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保尔”吴运铎

2016-08-01胡兆才

党员干部之友 2016年6期
关键词:兵工厂炮弹子弹

□ 胡兆才



“中国保尔”吴运铎

□ 胡兆才

《把一切献给党》,是一部在20世纪50年代就脍炙人口的自传体小说,写的是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优秀战士的感人故事。它问世以来,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7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深受感动的苏联人民还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14号建立了“中国保尔纪念馆”,以示崇高的敬意。这本书的主人公和作者,就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吴运铎。

创造新四军会造枪的纪录

1917年,吴运铎出生于江西萍乡安源煤矿的一个矿工家庭。家境贫寒的吴运铎只上了两三年学就当了小矿工。1935年,煤矿不景气,大批工人失业,父亲带着一家人逃荒到了湖北。吴运铎在湖北富源煤矿的电机车间当学徒。一天晚上,他到工人夜校上课,看到一位同学正在翻阅《新华日报》,一个大标题吸引了他:《新四军军部从南昌迁移到皖南,先遣支队正准备挺进苏南敌后抗战》。当时,吴运铎还不知道新四军是什么样的部队,便问那个同学。同学告诉他说,新四军同北方八路军一样,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新四军正处于初创阶段,尤其欢迎工人出身的年轻人。吴运铎一听,顿时心中一动,下课回到宿舍后,他把自己想去投奔新四军的想法告诉了几个工友,几个人不谋而合,大家约好时间,于第二天晚上扛着行李离开了煤矿,辗转来到了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

军部首长得知吴运铎他们是来自煤矿的工人,其中有人熟悉机械,就安排他们到修械所工作。吴运铎头脑敏捷,什么东西只要看上一眼就会。一年后,修械所扩大为兵工厂,吴运铎担任了造枪班班长。造枪对吴运铎来讲是第一次,当时厂里没有图纸,设备也十分简陋,为了造出枪来,吴运铎没有图纸自己画,没有零件自己造。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3个月,他凭着智慧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设计和制造出了枪支,创造了新四军会造枪的纪录。新枪一批又一批地从这里送到前线。一天,叶挺军长带着外国女记者史沫特莱前来参观。史沫特莱走进造枪车间,看了看周围的环境,好奇地问:“这些枪是用什么机器制造出来的?”吴运铎指指长凳、矮凳、木桩、木板,回答说:“就这些。”史沫特莱耸耸肩膀,称赞说:“奇迹!没有机器凭着智慧热血制造出了枪,我见过许多兵工厂,可从未见过没有机器的兵工厂,这个兵工厂是世界上少有的。”

在淮南有了自己的子弹厂

1941年1月,吴运铎在皖南事变突围时受伤,但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坚持走到苏南,快到长江边时,又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袭击,险些被捕。过江时,他坐的小船被巨浪掀翻,他抓住一块木板侥幸地游到了对岸。

来到盐城的新四军新军部后,负责兵工生产的赖传珠参谋长对吴运铎说:“新军部成立,面临着极大的困难,一切都要自力更生。而且,我们紧缺枪支弹药。”他用期盼的目光看着吴运铎说:“当务之急,你和兵工厂的同志们要赶快建立一个子弹厂。”

吴运铎二话没说便走马上任。为节省原材料,他们把从战场上捡回的旧弹壳加工成新子弹。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又设计和制造出一批生产子弹的工具和机床。从这年5月起,就开始大批量生产自己设计和制造的子弹。然而,由于鬼子的“扫荡”十分频繁,子弹厂东搬西移,一直没有固定的场所继续生产。

1941年9月,军部和华中局通知他们到淮南二师建立新的兵工厂。吴运铎担任子弹厂厂长,任务是建立一个能生产60万发子弹的工厂。接到任务后,吴运铎当晚便带着工人们赶到了离黄花塘30多里的小朱庄。小朱庄只有10多户人家,村西头的两间大草房,就是他们的子弹厂厂房。

吴运铎和大家白天黑夜地干着,他们相继制成了生产子弹和生产迫击炮弹所需的工具和机床。开工那天,吴运铎和工人们像过节一样高兴,他们装上材料,在冲床的吼声中,第一发弹壳造成了,大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后来,在二师首长的领导下,在根据地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吴运铎和工人们终于建成了新四军第二师的军工厂,吴运铎任厂长。军工厂由最初生产子弹发展到生产迫击炮弹、地雷等,不断补充部队弹药。

被雷管炸断左手炸瞎左眼

1942年夏天,新四军第二师师长罗炳辉指挥部队打了一个大胜仗,缴获日军5000发迫击炮弹。但检查后发现是一批报废了的炮弹,不能用,可丢了又可惜。罗炳辉派人把这批炮弹送给了吴运铎,要他尽一切可能,修好这批炮弹。

