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河南省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2016-08-01梁昊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调查分析生活质量

梁昊

【摘要】随着全国最大的农业人口大省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率的提升,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数量也将日益增加。因此,研究河南省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成为了社会焦点。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的形式对河南省郑州、周口、商丘、洛阳、焦作、安阳、南阳、信阳等8个地级市的32个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衡量,主要从个人状况、物质状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社会活动五个一级指标分析当前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

【关键词】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基于当前全国最大的农业人口大省——河南省城镇化率(46.6%)低于全国城镇化率(56.1%),其城镇化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未来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率的提升,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数量也将日益增加。因此,研究河南省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成为了社会焦点。本课题组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对河南省郑州、周口、商丘、洛阳、焦作、安阳、南阳、信阳等8个地级市的32个社区的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进行了实地调研和访谈。

一、核心概念

(一)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

所谓移居是指从原来的居住地更换到现在居住的地方。移居的特性表现为具有地域性以及时间性。地域性体现为原居住地迁移到其他居住区域。时间性体现为迁移到新的居住区域并长期居住的行为表现。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是指原居住地和户口在农村的年龄达到60岁的老人,有原来居住的区域迁移到现在的城市区域,并且在新居住地生活时间达1年以上。本课题研究中,同一个城市之内的迁移和在新居住生活时间不到1年的不属于统计的范畴。

(二)生活质量

美国学者加尔布雷斯1958年首次对生活质量的涵义进行界定。他在《富裕社会》中提出,生活质量生活是指摆脱困境,活出真实的自我。紧接着,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生活质量进行诠释。当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观点是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们于1993年所提炼的观点,所谓生活质量是指与生活状况有关的主观体验,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即:躯体健康、社会状况、心理健康、家庭状况、生活状况。

二、研究设计

(一)调研对象

调研地区为河南省郑州、周口、商丘、洛阳、焦作、安阳、南阳、信阳等8个地级市,并在每个地级市中选取的4个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聚集典型社区,共32个社区。调研对象为年龄在60岁以上,原户籍不在现市区。以此来了解移居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二)调研内容

在综合世卫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 、生活质量评定简表(SF-36)以及家庭环境量表中国版(FES-CV)三个量表的基础上,调查组设计了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表,问卷具体内容包括:(1)个人状况:性别、年龄、婚姻、学历等;(2)物质状况:月平均经济收入、月平均消费支出、住房条件、医疗保险等;(3)身体状况:躯体疾病、自理能力和月平均医疗支出等;(4)心理健康状况:与子女关系、人际关系满意度、在家中的被认可度;(5)社会活动状况:休闲活动满意度、社区活动满意度等。

(三)调研方法

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并以多阶抽样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调研前,通过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不断的交流沟通,以此完善调查问卷的具体内容。调研中,依据调查问卷前期设计的内容分项对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进行调研,共深度访谈75人。本次调研共历时30天,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4份,有效问卷率为79.5%。调研后,采用SPSS统计方式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结果分析

(一)个人状况

在954个调研对象中,其中男性452人,占47.4%;女性502人,占52.6%。年龄分布中,60-69岁所占比例最大,为46.2% ,90岁以上的所占比较最小,为1.9%;70-79岁和80-89岁所占比例分别为35.6%和16.3%。婚姻状况分布中,当前有配偶者为74.3%;无配偶者为25.7%。学历分布中,学历层次普遍较低,其中初中及初中以下者为75.6%;没受过教育者为2.7%;二者综合为78.3%;高中及中专学历者为12.3%;大专以上学历者为9.4%。

(二)物质状况

1. 经济收入与支出方面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老年人月平均经济收入方面,1000-2000元人数最多,所占比较为40.3%;1000元以下收入者为24.6%;经济来源有养老金、商业保险、劳动报酬、子女及家属援助、低保等。经济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多为养老金。在月平均支出方面,支出1000-2000元的居多,比例为56.4%,其中老人支出的项目较多,一旦患病,生活质量将会随之下降。

