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作家小说创作的可持续发展优势与局限浅谈

2016-08-01铁艳艳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局限突破可持续发展

铁艳艳

摘 要:深受盆地文化影响的南阳作家,从未间断对这块土地的生存文化与人性奥秘的探索,并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丰硕实绩。但用动态文化视野进行审视,因传统意识过重和现代意识不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小说创作还存在一定局限。立足丰厚的盆地文化带来的可持续创作资源优势,寻找发展突破口,对南阳作家小说创作的发展与繁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局限;突破

深受盆地文化影响的南阳作家,从未间断对这块土地的生存文化与人性奥秘的探索,并在小说创作方面取得了丰硕实绩。但是,用动态文化视野进行审视,因传统意识过重和现代意识不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小说创作还存在一定局限。立足丰厚的盆地文化带来的可持续创作资源优势,寻找发展突破口,对南阳作家小说创作的发展与繁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南阳作家小说可持续创作的资源优势

(一)盆地文化的包容性与发展性和小说创作群体的动态性与开放性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一方历史文化的见证与留存,是对某个民族或某一地区文化生成和消亡过程的展现,而小说更是存留下来的对某一地方历史文化、文明进程经过加工后的具体化、形象化的“底片儿”。任何一个作家的成长总是与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密切相连,而任何一个作家群的创作,总体上都带有当地文化的共同印迹。“深、厚、重、实”的盆地文化携有的中原文化特有的基础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文化基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条件,多种文化碰撞与文明冲突,形成了当地独具地域特色的盆地文明和盆地文化生态系统。在兼容并包的基础上,盆地文化又主动发挥自身原创力,在历史文明发展和政治经济演变过程中,不断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南阳作家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资源。

同时,南阳小说创作群体的存在,也具有发展的动态性和开放性。老一代作家笔耕不辍,新生代小说创作正摆脱稚嫩、在学习与强化中走向成熟。虽有时难免面对老一辈优秀作家的逝去或现实特殊原因的创作停止,但是小说创作作为一种精神劳动,新生代的主动接替和自主对群体的靠拢,使得新小说不断涌现,且在厚重、兼容的盆地文化资源浸染下,彰显出创作的潜力和不断更新的强大后劲。

(二)优秀作品的借鉴意义和先进作家的凝聚力量

南阳作家的小说创作,无论长篇还是短篇,都不乏优秀之作,像乔典运、二月河、田中禾和周大新等先进作家,将其笔触探伸到小说创作的各个方面,为读者提供各个层面的审美视觉冲击。乔典运诉说田间地头的人言人性,二月河在荡气回肠的历史讲述中描绘人生百态,周大新的乡村风俗画中囊括着人间悲观离合与人情人生……无论艺术成就还是美学价值,优秀小说的成功之作中鲜明的人物形象、鲜活的盆地语言、内涵深厚的神话传说、“盆地式”的美丑评判标准等,为后来者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借鉴意义。

优秀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借鉴价值,与创作者们各有千秋的艺术风格背后坚实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大师们的魅力不仅体现在“知”的渊博与“学”的深厚,更在于他们对人生“思”的深度和“识”的内核。知识结构的建构加上人格魅力,让他们成为后来者榜样。他们在创作中对本地文化资源向创作资源转化的努力、个性化的言说方式连同他们文学观、价值观及美学观的彰显、持之以恒的追求精神等,都使得他们身上散发出无尽凝聚力,吸引着后来者的向往和追随。

(三)学界对南阳小说创作的关注、研究与社会各界的支持、鼓励

南阳作家小说的创作较为丰富,由于环境相对封闭等因素的影响,学界对南阳小说创作的评论相对较少。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白万献、张书恒等相继对南阳作家作品整体进行了专著性评论,小说的批评更多的散见于各种零散评论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作新动向展示与新人新作推出。但随着小说创作的日益丰富和潜力发挥,学界关注的目光日渐集聚,历届政府对小说创作的关注和支持也从未间断,且呈现出日渐加深的趋势。科学而又精准的外部评论,能激发创作的发展与繁荣,政府的关注及物质上的帮助,共同为小说创作提供了精神鼓励与物质支持。

怎样挖掘和合理利用盆地文化与小说群体的内在资源,如何利用对小说创作有益的外在力量和创作动力,怎样将丰富的内部资源与多方外部资源进行整合,是南阳作家小说创作和发展面临的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这些外界力量的影响与刺激,加上作家们自身积极向上、勤勉创作的决心与行动,使得南阳作家笔下的小说创作正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健康前行。

