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的“把”字句话题研究
2016-08-01王蕾李涛
王蕾 李涛
[摘要]“把”字句是汉语语法界的传统课题之一。近年来,人们除了继续发掘其语法及语义特征以外,开始逐渐关注其在语篇中的作用。本文试图利用Givón[1]提出的测量话题延续性的一套方法来调查研究“把”字句中的话题在语篇中的延续情况。通过定量分析,研究发现:“把”字句的主语最可能成为语篇中的重要话题,而“把”后宾语不及主语活跃,是语篇中一个较为次要的话题;“把”后宾语一般是有定的成分,当它为无定时,它成为语篇话题的可能性较小;虽然“把”字句宾语后面的成分也可以为语篇提供话题,但是它一般不是语篇中的重要话题。
[关键词]“把”字句;语篇功能;话题;延续性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6)03-0026-06
一、 “把”字句中的话题及其
语篇功能研究综述
(一) “把”字句中的话题
前人对“话题/主题(topic)”这一概念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找不到一个统一的定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先不对“话题”做严格的定义,而是尽可能地对前人有关“把”字句话题/主题问题的讨论做一番梳理。
徐烈炯、刘丹青[2]将“话题”定义为一个句法概念,他们区分了三种话题,即主话题、次话题和次次话题。在他们看来,“把”字句的宾语在功能上有话题性,同次话题有相似之处,但是不认为其在结构上等同于次话题。曹逢甫[3]总结了汉语中主题的6个特点。根据他对主题的定义,他认为“把”字句主语可以视为主题,而“把”字句宾语则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主题。薛凤生[4]没有明确定义主题的概念,根据他对“把”字句语义结构的解释,他提出“把”字句的宾语是句子的首要主题(main topic),而主语只能是句子的次要主题(secondary topic)。孟艳丽[5]在三个平面理论的框架下,将“话题”视为一个语用概念,她提出“把”字句的主语是第一主题,是整个句子的主题,而“把”字句宾语是第二主题,对“把”字句的VP具有主题性。Wu[6]也是在语用层面来定义话题的。他提出“把”字句中究竟哪些成分可以视为话题,情况是不可以一概而论的。如果“把”字句的宾语在认知上是可定位的(locatable)并且是可及的(accessible),那么“把”字句就会呈现一个双“话题——说明”结构,此时其主语和宾语都可以成为话题;如果“把”字句的动词表达的是一个不受主观控制的意外事件(accident),那么“把”字句中不可定位的成分通常是语义的焦点。
综观以上的观点,在对“话题”这一概念定义不统一的情况下,有的学者认为“把”字句的宾语不是话题;有的则认为可以视之为特殊话题;有的认为“把”字句宾语是首要话题而主语是次要话题;有的则认为“把”字句的主语是第一话题,而宾语是第二话题;有的学者指出,究竟“把”字句中哪些成分可以视为话题要依情况而定。
本研究中的“话题”概念将采用Givón[1](5)的定义:话题不是一个原子式的、割裂的单位,而是语篇中始终或连续出现的能被识别的最小单位。据此,我们认为仅从句子层面不能判断“把”字句中何成分是话题,更无法讨论何成分是重要话题,何成分是次要话题。要研究此类问题,我们只能从语篇入手。
(二) “把”字句的语篇衔接功能研究
“把”字句在语篇中的衔接功能是指“把”字句中的主要名词成分在语篇中的衔接作用。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前人已有了一些研究成果。金立鑫[7](418)通过调查发现很多“把”字句的前接句有某些成分与“把”字句中的宾语同指,并由此推论“当前接句中有成分与后续句的宾语同指时,后续句有使用‘把字句的倾向”。金认为“这一倾向可以用篇章的衔接来解释,两个成分如果同指,出于前后的照应关系,心理上要求这两个同指成分在物理距离上尽可能地靠得近一些”。然而这一推论似乎与Sun & Givón[8]的研究发现相悖。Sun & Givón 比较了汉语语篇(包括口语和书面语)中VO和OV顺序的句式分布情况。他们发现不管是在口语还是书面语里,无论宾语是有定的(definite)还是无定的(indefinite),VO顺序的句式的出现频率都远高于OV顺序的句式。换句话说,我们虽然可以发现很多“把”字句的宾语与其前接句的某些成分是同指的,但是我们不能认定这是使用“把”字句的一个必要条件,因为Sun & Givón的研究表明在前接句有成分与后续句的宾语同指时,后续句更加常见的句式是VO顺序而非OV顺序。
究竟“把”字句在语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本文将利用Givón[1]提出的测量话题延续性的一套方法来调查研究“把”字句中的潜在话题在语篇中的延续情况。
