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宗元与艾青、朱自清诗文的比较研究

2016-08-01顾瑜君李梦李姝姝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4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时代背景精神

顾瑜君 李梦 李姝姝

摘 要:柳宗元与艾青、朱自清由于各自生活时代的不同,文章也本该风马牛不相及,但也许是文人心灵深处的感应,通过比较赏读,不难发现他们的诗文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它们如同双峰对峙,各有特色也独领风骚。对于三位大家所作诗文的说法虽各有不同,也少有将他们作为比较的对象,但他们对文学史的贡献的认可是具有一致性的。通过细读该三人的诗文感受其中的文学修养,剖析作家的性格,找出三位作家的在写作方面的异同之处,并从现代文学的角度体悟并分析其在精神及艺术上的一些异曲同工之妙。

关键词:时代背景;艺术特色;情感;精神

作者简介:顾瑜君(1995-),女,江苏苏州人,常熟理工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02

通过大量阅读和查阅资料,深入了解柳宗元、朱自清与艾青各自的为文特色并从中归纳出相同点与不同点。从现代文学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对当今文坛的影响并完成相应的结论性论文,研究并比较该三位作家的诗文所经历的时代背景以及映射出的精神品质的相似性。今天我们读这三位作家的作品,想见他们的为人,不能不更加引起对黑暗的政治社会背景的控诉。并为祖国历史上诞生过这样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而倍感自豪。

一、关于诗文时代背景的研究

(一)作家生平简介

柳宗元(773—819),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因“二王八司马”事件被贬作永州司马。在此期间写下著名的《永州八记》。何书置在《柳宗元研究》(岳麓书社,1994年2月第1版第1页)中从柳宗元身世经历和挫折遭遇与他的作品所反映的内容有机结合,进一步剖析了柳宗元的思想及品质。

朱自清(1898-1948)由于生活的时代不同,文章也本该与柳宗元风马牛不相及。他生活于民国时期,在北伐战争失败的大背景下蛰居北京,由于亲眼目睹了国民党新军阀逐渐取代北洋军阀统治的现状,他陷入了极大的痛苦、惶惑和颓唐之中。再加上家境衰败,这一切给予他太多的压力与磨难,造成了更多的痛苦与烦恼。于是夜晚独自走向荷塘寻求片刻的自由。在此期间写下了中国散文史上不可多得的名篇佳作《荷塘月色》。

艾青(1910-1996)是现当代诗人。在1928年进入了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学习绘画。次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初回国后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开展活动,不久后被捕入狱。在狱中最困难的那段时期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佳作。谢应光在《艾青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4页)写到:“他的一生,映现着新诗发展的全部历史轨迹。是20世纪的中国新诗塑造了艾青,是艾青丰富和拓展了20世纪中国新诗的历史进程。”而艾青的二十多首狱中诗,主要是在上海看守所和监狱中写成。

(二)所处时代背景

柳宗元所处的时代,正处于封建王朝衰落时期,中央集权统一制渐渐解体,并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统治阶级昏庸腐朽、土地兼并愈演愈剧,赋税繁重导致民不聊生。在冤遭贬谪、一废不复的恶劣政治环境中,经过徘徊苦闷忧恐之后,他利用自己手中的笔,抒发内心的愤怒,批判社会的弊端,去控诉世间的黑暗,阐明自我的思想与主张。坚持斗争、百折不挠地将矛头指向一切黑暗势力与腐朽思想,而且对准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将悲愤化为力量进行战斗。

艾青跨越了三个历史阶段,看尽了世间百态和各种政治局面,从深沉到忧患再到呼吁,他情系民众,早已看淡自我。对于艾青来说,写诗则是一种“苦役”,甚至是一种“苦难”。四十年代初,他就说过,自己正在为写诗这个事业“受着苦难”,“而且将继续受着苦难”。这不仅是由于诗人崇高的责任感,诗文创作是一种艰辛的劳动而使然,而且也是由艾青的正直不屈不挠的品性所决定的。

二、关于诗文艺术特色的研究

(一)沉郁凝练的柳宗元诗文

柳宗元的散文具有别样的艺术特色,它们沉郁凝练、冷峻峭拔,具有一种凄幽之美。这种艺术风格既概括了柳宗元长期被贬谪的境遇、又关联着他愤世嫉俗的思想和强硬批判的锋芒,更与其作品的愤激冷峻,诗中充满的讽喻性、象征性,以及作者屈曲峻峭的笔法相关。苏轼评价道:“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把柳宗元同陶渊明并列。现存的柳诗题材广泛,体裁多样。而柳宗元的游记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是被赋予特殊地位的。它蕴藏着主人公浓烈的思想意蕴,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并不是在一味地描摹自然景观。他的山水游记有三大特色:集绘画与抒情美于一体,将理趣美为之衬托。他的散文或正话反说,或借形似之物来抨击现实。在最为人称道的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作者用他简洁凝练的文笔描景状物,以静写动地描绘了一幅水石草木、光影游鱼的美景,给人以“清新俊秀”之感。该文笔触清新,描绘幽深奇崛的永州山水,最显著的特点是情景交融,富有韵味和情趣。将自己对生活的愤恨融于山水中,使山水被赋予了人格与个性。另一方面,作者观察细致,精于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对永州山水的描写时而大笔挥洒,气象万千;时而工笔勾勒,栩栩如生。

在此类作品中,柳宗元不着痕迹地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融入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描写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独特的“凄神寒骨”之风格。柳诗能于清丽中蕴藏幽怨,实与他身处苦难而寄情山水,难以控诉心中抑郁的人生经历息息相关。他一改旧人陈规,将他最深挚的情感融入到散文中,尽情地显示出他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朴素优美的朱自清散文