二、南阳作家小说创作的局限及寻求突破的价值意义

(一)盆地小说创作的局限

市场化、全球化的今天,小说创作如何深入反映复杂现状与多元思想,成为时代对作家提出的新要求。开阔的创作视野、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审美眼光,在小说创作中显得极为重要。作为地域性文学群体,南阳作家的文化视野稍显短促。文学创作的稚嫩,代表着整体创作的生机,对小说崛起有一定意义的催生作用。特别像乔典运未全部完工的生命绝唱《金斗纪事》、周大新的《湖光山色》等,都可算作当代小说中不可多得的优秀长篇。

但不可否认的是,南阳作家的文化选择并不十分成熟。在盆地现实生活书写和人的生存状态描述等方面,南阳作家在传承盆地文化的同时,灌注了对人类未来发展走向的关注与思考。但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的限制下,一些优秀作家在时代洗礼和社会变革新思想影响下,虽感受到社会前进中的哀乐与痛楚,却因传统意识过重和现代意识不足,使得小说创作虽在人性挖掘和时代表层展示上取得了相应成就,却在时代精神的注入及深度挖掘与厚度展示方面有所欠缺。作品创作缺乏一定的理性高度,自然影响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内涵的拓展。同时,反映新时代中国社会波澜起伏的鸿篇巨制也较少。

此外,长期以来,受到“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观念的影响,也使其因过多关注民族性而过分的强调狭隘的地域性,束缚了他们自觉创作的宽展度,限制了小说通往世界的道路。

(二)寻求突破的价值意义

“最伟大的艺术作品总是直接触及现实生活的问题和任务,触及人类的经验,总是为当代的问题去寻求答案,帮助人们理解产生那些问题的环境”[1]。在社会变革与全球化文学交流互动背景下,南阳作家如能紧跟时代精神,在挖掘故土文化根脉与展现精神世界的同时,对传统社会在新旧意识冲突中的裂变进行深刻的理性展现,在小说创作中真正的认清历史局限,做到文化精华的“古为今用”,寻求突破与创新,对小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某种意义上说,作家们创作视野的开阔与否,决定着文学创作质量的高低。文学创作需有世界的眼光及大文学格局意识下的坚守与深思。可喜的是,新时期以来,作家们在传承文化根脉、坚守文化精神的同时,正在为创作的更新与突破做出积极努力。他们不再单纯用猎奇眼光去注视古老原始的盆地文化,而是在横向扩大表现视域的同时,纵向上从文化传承转向关注当下民生。表现视域的扩大,使小说内容涉及了文化、宗教、民族等多个方面,对当下民生、社会生活矛盾、更为巨大的人的心灵空间的关注,使作品拥有了鲜活的时代质感,这对接下来的小说创作起到一定的启示意义。

此前,如果说南阳作家的小说创作落脚在本乡本土的乡场村落、农家庭院等现实场景的展示或对历史根脉的梳理、挖掘与承继,此后,南阳作家的小说创作将尝试从纵向的历史长度和横向的现实时空向外拓展,走向更为广阔的世界,去更为深刻的表现人生沉浮和当前社会生活矛盾以及更为宽广的人的心灵空间。多元化的表达格局当前已经形成,除了老辈作家的不懈付出及其对新生作家的引领与关怀,新生作家们的努力与新鲜血液的注入也不可忽视。对狭隘的文化视角、“固守”的创作精神和创作方式的转变与突破,以宽阔的视野和创作胸襟,站立于时代前沿,对本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全新审视,对盆地现实生活进行新的聚焦与关照,使个人创作凸显现代意义与当代价值,协力让集体创作融入社会发展,将使盆地文化滋养下南阳作家的小说创作达到一个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

“文学自觉指的是文学及文学创作主体意识到文学的独立性和价值性,自觉地对文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等进行探讨和认识,促进文学按其自身的规律向前发展。文学的自觉,最重要或者说是最终的还是表现在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上。”[2]就南阳作家小说创作状况进行分析,每部小说的诞生都体现着作家自身对故土和创作的“本能的热爱”,他们能否继续自觉的对故土与创作进行长久的坚持与坚守,用理性剖析现实生活,实现小说创作的新局面的开拓,是时代赋予南阳作家们的历史性考验,也是以盆地文化为基础的小说创作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作家们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对当前小说创作与发展瓶颈的继续突围,不仅能让南阳作家笔下的小说创作实现化蛹成蝶的美化与升华,还能为南阳文学与文化的发展,乃至整个中原文学与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豪泽尔.艺术社会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87, 65.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17.

猜你喜欢

局限突破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不受身材局限的美服
我国破产法的适用局限与完善建议
庄一强看医改走出行业小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