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蔡青与“异质共生”展

2016-07-31范晓楠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理论家策展异质

范晓楠

蔡青与“异质共生”展

范晓楠

编者按: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策展人蔡青在重庆长江美术馆策划了一场跨年艺术大展(2016年1月—12月),邀请了国内外艺术家200余人,在艺术圈内产生了广泛影响。该展览分三个阶段:“实验—超越”“重生—扩展”“沟通—共融”。展览集聚了行为艺术、装置、摄影和实验影像等多个艺术门类,呈现出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此次展览将在10月21—24日举办开幕式和大型国际艺术论坛,邀请了国内外众多理论家和艺术批评家,针对当代艺术的热点议题展开研讨。

Editor’s note:Cai Qing, professor at Tianjin Academy of Fine Arts and curator, curated a year-long art exhibition at Changjiang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in Chongqing (January—December, 2016). With more than 200 artists from home and abroad invited, this exhibition has an extensive influence in the art circles. There are three stages of the exhibition: parabiosis, rebirth and expansion, communication and blending. Many art genres are involved in this exhibition, such as performance, installation, photography and experimental video, and numerous excellent works of art are presented. The opening ceremony and an large-scale international art forum of this exhibition will be held from October 21 to 24, during which many domestic and foreign theorists and art critics will gather together to discuss some hot topics of contemporary art.

展览海报

2016年,曾经名不见经传的重庆长江美术馆突然在艺术圈中引发了广泛关注,这样的轰动效应当然要感谢著名行为艺术家蔡青策划的一个跨年大展“异质共生——2016国际当代艺术展”。本次展览可谓创造了国内展览时间长度的记录,从2016年1月23日持续至12月22日,分三个阶段:“实验—超越”“重生—扩展”“沟通—共融”。三个阶段的作品互动展出,邀请了世界各国艺术家200余人,相比国内同类展览的鱼龙混杂,“异质共生”展堪称绝对高水准的好展览。当然,说起好的当代艺术展,除策展人的能力与水准外,还需强有力的资金和开放思想的支持。所以重庆长江美术馆的成功还要归功于陈汇江先生的慧眼识英雄,以及该美术馆馆长邹玲女士全力以赴的支持。在二人的协助下,最终成就了如此成功的展览效应。

著名艺术史家巫鸿先生前不久在OCAT北京当代艺术中心策划了展览“关于展览的展览——90年代的实验艺术展示”,梳理了20世纪90年代的重要实验艺术展览活动,其中当然包括蔡青与冯博一在1998年策划的颇有影响的“生存痕迹”展。在90年代的中国,这个展览可谓是当代前卫艺术和另类展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展览展出地是蔡青在北京创办的“现代艺术工作室”,联系方式中的两个地点是德国科隆和法国巴黎,蔡青力图策划国际性的艺术活动机构。然而,由于他展后病重,返德国后一直没能再回国,每每讲到此事,蔡青不免有些伤感,但也算好事多磨,蔡青由于腿部肿痛多年无法行走转而开始写作,完成了三部共计50余万字的行为艺术理论著作《行为艺术与心灵治愈》《行为艺术现场》《实验艺术实践——行动在海外》,并攻读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博士。这段经历使蔡青真正从一个行为艺术家转变成艺术理论的研究者,也为他提升策划展览的学术水准、打开视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蔡青策划了“‘不仅是过程,也是结果’当代实验艺术巡回展2”(我与蔡青的相识也与这个展览有关,蔡青被聘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并邀请我参加他策划的展览)。当时我对蔡青并不了解,在美院食堂见他的第一次印象格外深刻,一绺黄色的头发挽在头顶,说起话来手舞足蹈,颇有些神经质。这样的人能策划出什么样的展览?我不免打上问号。如今国内每天都有无数展览开幕,策展人和理论家更是可以用“箩筐”来装,一个行为艺术家策划展览自然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而恰恰是这次展览,使我对蔡青刮目相看。

新加坡艺术家与日本艺术家合作“蒙身行走”

“不仅是过程,也是结果”在天津、北京、深圳三地巡回展出,天津“意庄艺术区”是展览的首站,这个艺术区所在地在天津属于比较偏僻的地方,蔡青在这个展览上请来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根据场地条件和空间即兴完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验艺术展。蔡青由于多年旅居德国和美国,英语和德语都运用自如,加之多年的海外参展经历和自身的行为艺术实践,他在主持和策划展览的过程中轻松自如,好像整个展览成为了他个人的实验艺术作品,使天津的首展格外成功。这次展览的第三站是在深圳鳌湖艺术村,蔡青又更换了一些艺术家,展览品质同样出人意料。“不仅是过程,也是结果”三地循环展出,并不断在网上推送,在艺术圈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正是这个展览,使重庆长江美术馆的馆长邹玲女士关注到了这个与众不同的策展人——蔡青。

