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实践”理念下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教学的研究

2016-08-01刘桂宏

考试周刊 2016年56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

刘桂宏

摘 要: 秉持全实践理念开展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实践教学。总体设计包括:授课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实践教学内容在设计与实施中都需要整合与提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在时间上延伸。“全实践”理念贯穿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环节包括:课前10分钟学生美术教学技能展示,教师示范组织幼儿园美术活动,学生组织幼儿园美术活动,学生自评并自我反思结合教师评价。

关键词: 全实践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实践教学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教学改革对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有推动作用。钟武媚提出,拓展实践课程教学,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技能及科研能力[1]。高建宏提到要通过完善学前教育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提高学生专业技能[2]。

全实践教学理念有助于实践教学在学前课程中的贯彻实施。徐燕认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可分为:课程教学模块、模拟训练模块、幼儿园实践模块、课外活动模块、技能训练与竞赛模块与科研训练模块[3]。李桂英提出,“五位一体、五环交互”全程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的、原则、内涵与实施及实施保障[4]。

已有研究肯定了在培养未来幼儿教师专业能力中必须贯彻“全实践”理念。实践教学中,课程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已有研究,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的教授为例,秉承实践教学理念进行课程改革。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通过在教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贯彻“全实践”理念,以上课班级进行课程改革和行动研究。

首先,对学前教育实践类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进行总体设计,以彰显全实践教学的六个特点。其次,每一节课程的组织与实施依据幼儿园实践及学前教育本科生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进行改革。始终以“全实践”为核心指导理念,先设计课程实施方案,然后实施课程方案(方案修改主要通过访谈教授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和幼儿园教师),最后修改方案。

三、研究结果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实践教学总体设计

所谓“全实践”,就是在学前教育实践型课程教学全程中进行实践,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定位、统筹安排。秦金亮认为,全实践教学特点包括:实践共同体的支撑与引领;实践环节在时间上的延伸和贯通;实践方式在空间上的拓展;实践内容在实施中的整合与提升;实践理念在课程中的全息浸透;实践平台在课程体系中的统整效应[5]。

首先,授课教师与学生共同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满足个体发展为愿景、以协作为主要互动方式、以获得和发展体验为核心的学习方式[6]。孙元涛认为,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包括:改变心态与立场;保护教师独立思考的权利;跨界学习与多重资源引入[7]。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首先,教师要调整心态并转变立场。授课教师既是老师又是学生,需要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希望学到什么内容,我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学习,我希望怎么考评。其次,应当尊重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组织活动的权利。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成年人学习以自我体验和自我学习为主要方式。摒弃一味以老师为主导的课程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中尝试相互协作及配合的互动方式。再次,围绕培养未来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的目标,整合有利于实践教学的各种资源。例如,未来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五大领域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能力及游戏组织与指导能力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中可以整合绘画技能、手工技能和幼儿园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整合教师与学生在幼儿园见习中的所见所闻等实践经验及反思。

其次,实践教学内容在设计与实施中都需要整合与提升。需要授课教师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行有机整合。本研究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中的内容,按照幼儿园经常开展的美术活动类型,分成了两大板块:即幼儿绘画教学(命题画与创意画;蜡笔画,棉签画等等);幼儿手工教学(包括折纸、剪纸、泥塑及废旧玩具的制作等);幼儿美术欣赏教学。并且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小、中、大班幼儿在艺术领域关于美术的要求,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为目标。将幼儿园美术两大类活动与幼儿年龄特点整合起来,并且将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整合起来,将老师幼儿园美术示范活动与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活动整合起来。

最后,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在时间上延伸。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中的理论部分讲解与实践部分操作按照3:7的比例分配。首先,18周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中,理论部分的引入和讲解占约5周,其余13周就是实践部分。理论部分主要讲解幼儿美术教育目标与任务;幼儿园美术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等内容。实践部分主要是按照幼儿绘画教学、幼儿手工教学与幼儿美术欣赏教学进行的。理论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与教师结合具体实例互动;实践部分则以学生为主导,教师示范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类型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板块与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各年龄段及各个主题的幼儿美术教学并进行反思与点评,后者占较大比例。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实践教学实施环节及分析

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基于已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操作技能薄弱,以及作为成人学习者的特点。成人学习者学习既需要模仿,又需要提供自主学习机会。

第一个环节是课前10分钟学生美术教学技能展示。这给学生提供了表现与反思的机会,授课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表现发现其观念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有待完善之处。从学生展示某一美术作品的过程来看,主要聚焦在优化幼儿美术技能展示与表现,较为欠缺考虑将幼儿美术知识与技能通过游戏、讲故事、做体操等丰富多彩的组织形式。

第二个环节是教师示范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在这个环节中,授课教师以幼儿教师身份自居,同学们扮演幼儿并配合老师。为确保此环节顺利进行及与下一环节有效衔接,授课老师需要将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与相关理论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不断建构并优化,并将优化后的幼儿园美术活动在幼儿园付诸实践,再调整,再优化,整个过程是实践——调整——优化——再实践的循环过程。因此,这一环节对授课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及理论分析及反思能力都是极大挑战。

第三个环节是学生组织幼儿园美术活动。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由“学生”转换到“幼儿教师”,这一环节具有重要作用。在此环节,学生在借鉴和学习授课老师组织美术活动的基础上,亲身经历美术活动设计、组织与评价。学生组织教学能力的时候普遍模仿教师授课模式,即引导幼儿欣赏作品—美术技能示范—组织幼儿以小组形式动手作画—请幼儿分享并欣赏各组的美术作品。但在教学语言的使用、师幼互动的技巧及突发事件的处理方面都显得较为刻板,普遍缺乏教学艺术与教学机智。

第四个环节是学生的自我反思结合教师评价。学生自我反思随意性较大,逻辑性不强,反思涉及不全面。如在反思内容方面,学生主要聚焦幼儿美术技能传授过程中的问题,而缺乏对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导入、组织及结束部分教学方法使用是否有效的反思。授课教师的评价涉及学生在组织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的优点与不足,仍需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如何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及评价他人的教学活动能力。

从学前教育美术课程总体设计及每节课程的规划进行了改革,所教授学生都对该门课程的满意度极高,主要表现在认为课程内容贴近幼儿园美术活动,课程形式多样且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长远效果还体现在到幼儿园见习和实习,有利于学生顺利组织各类幼儿园美术活动,受到指导教师的好评。

参考文献:

[1]钟武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现状与培训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06(9):106-107.

[2]高建宏.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4):53-56.

[3]徐燕.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6(8):101-102.

[4]李桂英.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教育科学,2012(6):38-42.

[5]秦金亮.以“全实践”理念引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5(9):31-34.

[6]赵健.网络环境下城乡互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构建与运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7]孙元涛.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理念、原则与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11(22):52-57.

基金项目:伊犁师范学院2013年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型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G201319)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