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规矩讲党性从学党章开始
—— 访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姚桓
2016-08-01
□ 本刊记者 邢 华
守规矩讲党性从学党章开始
—— 访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姚桓
□ 本刊记者 邢 华
记者:姚教授,您好!学党章、守规矩、讲党性,是新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并多次强调党员应树立党章意识。您认为党章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姚桓:党章的作用,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我们党的政治思想上的统一和行动的一致。有了这种统一,就可以发挥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思想和组织的优势。
把党章的作用做一个总结、一个延伸的理解,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它是“立党之本”,党员行为的遵循;它是“行动之规”,党员最根本的规矩;它是“对照之镜”,党员对照党章要求检查自己的镜子;它是“执纪之尺”,执行检查党的纪律。可以说,党章是我们党须臾不可离开的“护党之宝”。
解放战争为什么共产党胜利,国民党失败?因为共产党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把力量用在战场上,而国民党四分五裂、腐败无能,把力量消耗在了官场上。当然这只是两党对比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有了党章,并共同遵守,它才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政治上最先进、组织上最团结、最有战斗力的政党。就像列宁所说的,组织能使力量增强10倍。这是党章对党的事业的重要作用,它维系全党的团结统一。
记者:从一大到十八大,我们一直在修改党章。十八大党章的修改,处于什么背景?
姚桓:我想谈这么几个背景。一个就是十八大标志着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处在一个神圣的时刻。为什么神圣?就这个当口,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伟大复兴,给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带来了巨大的考验和责任。研读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我觉得两种情怀非常密切地交织在一起——忧患和信心、压力和担当、豪情和清醒。现在我们如果做得好,关键的一跃迈过去,就会为民族复兴做出历史性贡献,如果应对失误,我们这一代将愧对先人和后代。
十八大党章的一个重要的背景是依法治国。作为一个执政党,对于依法治国担负着特别重要的责任,一方面要领导依法治国这样一个进程,另一方面要自身做一个尊法、守法的模范。依法治国,需要用依规治党来保证。如果不能用一个很好的法规把我们党治好管好,又何谈依法治国?
还有一个背景,就是共产党成立90多年以来,历史经验非常丰富,既有正面的经验,又有反面的教训,通过民主集中制的总结,形成了治党治国的大智慧。所以,十八大党章是由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来奠基和催生的。
记者:十八大党章讲,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如何科学理解共产主义?
姚桓:过去,我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比较肤浅,也犯过急于求成的错误。经过多年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有了新认识、新理解,即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既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体现,因而是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实现的。
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我们党90多年来不同阶段的奋斗,实质上都是共产主义事业的组成部分。在实现远大理想和完成现阶段任务的关系上,要“站在高处才有远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共产党人永远姓“共”,丢掉共产主义这面旗帜,就失去最终目标,就一定出现倒退,也会造成极大思想混乱。当然,确立了最终目标,还要解决途径和道路问题,否则目标也不能实现。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确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和途径。最终目标指引眼前的道路,给我们以力量和方向;完成现阶段任务,从脚下踩出远行的路,使我们一步步接近最终目标,并不断深化对共产主义的认识。
记者:除了民主以外,党章也特别强调纪律。您如何理解党章规定的纪律?
姚桓:关于党的纪律,党章没有特别具体地展开,从宏观上,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纪严于法,权利让渡。纪在法前,纪律要严于国法。这是我们执政经验的一个宝贵的凝结。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纪律,要比国家法律严。有的干部没有犯法的时候,已经违反了党的纪律,先执行纪律,这实际上是对干部的一种挽救。有的人就不理解了,说群众可以信教,共产党员为什么不能信教?公民应该拥有宪法规定的权利,党章为什么对我要求格外严?就是不能信教,就是要格外严,这在法学上叫权利让渡。因为你是自觉自愿参加共产党的,宣誓服从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纪律,这是对组织的承诺,党组织就可以提出比法律更严格的要求。你这部分权利从法学上就做了一种让渡,做了一种放弃。你加入共产党,就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纪严于法、权利让渡。
第二,人人平等、反对特权。这个无须解释,我们党的纪律是权威的、统一的、拒绝特权的。
第三,功过分明,不容混淆。反腐倡廉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个别干部触犯党纪国法,但之前的功劳还是很多的,是不是能够因功免过?不行。功是功,过是过,不容混淆。这是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
还有,纪律是防腐剂,也是正能量。树立这个认识是非常重要的。改革年代对干部的要求很高,不允许有些干部尸位素餐,在岗位上贻误我们的事业。党和人民把一个干部放在重要岗位上,不是说光洁身自好、谦谦君子,什么都不干,要干事业。那要干事就有风险,怎么办?执行纪律。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纪律是防腐剂,防止我们犯错误,同时它注入正能量,推动我们的事业发展。
姚桓,全国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党史党建教学研究专家,曾任北京市委党校校委会委员、党史教研部主任。 本刊记者 孙大勇/摄影
记者:学习党章,不光是学习知识,还要将知识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动。有些人认为,现在有一些不正之风,有的时候坚持原则,可能会吃亏的。您怎么看?
姚桓:现实中确实有不正之风,但从根本来说,邪不压正。分析当前环境,有诸多有利因素。比如党内的制度导向是明确的,党员干部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越来越明确,这就是行为规范;政治生态在逐步净化,十八大以后比十八大以前政治生态有明显的改善,还将继续改善;主流媒体在发挥引导作用,让群众有个基本的判断;大多数人还在坚守爱国、守法等底线伦理,当然底线伦理是不够的,还必须提高;市场机制与法制建设在逐步健全;社会道德总的趋势是爬坡而不是滑坡……所以总的趋势是很好的。
尽管社会上有很多不合理的事情,党员干部必须坚定信心,从我做起。这个信念非常重要。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以后说:“我们自己要当共产党人,没人说让你当共产党人。既然当了,不能做官,不能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老老实实地履行党员的责任。”邓小平同志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扎扎实实地从我做起,在实践中去改变环境,在实践中净化自我,才能履行党章的要求。
记者:关于基层组织,党章分别对党员和群众工作做了很强的指向性。对此您是怎么理解的?
姚桓:我简单说两个思考。第一,党群工作的两端都发生了变化,做群众工作的难度大了。根据我们调研,现在很多青年干部对群众路线不缺认知,但缺实践、缺经历、缺经验,尤其缺感情。他没有跟群众长期生活在一起,没有共同艰苦奋斗的实践,就缺点感情,就很难贯彻群众路线,就可能推诿。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做群众工作,不仅要解决认知,更要解决感情问题。群众仍然拥护共产党,信赖共产党,尤其是党中央,但认识的方式跟过去有点变化,对党的认识由历史认同、感情认同,转为业绩认同、法理认同,转为了对共产党执政能力的认同。所以,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认识到党群关系两端的变化。
第二,群众工作应当常态化,防止抛物线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进行的集中教育活动,效果都很好。但是有的地方,尤其十八大之前,确实存在一种抛物线现象。活动从开始发动,到进入高潮,再到活动结束的回落,导致群众的心理产生了抛物线现象,从一开始抱有希望,到解决问题后的振奋,再到活动结束后的失望。这种抛物线现象给党员干部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要健全群众工作的新机制,以机制为载体,实现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