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看待“他人眼中的中国”

2016-08-01张天潘

同舟共进 2016年8期
关键词:世界国家

张天潘

经常出国的人会突然发现,走到世界的每一个角度,都能轻易地看到中国人的身影,听到汉语的声音。别的先不说,就连“中国大妈”都成为世界经济的焦点,广场舞也蔓延到发达国家的中心地段。经过几十年的埋头苦干,中国人也迎来了经济物质上的“黄金时代”。

走出了百年被欺凌的悲情的民族,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构建一个复兴、富强的国家形象,同时也希望在外人的眼中,能有一个全新的国际形象。这时,如何讲述中国,已经成为国人必须面临的议题。

其实这个命题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中国人自己讲述中国的故事,另一个是他人讲述中国的故事。但不管是谁讲述中国故事,都不能成为只讲“好中国”的故事,而应客观地面对中国的成就与问题。

【警惕他人廉价的甜言蜜语】

明清以降的近代(更远的马可·波罗以及有关于“香格里拉”等想象就不纳入观察了),国外人士对于中国的观察,几乎都如管中窥豹一样,典型的如明恩溥《中国人气质》与何天爵《真正的中国佬》,前者从性格、气质、文明和陋习等方面进行生动的描述,但这种描写更多的是一种猎奇式的;后者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全景式的阐释,但还是极为平面化的宏观描述。不过此后慢慢地,西方对东方的想象开始接近于理性认识——尽管还是带有较多的好奇感在其中。

虽然有着数量众多的海外中国研究(包括汉学),可依然存在着很多先入为主的偏见。特别是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可以反映出他们对中国的想象。在一些国外人士的眼里,第一个浮现在脑海中的还是中国功夫。如庞然大物的中国,在西方的视野中感觉神秘,因为很多事情他们前所未闻;此外,有些事情又是他们感到无法理解的。

不过近些年来情况发生了巨变,中国成为了世界的焦点,因此与中国有关的书籍,开始汗牛充栋了。《中国大趋势》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这些从书名到内容无不高唱赞歌的书籍,正在纷纷涌入。在中国研究热潮中,明显有一群“速成汉学家”的存在。一些人在中国走了一趟,就好像成为中国问题专家、中国通了。

比如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中,马丁·雅克认为中国实现现代性的模式是独一无二的,是另类的发展模式,它可能会取代西方的发展模式。他认为到2050年中国将主宰世界,那时代替美元的全球货币将是人民币,汉语将像英语一样风靡全世界,孔子就像柏拉图一样,全世界的人都要学习他的经典。他说,过去英国是海上霸主,美国是空中和经济霸主,到了2050年中国将成为文化霸主,将以文明统治全世界。

但这些作品的共同基本特征就是喜欢宏大叙事,将中国好的一面放大到极致,总结出各种各样的所谓的“中国经验”与“中国模式”。但估计他们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些廉价的话语,却往往能够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因为这些满足了部分国人的虚荣心,迎合日益高涨的非理性民族主义。

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却很难看到。不过在《南都周刊》2010年第20期的“当中国统治世界?Sorry,这只是一个标题”这篇专访中,我们看到了难得的真实讲述。马丁·雅克如此回答记者:“你听我说,不要打断我——这是因为中国永远不可能真正统治整个世界。美国没有,英国没有,中国也无法统治世界。”

【鲁迅曾批评“合群的爱国的自大”】

近年来,一种自大的情绪也开始在国民中悄然升起。这种情绪早些年在《中国不高兴》《中国站起来》《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中国2020:一个新型超级大国》等热销作品中体现了出来:但可笑的是,有些作者甚至连国门都未踏出过。

其实,几十年前鲁迅在《随感录三十八》中就对此进行了深刻的点评了:中国人向来有点自大——只可惜没有“个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爱国的自大”。“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是对庸众宣战。“合群的自大”“爱国的自大”,是党同伐异……他们自己毫无特别才能,可以夸示于人,所以把这国拿来做个影子……倘若遇见攻击,他们也不必自去应战,因为这种蹲在影子里张目摇舌的人,数目极多,只须用Mob(注:暴民、乌合之众)的长技,一阵乱噪,便可制胜……他们举动,看似猛烈,其实却很卑怯。

鲁迅还列出了其五种表现形式,其中四种为:一、“中国地大物博,开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这是完全自负。二、“外国物质文明虽高,中国精神文明更好”。三、“外国的东西,中国都已有过;某种科学,即某子所说的云云”,这两种都是“古今中外派”的支流;依据张之洞的格言,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人物。四、“外国也有叫化子——(或云)也有草舍——娼妓——臭虫”。这是消极的反抗。反观现在某些网络及报刊上的言论,几十年过去了,依然没有逃离出鲁迅总结的套路。

【心态开放、包容批评才是自信的民族】

中国经济实力增长背后的自我意识逐渐强烈,开始热切地关注自身的形象。从国家外交、文化交流、经贸活动、公民交往等,都欲全方位地提升形象,“本土”“民族性”这些日益成为文化上的关键词。但在某些时候,这是一种文化自卑之后的过激反应,一旦面临批评,很容易产生过度且固执的反应。

其实,对于外来的他者来说,那些吹捧中国的著作,谁又能证明他们不是想当然呢?他们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走了一圈,就在感叹中国的“奇迹”与“不可思议”了,却没有看到广大中西部与农村地区的截然不同。如果中国沉溺于这种不乏投机色彩的吹捧,就很容易迷失方向,骄傲自满从而得意忘形,忘了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离我们追求的共同富裕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艰辛路程。

对于来自国人内部的批评,就更需要有开放的心态。正如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孙立平所说的:“研究社会现象的,要尽可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我并不认为,纯粹的批评,就是消极的。找出我们社会中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即使没提出解决办法,也是有意义的。甚至只是把丑恶的现象揭露出来也是有意义的。”

这其中的道理其实是极为浅显的,正如一个人在自身所处的社会关系一样,一个天天赞美与吹捧你的人,绝对不可能是你真正的朋友,往往是虚伪者甚至居心叵测的骗子居多。而那些时时提醒、批评和指正你的人,尽管有时候让你难堪,却是真正为你好,为你考虑的。推及一个组织、一个国家,道理也是一样的。而且,真正自信的人与国家,就算是面对不客观的批评与指责,也是有着足够的坦然与淡定的,能够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之前,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上投放的中国国家形象片,是用具体的人物来彰显与表达国家形象,这直观地告诉我们,从宏大排场与规模中走出,更加注重社会中每一个具体的人,才能更好地展示一个国家的面貌。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一个中国形象的缩影,中国的新形象掌握在中国自己的表现中,从个人到国家。

经得起骂,也经得起夸,开放、包容,荣辱不惊、不卑不亢,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成熟国家与国民应有的自信表现。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

猜你喜欢

世界国家
国家公祭日
国家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彩世界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彩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