二、 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 研究框架
Givón[1](7-8)区分了语篇延续性(discourse continuity)的三个层面,即主题延续(thematic continuity)、活动延续(action continuity)和话题/参与者延续(topic/participant continuity)。这三者的层级关系是主题>活动>话题/参与者。话题就是在一个主题段或在一系列活动中持续出现的参与者(participant)或者所指对象(referent)。
为了定量分析话题在语篇中的延续性,Givón设计了三个参数:同指间距(referential distance / RD)、潜在干扰(potential referential interference / PRI)以及持续性(persistence level / PL)。
同指间距测量的是语篇中某一话题与其在上文中出现的同指成分之间的最近距离。潜在干扰考察的是的语篇中是否存在与某一话题语义相容(semantically compatible)语义相容指的是这两个话题在灵性(animacy)、人性(humanity)及施动性(agentivity)方面是否一致,或在语义上是否都有可能做一个句子的主语或是宾语(semantic plausibility as object or subject)[1](14)。的其它话题。Givón认为这类干扰型话题可以对话题延续造成影响。最后,持续性是用来考察某一话题在语篇中的持续程度的一个参数。具体的测量方法是从要考察的话题所在小句开始算起,看它的同指成分可以不间断地在下文多少个小句中出现。
本研究拟利用Givón提出的这三种测量语篇话题延续性的指标,对“把”字句中的话题在语篇中的表现做一番研究。首先,我们要先确定“把”字句都有哪些主要成分可以视为潜在的话题。然后,我们要利用这些测量指标制定一套测量方法,定量考察“把”字句中各种潜在话题在语篇中的表现。
(二) 研究方法
1. “把”字句中的潜在话题的认定
小句中任何一个参与者或所指对象都可以成为潜在话题。“把”字句中通常有两个参与者/所指对象,分别由主语和“把”字后面的宾语来指称。如:
(1)他把骆驼拉了起来。本章语料均出自老舍小说《骆驼祥子》[9]。 (p. 44)
“他”和“骆驼”就可以视为“把”字句为语篇提供的两个潜在话题。事实上,“把”字句的情况远比上句复杂,下面举例说明我们是怎么处理和认定各种形态“把”字句中的潜在话题的。
首先,我们可以将“把”字句用式子“A+把+B+C”来表示。“B”是“把”后的宾语,它总是出现在“把”字句中,我们可以将它视为“把”字句中的一个潜在话题。由于“B”的情况较简单,这里不对它展开讨论。关于“把”前的“A”,大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A”出现,那么它自然可以被视为一个潜在话题,还有一种情况是“A”不出现,这又可分为两种情况:“A”被省略了,或是“A”被隐含了。先看下面一组例句:
(2)太太们打起牌来,()把孩子们就通通交给了仆人。(p. 110)
(3)这种态度使他只顾自己的生活,()把一切祸患灾难都放在脑后。(p. 30)
(4)这些人,生命最鲜壮的时期已经卖掉,现在()再把窝窝头变成的血汗滴在马路上。(p. 4)
上面三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把”字句中“A”都被省略了,但是由A指代的语义成分还是明确的,而且都可以在上文中找到相应的所指对象,即“太太们”、“他”及“这些人”。对于这种形态的“把”字句,我们仍把被省略的“A”看作是一个潜在话题,语法上该话题由省略(ellipsis)标记。
另外还有一些没有“A”出现的“把”字句,“A”的所指对象很难确定。如:
(5)我的东西,你自己的东西都不用管,跳墙就走,省得()把你拿了去!(p. 238)
上句中谁“把你拿了去”是没有明确说明的,这种情况吕叔湘[10](58-59)称作“隐含”。如果“A”是隐含的,我们就不把它处理成语篇中潜在的话题。
考虑过“A”之后,让我们来看看“C”中是不是有可能会出现话题。请看下面例句:
(6)他想把这个宝贝去交给张妈——一个江北的大脚婆子。(p. 104)
(7)他把泥娃娃赶紧给二太太送了回去,二太太以为他这是存心看轻她,冲口而出的把他骂了个花瓜。(p. 106)
(8)他把这件无领无钮的单衣斜搭在身上,把两条袖子在胸前结成个结子……(p. 46)
(9)虎妞把小福子看成个最可爱,最可羡慕,也值得嫉妒的人。(p. 388)
