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汪曾祺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之美

2016-08-01亓雪莹

北方文学·中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江南水乡汪曾祺小说

亓雪莹

摘 要:在汪曾祺的的小说中很多都是用舒缓流畅的语言写水边的环境和生活在水边的人。本文通过对汪曾祺多部小说的分析,从环境描写、人物形象等方面解析其笔下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并探究原因。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江南水乡; 美

汪曾祺生长在高邮水乡。从小就看运河,看行船,看湖上撒网,他看到了水边美景和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也耳濡目染了水患肆虐给人们带来的种种痛苦。江南水乡的生活对汪曾祺的影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种影响与他的人生阅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汪曾祺独特的创作心态,他用水一样温和平淡又让人倍感舒适的语言写水边的环境和生活在水边的人,从中体会汪曾祺对故土的感情及热爱。

一、“依水而居”的环境之美

对汪曾祺来说,故乡高邮的大运河堤坝就是自己儿时的小天地,小时候的汪曾祺常常蹲在大运河的堤坝上,看波光粼粼的大运河,看运河中的大船和打鱼人,看运河两岸的垂柳和飘飞的苇絮,他的童年时光是在水边度过的,故乡的水成了汪曾祺幼年时代最宝贵和美好的记忆,水带给他的美好回忆让他深深地爱着自己故乡的水,这种热爱经由漫长岁月的催发,渐渐融入到他的生活乃至生命中,对他的创作也造成了一定影响。水在汪曾祺的作品中常常作为小说人物生活的环境而存在,我们可以从他的多部短篇小说中发现水的踪迹,在他的作品《大淖记事》的开篇,他用舒缓平淡的语言来描述不同季节时不同的水边风光:

“淖是一片大水。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夏天,茅草、芦荻都吐出雪白的丝穗,在微风中不住地点头。秋天,全都枯黄了,就被人割去,加到自己的屋顶上去了。冬天,下雪,这里总比别处先白。化雪的时候也比别处化得慢。”

——汪曾祺《大淖记事》第1页

小说中呈现出来的四时佳境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画中的水似乎缓缓地流淌在字里行间。汪曾祺从小就生活在水边,水温润了他的少儿时代,也滋养出了他平淡自然的性格。汪曾祺爱水,对水的喜爱让他在创作时总是不自觉地用水来作为小说的背景,有时甚至成为整篇小说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汪曾祺有时候也会通过对周边景物的描画来从侧面写水,如:

“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汪曾祺《受戒》第36页

芦花、芦穗、蒲棒、浮萍等这些带有明显的江南水乡痕迹的景物在小说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带领读者去细细领略江南水乡的恬淡清新,让读者沉溺在水乡美景中不可自拔。

二、阴柔婉丽的女性形象之美

汪曾祺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都生长在水边,具有着如水的美感,阴柔婉丽。而这些女性形象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像溪水一样明净的少女,另种是如同湖水一般表面上风平浪静但底下却波澜起伏的女人。

(一)明净如水的少女

汪曾祺是一位擅长描画少女的作家,他在描画那些具有纯真美好品质的少女形象时,描画的大多是少女们各自不同的神情,他喜欢在水乡的温润碧波中淡淡描摹少女们的情态,通过她们来传达清新甜美的水乡记忆,如在《大淖记事》中,汪曾祺是这样描写巧云的外貌的:

“长成了一朵花。眉黑如鸦翅,长入鬓角。眼角有点吊,是一双凤眼。睫毛很长,因此显得眼睛经常眯着;忽然回头,睁得大大的,带点吃惊而专注的神情,好像听到远处有人叫她似的。”

——汪曾祺《大淖记事》

淡淡几笔,就为人们勾画出一个清丽动人的少女形象。再看《受戒》中对小英子两姐妹的刻画:

“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头发滑溜溜的,衣服格挣挣的。——这里的风俗,十五六岁的姑娘就都梳上头了。这两上丫头,这一头的好头发!通红的发根,雪白的簪子!娘女三个去赶集,一集的人都朝她们望。”

