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砷在铜矿中的赋存状态与去除

2016-08-01杨振龙

现代矿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毒砂铜矿尾矿

杨振龙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



砷在铜矿中的赋存状态与去除

杨振龙

(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

摘要介绍了含砷铜矿中砷的赋存状态及不同含砷矿物的除砷降砷方法,对含砷铜矿中砷处理回收工艺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含砷铜矿赋存状态毒砂砷黝铜矿硫砷铜矿

砷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由矿业开发所引起的。矿业开发中的采矿、选冶、尾矿堆放等一系列活动都会导致砷元素的迁移、活化,从而进入土壤、动植物和水体中,直接威胁人体健康[1-4]。因此,在矿业活动中查明砷的赋存状态并提出合理的回收或消除方法十分必要。

1砷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砷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4周期,原子序数为33,化学性质与P、Sb、Bi相似,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克拉克值为5×10-4[5]。

砷的毒性与其化学性质和价态有关,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有机态和无机态形式存在,有机态包括络合物、阴离子,无机态包括单质砷、硫化物、氧化物。砷具有As3-、As0、As3+、As5+等4种价态,除了单质态的砷无毒,其他形式的砷均有毒性,As3+最常见且毒性最强,As5+稳定性最强[6]。常见含砷矿物可分为砷化物矿、硫化物矿和砷酸盐矿等类型,可提炼元素砷、制造砷酸和砷的化合物,用于冶金、医药等方面。

我国已查明的砷保有资源量279.6万t,87%以共伴生形式存在,这类含砷矿物与Cu、Sn、Pb、Zn、Co、Au等矿床关系密切,是重要有色及贵金属矿床中常见的有害元素;含砷矿物在铜矿床中普遍发育,在世界15%的铜资源中,砷铜比高达1∶50[1]。此外,部分铜矿床中产出的砷黝铜矿、硫砷铜矿甚至是回收铜的主要目标矿物,这对铜精矿的选冶有巨大影响。铜矿床中砷的存在不仅对铜精矿质量、价格有很大不良影响,还加大了铜提炼富集以及尾矿处理的难度。因此,了解铜矿床中砷的赋存状态十分必要。

据此,本文对铜矿石中砷的赋存状态及矿石工艺特性进行了探讨,为此类矿石的选冶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2砷在铜矿中的赋存状态

自然界中已查明的含砷矿物多达200余种,通常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以毒砂、砷黝铜矿、雄黄、雌黄为主,硫砷铜矿、臭葱石少见。其中,雄黄、雌黄可独立富集成矿,在局部地区氧化带发现有砷酸盐矿床[7],其余矿物中的砷多呈共伴生元素或脉石矿物产出,难以回收利用。

铜矿床中常见的含砷矿物为毒砂,其次为砷黝铜矿和硫砷铜矿,少量臭葱石、砷华、砷铅钒矿、斜方砷铁矿等,也在黄(白)铁矿、白铅矿、白云石中呈类质同象产出。前人研究表明[8-16],含砷铜矿床中As、Cu不具相关性,而As、Sb具良好负相关性,两者可为完全类质同象相互替代,矿石中的As可能与上地壳的中高温的中后期岩浆热液活动有关。铜矿床中常见含砷矿物特征[17]见表1。

表1 铜矿床中常见含砷矿物特征 %

3含砷铜矿石的脱砷技术

在铜矿的选冶过程中,砷是主要杂质,可进入铜精矿产品及尾矿中。因此,含砷过高的铜选冶产品不仅其质量和价格会大受影响,无法回收利用的砷还将面临排放去污的问题。目前,含砷铜矿石的降砷方案主要有:①在冶炼之前进行预处理;②在铜的冶炼阶段治理;③含砷尾矿(渣)的治理。其中,在冶炼之前进行的预处理主要是选矿除砷,通过配矿与细磨深选工艺实现;在铜冶炼阶段的治理主要包括浸出除砷、电解脱砷、萃取除砷等方法;含砷尾矿(渣)的治理主要包括对含砷废水及含砷尾矿的治理,如在炼砷废渣和高砷尾砂上种植以减少砷的迁移,消除二次污染[18-21]。

不同类型含砷矿物的降砷除砷方法不同。主要含砷矿物毒砂在铜矿床中常与黄铜矿、黄铁矿、萤石等密切共生,在选矿过程中,常通过细磨+有效抑制剂的方法来降低铜精矿中的砷,毒砂的有效抑制剂有石灰、腐植酸钠、双氧水、氰化物等[22-28]。砷黝铜矿和硫砷铜矿是铜矿床中最主要的含砷铜矿物,此类矿物有时甚至是回收铜的目标矿物,常与黄铜矿、斑铜矿等不含砷硫化铜矿物密切共生,分离去除难度很大。目前常采用2种方法降砷:①查明含砷铜矿石的赋存状态及在矿体中的产状,在选矿中与不含砷铜矿进行配矿,从而降低矿石含砷量。②在浮选铜矿物过程中抑制含砷铜矿物,如电化学法、选择性氧化法、细菌浸出法等;其中,赖邵师等试验表明,在高温菌浸出过程中,铜优先于砷溶解,砷主要留在浸渣中,提高温度有利于初始阶段铜的浸出[29-30]。