朱自清的散文所用的语言是具有朴素而优美的,他的诗文切忌 “藻饰过甚,真意转晦”。他的作品清新俊秀,读之,仿佛清冽的泉水拂面而来、清澈见底,然而它所包含的思想内容极深。朱自清写人记事文章多采用白描的手法,散文则读起来像诗,不光有诗的语言更有诗的意境。写景状物的文章能做到虚实相同,情景交融。作为白话文典范的《荷塘月色》,用了三分之一的笔墨描绘自己观荷的内心活动。其构思缜密精巧,以景之“静”反衬心情之不静,文中有画,画中有诗。“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雾霭,蓊蓊郁郁的树,蝉声蛙声……”构成一幅幽美的工笔画。加之长短句的巧妙搭配,使文章读来朗朗上口,张弛有度。

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相似的,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也属写景散文,它们都写于政治黑暗,自己较为困顿的时期,游历山水,融情于景,情感一波三折。散文色调皆以淡为主,善用比喻,让景物跃然于纸上。不同的是,朱自清运用细节描写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得更为细腻、明确,柳宗元仅仅限于物的大体描绘,借景抒情。

(三)深沉忧郁的艾青诗歌

艾青的二十多首狱中诗,主要是在上海看守所和监狱中写成。这些诗固然表现了他顽强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襟怀,但对老豫中黑暗生活的控诉以及他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热情追求,仍旧构成狱中诗鲜明的主题之一。

艾青的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所展现出的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以及深挚的情感,包含着浓厚的泥土气息。他的诗风沉雄,基调忧郁而感伤。于30年代初步入诗坛的艾青其人,他深沉而忧郁的抒情文学,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纵观中国新诗六十多年来的发展史,艾青可谓是坚持奋斗最久、同时收获成果最丰富的诗人。他的作品能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并且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他的诗文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诗歌始终是同我们国家、人民,与我们的整个民族息息相关,是同呼吸共命运的。在他一生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解放以后,以及后来的十年动乱。他的作品,都紧密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呼声,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三、关于诗文主题精神的研究

古人有云:国家不幸诗家幸。这句话似乎囊括了所有时代的诗作兴繁的原因。在古代,不仅仅是国家的不幸还有诗人个人的不幸才造就了那血泪交织与苍生息息相关的诗作。柳宗元生活在宦官当政,藩镇割据十分严重的年代,他被政敌陷害被贬永州,政治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这却造就了中唐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政治败将,但在精神领域,柳宗元绝对是个傲视群雄的王者,是中国文学史中黄金的篇章。

柳宗元的诗多数是在谪居永州后所作,他的诗作精工密致、韵味深长,委婉深屈地抒写自己的心情。历经两次贬谪,政治失意让柳宗元身心俱疲,激情于山水,企图借景消愁。在游历山水时,写了不少游记和风景诗,用绚烂而又轻灵的笔调描绘赞赏着美好的自然风景,又能在清丽中蕴藏幽怨,借着叹息这些美好景致却无人欣赏,从而控诉自己内心的苦闷,表达对这黑暗社会的不满之情。柳宗元被迫于政治中脱身,以山水自慰,与佛教中的“不汲汲于名利”不谋而合,更重要的是寄心山水,得山水之乐,达到“心拧神释”,“与万化冥合”。

艾青的一生经历了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和解放以后的十多年动乱时期,艾青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民的心声。艾青认为,诗歌的思想内容始终是社会思想内容是第一位。他说:他渴求着“完整”,渴求着至美、至善、至真,因而把生命投入到创造的烈焰里。在他看来,真善美属于不同的价值范畴:真是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真切认识;善是社会的功利性,它以人民的利益为准则;美是依附在人类向上生活的外形。真、善、美相互统一,是艾青诗歌的最高审美追求。

朱自清在北伐战争失败的时期,目睹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时事的跌宕起伏让朱自清陷入了极大的痛苦、惶惑和颓唐之中,加上家境的衰败,多子的拖累,这一切都给予了他太多的磨难和苦痛。借景抒情似乎成为他的一种释怀方式。与柳宗元的佛教意识不同的是,朱自清的诗文追求“源头”,即“景语”之外的“情语”,交代人物形象向外的特定背景。处处景语皆情语。同时,朱自清的散文包含着浓浓的现代意识,他所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的新思想。其文章既展示自己的主观精神世界,又客观地描绘社会现实。既显示其曲折的创作道路,又体现现实主义手法,更重要的是他的散文是民族文化心理的真实写照。

四、总结

柳宗元、朱自清和艾青这三个作家都是时代的苦难和个人的苦楚磨砺出来的作家,无疑他们的作品都存在着当时时代的映现,但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或凄神寒骨,或朴素细腻,又或是至善至真,都是时代的结晶,是文学史中辉煌的篇章。朱自清的散文追求细腻的描绘客观事物,以景语叙情语,艾青则注重真善美的审美价值享受,柳宗元则用手中的笔书写胸中的幽愤,控诉世间的不平与黑暗,在批判社会弊端的同时,阐明自我的理想和主张。

参考文献:

[1]牛万斌:《简论柳宗元的散文特点》,《课外语文》2013年,第8期,第133页。

[2]诸孝正:《朱自清散文艺术谈》,《华南师院学报》1980年,第3期,第116-122页。

[3]刘继全:《朱自清散文的艺术及文化意涵》,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5月1日。

[4]吴小林:《论柳宗元散文的优美》,《江海学刊》1961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时代背景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管理之我见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新时代背景下棊江区政协建设
拿出精神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