接到任务后,吴运铎对这批炮弹进行了仔细的检查,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这批炮弹不是缺弹尾就是缺引信,而缺得最多的是引火的炸药——雷汞。问题找到后,他决定带领大家将每一发炮弹配齐零件。可是,当时子弹厂缺乏现成的雷汞。他灵机一动,决定从废旧的雷管中挖汞。内行人都知道,这是一件十分危险的工作,吴运铎当然更清楚。面对那些争先恐后要求担任此任务的工人们,吴运铎说:“大家别争了,我是厂长,关键的时刻我必须站在最前沿。”然而,意外发生了。“轰”的一声巨响,雷管爆炸了,吴运铎倒在了血泊中。他左手的4个手指被炸飞,左腿膝盖炸开了个大伤口,脸上也在流血。

工人们急忙把吴运铎送到医院救治。十多天后的一个下午,吴运铎终于清醒了,可他发现自己的左眼看不见了。护士翻开他的左眼,发现他的左眼珠中有个米粒大的东西,难过地说不出话来。吴运铎却说:“虽然我被炸掉了左手,可我还有右手,炸瞎了左眼,我还有右眼。革命总是要流血牺牲的。只要我能回到工厂,能站在机床前,我仍要生产更多的子弹、炮弹来打击敌人……”

当吴运铎脖子上挂着三角巾、拄着根竹竿回到工厂时,大家别提有多高兴了。吴运铎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研制新武器立大功

一天,吴运铎接到师部通知,要他研制新型的类似掷弹筒一样的武器——枪榴弹。他找来有关书籍,看了一遍又一遍,又将掷弹筒拆散,对一个个零件进行研究。但书上对枪榴弹介绍得很少,他唯一的收获就是枪榴弹是用普通步枪发射的一种小型炮弹。

吴运铎整天摆弄着掷弹筒和各种大小炮弹,寻找着灵感。终于他想出了一个方案:把粗钢棍掏空,制成类似掷弹筒的枪榴弹筒,用铸铁造成像迫击炮弹一样的枪榴弹,装进枪榴弹筒内,用没有弹头的步枪子弹的火药把筒内的枪榴弹发射出去。

吴运铎日思夜想,翻书设计。半个月后,第一批枪榴弹和第一支枪榴弹筒造出来了。第一次试验射击,虽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吴运铎还是觉得不理想,枪榴弹在飞行时的弹道不稳定,而且射程也没达到要求。他开始重新设计图纸,把柱形弹改成了滴水形弹,经过射击试验,弹道稳定了,可射程总不过二百三四十米。究竟什么原因影响了射程?吴运铎想到了发射火药,若把火药碾成碎屑,就能使它燃烧得更快一些,火药的作用力就能发挥得更充分。他把想法告诉工友们,大家连夜配好火药。第二天,东方刚露出鱼肚白,他们来到试验场。随着一声枪响,枪榴弹飞得无影无踪,远处传来雷鸣般的爆炸声。大家奔向爆炸点,一量距离,射程540米,比先前增加了一倍多。

他们制造的枪榴弹,很快出现在前方。1943年8月,在反击日伪军“扫荡”的桂子山战斗中,枪榴弹第一次立了大功。一个大队的日军和汉奸伪军,到我根据地来“扫荡”抢粮,刚进入我边境山区时,新四军的枪榴弹就像雨点般飞过去,打死了十几个日本鬼子。

之后,吴运铎又在盱眙县上贺郢村,组建了平射炮弹厂。平射炮弹厂造的平射炮,在战斗中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1945年夏天,二师六旅十八团在淮南铁路对日反攻作战中,攻打柘塘街伪军据点时,用平射炮一举摧毁了敌人12个碉堡,收复了柘塘街。

朱总司令称他是“中国的保尔”

抗日战争胜利后,吴运铎任华东炮弹厂厂长。1947年2月,一份密电传到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手中,电文中点名要吴运铎火速赶到东北大连创建炮弹厂。陈毅对吴运铎说:“你的名气很大哦!连毛主席、朱总司令都知道你是兵工专家了。现在国共双方急夺东北,那里急需你去制造炮弹,全国一盘棋,我们也只好忍痛割爱了。”

1947年3月,吴运铎越过了几道封锁线来到大连,经过一番艰辛准备,很快在一座荒山上建立了东北炮弹厂。为了试验新型炮弹,他3次被炸倒负伤,但他一直坚持在制造炮弹的第一线,直到东北解放。解放后,东北军区派人将吴运铎送到苏联治伤。1950年他回国,担任中南兵工厂厂长。1953年,他撰写出版了《把一切献给党》的传记作品。当朱总司令得知他身上还有30多块弹片没有取出仍坚持工作时,被他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称赞他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一时间,吴运铎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他的书只要在新华书店出现,便立即被一抢而空,大有“洛阳纸贵”之气势。

1991年,一代枪炮大王吴运铎在北京病逝,享年74岁。

猜你喜欢

兵工厂炮弹子弹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未来兵工厂
树上长“炮弹”
未来兵工厂
装填炮弹
三颗子弹
子弹VS防弹
Karma:让子弹飞一会儿
“炮弹”表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