除例(7)中的第二个“把”字句之外,以上例句中的“把”字句都含有一个“三价动词”[11][12]:“交给”、“送”、“结成”、“看成”。我们将三价动词前/后出现的名词性成分也看作潜在的话题,如(6)中的“张妈”,(7)中的“二太太”,(8)中的“结子”,(9)中的“最可爱,最可羡慕,也值得嫉妒的人”。至于(7)中第二句“把”字句“把他骂了个花瓜”,“骂”在这里不是一个三价动词,它后面的名词“花瓜”,相当于吕叔湘先生所说的“保留宾语”。由于保留宾语“跟动词结合成一个熟语,已经可以当作一个复合的动词看”[13](185),在语篇中它们不是描述的对象,而是用来描述话题的成分。对于“C”中的这类名词性成分我们就不视为潜在的话题。
至此,我们认为“把”字句中的“A”、“B”及“C”都有可能为语篇提供话题。前人对“把”字句的语篇功能研究都侧重于对“把”后宾语,即“B”的分析。本文则试图对“把”字句中各个部分的潜在话题做一番综合研究,比较一下它们在语篇中的联结作用。
2. 测量方法
关于同指间距(RD),我们拟考察的范围为“把”字句前一个整句,即我们将考察在“把”字句所在句子的前一句话里是否出现了与“把”字句里潜在话题有同指关系的名词性成分:如果出现了我们用符号“+”表示,没有出现用“-”表示。
关于持续性(PL),我们分了三个等级,即“高”、“中”及“低”。如果该话题在“把”字句之后三句及更多的句子里——不管以何种语法形式或作为何种句子成分——不间断地反复出现,我们就认定它在语篇中的持续程度为“高”;如果该话题在“把”字句后紧邻的句子里没有再出现,我们就认为它的持续程度为“低”;处于这两者之间的情况,我们就标记为“中”。
最后,关于潜在干扰(PRI)。虽然在Givón[1]的研究中,这个测量手段只用来考察某一话题的下文中是否有干扰话题,我们认为该话题的上文中是否也出现过干扰话题对于考察“把”字句的语篇环境也很重要。因此,我们将考察和“把”字句紧邻的前后两句话中是否出现了潜在干扰话题,出现则用“+”标记,没有出现则用“-”标记。
三、 研究语料
本研究自建了一个小型的语料库,约含568100字,体裁包括小说、戏剧、散文及非文学类文章(政论文)。语料分别选自《骆驼祥子》前19章、《红楼梦》前40回、《雷雨》、《散文佳作108篇》中的中文散文54篇、《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前12篇及第13篇文章的第一节。具体数据见下表:
四、 调查结果与分析
根据观察,917句“把”字句中,873句中的“A”有潜在话题,239句中的“C”有潜在话题。它们连同“B”中的潜在话题在语篇中的RD、PL及PRI表现如下:
观察上表我们可以发现,虽然“A”不是“把”字句的一个必要成分,但是三项参数的统计结果都表明它在语篇中的可及性和持续性都最强:它的同指成分最容易在紧邻的上句中出现(出现频率为83.6%,而“B”和“C”的则分别为36.0%和24.7%);它在语篇中也最容易持续得最远(PL值为高的占41.0%,而“B”和“C”的PL值为高的分别仅占12.8%和7.1%;相反“B”和“C”中的潜在话题在语篇中不能持续出现的频率则很高,均超过半数,具体的百分比分别为53.8%和74.5%);最后上表中的数据还显示,“A”中的潜在话题在语篇中最不容易遭遇潜在干扰(上下文出现潜在干扰的情况仅占4.0%,而“B”和“C”则分别占到12.8%和8.8%)。
比较“B”和“C”,可以发现“B”的同指成分更容易在紧邻的上句中出现,更容易在下文中持续得更远,但是,却更容易在上下文中遭遇潜在的干扰。Sun & Givón[8]提出,包括“把”字句在内的OV顺序的句式其语篇功能主要在于提供一种对比/强调的手段。他们的主要依据就是发现OV和VO顺序的句式相比,宾语的PRI值相对较高。从我们得出的数据看,“把”字句“把”后的宾语“B”确实有这样的趋势,它的PRI值(12.8%)高于“A”和“C”(“A”和“C”的PRI值分别为4.0%和8.8%)。但是,从数值来看,12.8%毕竟是少数,还不足以因此判断“把”字句出现在语篇中就是为了突出其“把”后宾语,使之与语篇中的其它潜在话题形成对比。
“C”中的潜在话题,一方面它不是所有的“把”字句都能提供的—— 本研究中只有26.1%的“把”字句中能在“C”中找到潜在话题;另一方面,从它在语篇中的表现也能够看出它并不是一个主要话题:它的同指成分很少在“把”字句紧邻的上句中出现(出现率仅为24.7%),它通常不能在“把”字句紧邻的下句中持续出现(持续程度高的仅占7.1%)。
下面我们就将研究重点集中在“A”和“B”中的潜在话题上,看看它们在语篇中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研究集中在两个问题上:1)通常认为“A”不是“把”字句中的必要成分,因为很多“把”字句中的“A”是可以不出现的,据此,有学者认为“A”中的名词性成分不能被看成是主要话题[4];我们则尝试在本文中证明一个相反的观点,即“A”的不出现恰恰说明了它是语篇中的重要话题。2)历来认为“把”字句中的“把”后宾语大多数是有定的,然而学者们发现确实也有“把”后宾语是无定的情况;那么,“把”后宾语是有定还是无定是否会影响它成为语篇中的重要话题?
