究——以上海话剧中心管理范式为例[D].复旦大学;2008年.

[3]李世葵.艺术管理中的主客体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钟会.西方国家艺术管理专门化[J].中外文化交流1993/03.

猜你喜欢

趋向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实用趋向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论西夏语动词第二类趋向前缀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安凯转型生意经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沣芝转型记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