4结论

含砷铜矿中最常见的含砷矿物为毒砂,其次为砷黝铜矿、硫砷铜矿,在黄(白)铁矿、白铅矿、白云石中也可有类质同象砷的存在。由于不同类型含砷矿物的降砷除砷方法不同。因此,查明铜矿石中砷的赋存状态,才能选择正确的方法有效地降低铜精矿中砷的含量、控制含砷尾矿(渣)中砷的迁移和二次污染。

参考文献

[1]肖细元,陈同斌,廖晓勇,等.中国主要含砷矿产资源的区域分布与砷污染问题[J].地理研究,2008(1):201-212.

[2]陈卓君,吕培军.尾矿的砷污染试验研究及治理措施[J].广东化工,2010(8):151-152.

[3]周鑫.内蒙古某矿区水环境砷污染特征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

[4]史振环,莫佳,莫斌吉,等.有色金属矿山尾矿砷污染及其研究意义[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5(2):58-62.

[5]黎彤,倪守斌.地球和地壳的化学元素丰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6]肖唐付,洪冰,杨中华.砷的水化学及其环境效应[J].地质科技情报,2001(1):71-76.

[7]李艺.广西德保铜锡矿床氧化带产出的砷酸盐矿物[J].广西地质,2001(1):61-64.

[8]肖滋文.城门山铜矿床中砷的赋存状态初探[J].铜业工程,2004(1):27-30.

[9]朱永红,韦胜永,朱成林.梵净山石柱岩铜砷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J].贵州地质,2010(4):266-271.

[10]邱文峰.广东省云浮市茶洞砷矿成矿地质特征[J].西部探矿工程,2014(3):133-138.

[11]张治宇,张剑,刘向前,等.吉林省桦甸市二道林子多金属铜砷矿矿床地质特征[J].吉林地质,2011(2):66-69.

[12]徐仕海.兰坪盆地银铜钴镍多金属矿床黝铜矿系列矿物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556-564.

[13]陆薇宇,温静娴,伦绍雄,等.老挝某含砷铜矿工艺矿物学研究及可选性评价[J].矿业工程,2015(4):28-31.

[14]王少华,徐兆文,陆现彩,等.南京大平山铜矿砷的赋存状态及矿石S-Pb同位素[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181-191.

[15]吴亚民.武山铜矿北矿带ICu矿体砷的分布规律[J].矿产与地质,1999(5):283-288.

[16]杨利军,许虹,余宇星,等.黝铜矿砷黝铜矿矿物学研究进展[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2(1):44-51.

[17]《矿产资源工业要求参考手册》编委会.矿产资源工业要求参考手册[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18]殷志勇,成海芳,张文彬.浅谈含砷铜矿的砷害治理[J].云南冶金,2006(6):21-23.

[19]罗小华.含砷铜矿物的除砷研究[J].金属矿山,2000(7):56-57.

[20]陈志澄,毋福海,黄丽玫,等.砷矿尾砂污染及其治理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3):180-182.

[21]叶国华,童雄,张杰.含砷矿石的除砷研究进展[J].金属矿山,2006(S):212-217.

[22]秦大梅.黄铜矿与黄铁矿、毒砂的浮选分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4.

[23]邓禾淼,肖巧斌.某高砷铜矿选矿试验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0(6):13-15.

[24]景世妍.甘南某高砷铜矿降砷试验研究[J].甘肃冶金,2010(6):54-56.

[25]李伟.高砷硫化铜矿降砷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2012(2):89-92.

[26]段景文.铜街选矿厂提铜降砷工艺技术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27]袁经中,李燕华,乐陶.卡房高砷低品位硫精矿综合回收利用研究与实践[J].现代矿业,2015(6):232-233.

[28]李松春,王红鹰.竹林矿高砷铜锡多金属硫化矿浮选药剂制度改进实践[J].有色金属,2003(2):71-73.

[29] 赖邵师,覃文庆,杨聪仁,等.高砷原生硫化铜矿细菌浸出试验研究[J].矿冶工程,2011(3):55-58.

[30]弗拉西罗D,崔洪山,肖力子.硫砷铜矿和砷黝铜矿与不含砷的硫化铜矿物选择性氧化溶解分离法[J].国外金属矿选矿,2001(3):32-35.

(收稿日期2016-04-05)

杨振龙(1985—),男,助理工程师,541004 广西桂林市瓦窑东路2号。

猜你喜欢

毒砂铜矿尾矿
煅烧高镁磷尾矿制备硫氧镁胶凝材料
氧化对毒砂可浮性的影响①
《固体矿产尾矿分类》等3项行业标准于2021年6月1日起实施
全球十大铜矿公司
西部矿业迈向国内铜矿“新巨头”
某金矿重选尾矿回收金、铜的工艺研究
含砷硫化铜矿浮选除砷研究进展
特大型井下铜矿山采选工程管理与实践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金矿理论认识
铁尾矿资源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