先来看“A”的情况。根据我们的调查,917句“把”字句中共有550句没有“A”出现。但是这550句中只有44句是“A”被隐含的情况,即“A”的所指对象不明确;另外506句都是“A”被省略的情况,即“A”可以为语篇提供潜在的话题。下表列出了“A”中潜在话题的RD、PL及PRI值。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当“A”被省略时,它的同指成分更容易在紧邻的上句中出现,也更能够在下文中得以持续。这些都能够说明当“A”被省略时,它更容易成为语篇中重要的话题。因此,虽然看起来语篇中很多“把”字句缺少“A”这个成分,但是其实它仍可以以省略的形式为语篇提供重要的话题。
再来看“B”即“把”后宾语的情况。我们将其有定形式细分为5种,分别为“代词”、带有指示词的NP、有限定修饰语的NP、无修饰语的NP及专有名词;将其无定形式分为两种,有特指的无定NP和非特指的无定NP。这些形式的宾语在语篇中的表现见下表。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把”后宾语的确多为有定,917句中就有764句中的宾语为有定。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宾语的有定无定情况对其语篇表现确有影响。“把”后宾语为无定时,它的同指成分较不容易在紧邻的上句中出现,也很难在下文得到较高程度的持续。有定无定似乎对PRI值的影响较小。总的来说,当“把”后宾语为无定时,它较不容易成为语篇中的话题。
五、 结 论
本文通过调查“把”字句的潜在话题在语篇中的前指间距、持续程度及潜在干扰情况,试图进一步了解“把”字句的语篇功能。研究自建了一个语料库,在观察分析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得到以下结论:1)“把”字句中的“A”,即主语,虽然不一定在语篇中出现,但是它是“把”字句为语篇提供的最重要的话题;2)“B”,即“把”后宾语,无论是从前指间距还是从持续程度来看,都不及“A”在语篇中活跃,同“A”相比,它是语篇中一个较为次要的话题;3)“B”一般是有定的成分,当它为无定时,它的前指间距较长,持续程度较差,不容易成为语篇中的话题;4)虽然“把”字句中的“C”也可以为语篇提供话题,但是它一般不是重要话题。
[参考文献〕
[1] Givón, T. Topic continuity in discourse:an introduction [A]. In Givón, T. (ed.). Topic Continuity in Discourse: A Quantitative Cross Language Study [C]. Amsterdam: Benjamins, 1983: 5-41.
[2] 徐烈炯, 刘丹青. 话题的结构与功能(增订本)[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 曹逢甫. 汉语的句子与子句结构 [M]. 王静译.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4] 薛凤生. 试论“把”字句的语义特性 [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1):4-22.
[5] 孟艳丽. 也论“把”字句的主题和焦点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44-46.
[6] Wu Guo. Information Structure in Chinese [M]. Beijing: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1998.
[7] 金立鑫. “把”字句的句法、语义、语境特征 [J]. 中国语文,1997,(6):415-423.
[8] Sun Chaofen & Givón, T. On the so-called SOV word order in Mandarin Chinese[J]. Language, 1985, (2): 329-351.
[9] 老舍. 骆驼祥子[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6.
[10] 吕叔湘.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005.
[11] 范晓, 朱晓亚. 三价动作动词形成的基干句模[J]. 汉语学习,1998,(6):1-6.
[12] 杜克华. 三价动词及其相关句型[D]. 四川师范大学,2003.
[13] 吕叔湘. 把字用法的研究 [A]. 汉语语法论文集 [C]. 北京:商务印书馆,1948/1984.
(责任编辑:高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