——汪曾祺《受戒》

也是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了少女们娇俏动人的神态,她们既不会涂脂抹粉,也不精于将自己如何打扮得花枝招展,她们给人一种干净温润中又透着活泼明快的感受,如水一般让人倍感舒适。汪曾祺作品中的这类少女形象都是干净明澈的,我们不难感受到其中隐含着的发自内心的期许,那些萦绕作者在心灵的,永远是关于少女的梦,它们干净柔美而又温暖人心。

(二)波澜起伏的湖水女人

湖水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它将深处的汹涌暗流掩盖在自己平静不兴、波澜不惊的表面下。这一类型的女人,表面上波澜不兴,性子也温婉柔顺,既不追求功名利禄也不贪图享乐,甘愿在生活中扮演着毫不起眼的角色。但是,当命运的不公加诸到她们身上时,她们所爆发出来的那种巨浪般的抗争,却又让人惊叹不已。《大淖记事》中的巧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父亲受伤瘫痪在床,自己又被号长玷污了身子,喜欢的小锡匠十一子也被号长带人打伤时,面对这些加诸在自己身上的不幸,巧云既没有像寻常妇女一般只会哭天抢地,也没有在金钱和权利的诱惑面前屈服,而是一个人默默地承担起了养家糊口的重任,像大淖其他的姑娘媳妇们一样,干起了挑货的活。她的性子温婉,但面对命运强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时,又能够用那看似柔顺弱小但却坚韧的身躯掀起滔天巨浪,用水一般永不停止流淌的精神顽强地与困难抗争到底,最后收获了自己的幸福。

《小姨娘》中的章淑芳爱上了自己的校友宗毓琳,于是借着借书的名义和他发生了关系,当事情被外公知道并重罚时,她也不哭不闹,毫不退缩,在严厉的家规面前用沉默捍卫自己的爱情,最后,在被赶出家门和放弃爱情面前,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者,和自己的爱人远走他乡。

三、湖光水色里的绮丽爱情

在无边的湖光水色中,生活在水边的小儿女们被水滤掉了肉欲的杂质,呈现出思无邪的纯净特质,水成了少女们青春、爱情的成长媒介。《小学校的钟声》中,少男少女们那种朦胧的爱恋就发生在水边的渡船上,《受戒》中小英子正因为是都在芦苇荡的深处,她才敢大胆地说出要给明子当老婆这样的话,正是借着大淖的沙洲、茅草、月色,巧云才让自己的爱情由朦胧变明朗。

在小说《受戒》中,不管是荸荠庵飘逸着世俗烟火气息的生活,还是小英子家淳朴温馨的普通人家的小生活,无一不体现出和谐而又温馨的人情世事,这样的人情和水一起,共同描绘出一幅纯净美丽而又温馨平淡的画,在这幅画中,明子和小英子之间天真烂漫的恋情就成了点睛之笔。

在小说的最后,汪曾祺用他平淡却舒适的语言为读者描绘出了一副清新明丽的水上风情,在这里,无论是飞翔的水鸟还是长脚的蚊子,亦或是随风摇曳的芦穗和通红的蒲棒,它们都在宁静恬淡的水乡自由自在地生长,多彩喧闹的芦苇荡和小说主人公的率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共同营造出了一个自然和谐的意境。

有着“抒情的人道主义者”美誉的汪曾祺是一位能够让人感觉到温暖的作家,他用自己水一样舒缓流畅而又朴素自然的语言为读者们构筑出一个又一个清新美丽的小世界,他的作品中总是弥漫着清新温润的气息,浸润在水中,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他对于故乡高邮的迷恋和喜爱,也能够体会到水对他所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促使他贴近生活,用一双被水滋养过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微小而平淡的美好,再通过他的生花妙笔将这些美好展现在众人眼前。

参考文献:

[1]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平.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作品讲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黄春慧,韩伟表. 中国散文化小说中的水情结[J].求索,2008,1:166-168.

猜你喜欢

江南水乡汪曾祺小说
《江南水乡》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咸菜慈姑汤
江南水乡
好一个江南水乡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家在江南水乡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