2.住房条件

调研表明:61.2%的老年人一个人或于配偶拥有独立的起居房间,5.4%的老人居住面积较小,活动空间有限;1.2%的老人没有独立房间;在对社区卫生环境和安全设施方面调研时,其中超过75.6%的老人比较满意;10.3%的老人对卫生环境不满意。

3.医疗服务

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布合理,在时间上,老人一般步行10分钟能够到达卫生服务中心。数据显示,有超过76.6%老人认为医疗服务便利和非常便利;不过有23.4%的被调研老人认为医疗服务不便利。

(三)身体状况

1.躯体健康状况

从调查数据中看,不同的老人躯体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认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分别为35.2%和12.1%;认为一般的为35.7%;差和非常差的比例分别为14.2%和2.8%。

2.自理能力

调查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患病的概率不断增加,自理能力也不断下降。58.3%受访者认为能够生活自理;26.7%的人能基本自理;15%的人不能生活自理,需要其他人照料。

3. 月医疗支出比例

总体来看,医疗支出已经成为老人日常开支重要部分。22.7%受访者认为月医疗开支超过月支出的50%;20%-50%占36.7%;但是低于20%的占40.6%;由此可见,目前已经已经超过一半的老人月医疗开支比例都在20%以上。

(四)心理状况

1.人际关系满意度

调查数据显示,被访老人在对人际关系满意度评价方面,非常满意的占20.4%,满意的占47.6%,不满意的占32%。其中,年龄在60-64岁老人中对人际关系满意度评价非常满意的比例最高,而80岁以上的受访老人对该评价最低。独居老人一般认为人际关系不满意的比例最高,相对来说,与家人一起居住的老人认为人际关系满意和非常满意者居多。

2.与子女关系

在对与子女关系调研中,发现25.6%的被调查者认为与亲属了女关系很好,因而感到“非常满意”,有44.6%的人认为子女比较关心自己;觉得自己被忽视或完全感受不到了女亲属关爱的占36.1%。

3.在家中的认可度

从农村移居城市的老年人从情感上重视与家人的关系,同时在家中被家人认可度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要素。调研发现,30.7%的老人认为被家人的认可度高,37.1%的老人被家人认可评价一般,32.2%老人认为在家中的认可度低。

(五)社会活动

1.休闲娱乐活动

受访的老人对体闲娱乐一般都比较感兴趣,娱乐活动形式多元化,具体是唠嗑为80.4%、看电视或听收音机为61.2%、打牌或下棋为39.2%、旅游为34.6%、唱歌、跳舞或健身为29.7%,读书看报为21.5%,定期参加不同信仰的宗教活动为9.2%。

2.社区活动

据美国一项研究测试结果来看,定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助于增加生命活力和延长寿命。调研统计发现,老年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者较少。

四、结论与讨论

从以上五项一级指标调研数据统计分析中可以得出,河南省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处于中上等水平。第一,河南省老年人的物质条件一般,表现在老年人收入水平不高、消费支出较多;不过住房条件以及医疗服务整体上还比较令人满意。第二,从老年人躯体健康状况看,有将近一半的老年人身体状况良好,但是老人的月医疗支出较高,影响到了老人的生活质量。第三,心理状况方面,多数移居老年人社会人际关系良好并能与子女融洽相处;但是仍有三成左右的老人不被家人认可,这将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第四,从社会活动方面:一方面,老年参加的休闲娱乐活动较多,但是诸如长时间的打牌和下棋不利于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老年人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热度不高。

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发现,经济收入、住房条件、月医疗支出、人际关系、家庭认可度等多个用因素影响农村移居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要想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有效提升老人生活质量,不仅要依靠个人、家庭、社区的努力,更需要社会通力合作,关注农村移居城市老人,构建完善的社会关爱体系,不仅在物质上为老人创造条件,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给予抚慰,让他们能够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融入社会并发挥自身的余热。

参考文献

[1]李珊.中国大城市居民居住意识变迁及其影响因素[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2]都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8)1127一1130

[3]田建丽,郭桂芳等.高龄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士学,2013,(9),92-93.

猜你喜欢

调查分析生活质量
构建自考本科到研究生上升通道的思考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