重庆长江汇的老总陈汇江先生可谓慧眼识金,在当下火热的艺术圈中,想请个策展人不难,想请个有特色和有水准的策展人却不容易,各种级别的展览和策展人的风格大同小异,而像蔡青这样,将一个展览按年来搞,实属罕见。不仅体力和精力很难达到,就连更换每场海外艺术家和组织安排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异质共生”在第一阶段“实验—超越”(2016年1月23日—3月7日),蔡青请到了Dagmar Glausnitzer-Smith、Caroline Doherty、Emily Kuhnke等国内外艺术家共计62人,分三个展厅展出,实验影像、装置艺术、行为作品交错呼应,使整个展览异常活跃。展览开幕式那天,许多行为艺术家分不同时段在各自展场呈现作品,蔡青则根据每个作品表现的方式与特点引领所有观众一一观看,现场的灵活性、多变性以及艺术家与观众的互动,在国内其他展览中都是不多见的。

华华的苍蝇帝国

“实验—超越”展为观众呈现了很多新颖和独特的艺术作品。周松佳的作品《等待阳光》,将黑色的雨伞上镂空出许多点状的孔,形成“等待阳光”四个字,他将伞用细绳以不同方式悬挂在半空中,当展厅灯光投射在伞的顶部后,镂空的字就会显现在展厅的墙壁和地板上。周松佳用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表现了对美好的追寻与渴望,作品既具有诗意和凄美感又不失多重意义的指涉空间。台湾艺术家刘寅生的行为作品也是一件以少胜多的佳作。他在展厅地板上用粉笔绘制出各种难以识别的图案,然后用A4白纸将图案全部覆盖,当观众走进他的展场空间时,他的行为作品开始实施,他利用预先准备好的板子,不断扇动地面上的白纸,白纸被扇动到周边,地面预先绘制的图案逐渐显现,然后他用脚将图案快速擦除,并鼓动观众一起加入,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地面回归原初的空无一物,整个作品完成。这件作品在沉静与舒缓的氛围中将观众的好奇心逐渐引入,艺术家与观众不断互动,最后用一种类似禅宗的方式,在模棱两可的含混间完成了作品,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与回味空间。第一阶段“实验—超越”展的优秀作品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描述。

“异质共生”展的第二阶段“重生—扩展”(2016年4月16日—6月20日)更是精彩纷呈,除艺术家作品很丰富外,展览形式更是新颖多变。这次展览打破了一个展览一个开幕式的常规模式,安排了多个展示时段,将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分别推出,有的是现场行为,有的是连续数天在展厅中实施的工作坊,有的是在城市闹区做的现场表演,并争取到30多名志愿者共同完成作品。像展览的名字“重生—扩展”一样,许多作品因场地而产生新的灵感,并不断延伸转变,各种活动交错呼应。第二阶段的展览方式俨然将长江美术馆变成了持续两个多月的重庆艺术节:4月16日—5月10日新生代媒体艺术家刘思麟在线直播;5月4日—5日“英德组合”英国的Paul Carter和德国的Alexandra Zierle在美术馆的工作坊现场,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指导年轻艺术家用身体进行创作;5月7日,新加坡艺术家林凯烈、日本艺术家前田穰和志愿者共同完成“全包紧身衣步行”作品;5月14日—30日上海鱼羊海鲜的《纳音》《铲除》现场表演;4月23日—5月23日,“国际联合工作室”三个项目同时开展,蔡江的《37年故土情》现场行为;6月1日—9日“苍蝇元帅”华华的《神来之笔》,带领10万只苍蝇入住美术馆;6月11日—20日推出了包含三个项目的当代媒体艺术展——TanBo组合“威尼斯双年展重庆站”、《作废新闻》装置互动、李凝—凌云焰肢体游击队。

国际艺术家开放工作室,行为表演

第二阶段展览异彩纷呈,起伏跌宕,展览宣传和开幕式不断在网络中推送,我们惊讶于策展人蔡青的巨大能量和独特的策展方式。这些连环的展览活动,每项都别具特色。TanBo组合“威尼斯双年展重庆站”由著名艺术家炭叹和她的比利时先生Eric Bribosia共同实施,他们在2015年底持续通过微信、Facebook、邮箱等网络手段散布他们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获奖的假消息,并且假戏真做,将作品世界巡回展出,重庆站成为他们巡展的其中一站。这件作品巧妙地利用了互联网的特性,用一种调侃的方式反思艺术家及其作品在艺术体制中的身份问题,“TanBo”组合假获奖并成为网络红人带给我们深刻的警醒。《作废新闻》装置互动是蔡青的哥哥蔡伟的作品,蔡伟的人生经历充满戏剧性:入伍、入狱、出国、自杀、行为艺术……丰富的人生阅历带给蔡伟不同寻常的耐力,加之其高超的手工技艺,使其用报纸编制的装置作品既细微精致又意义深刻:《为谁准备的枷锁》《南国早报》《新闻跳大绳》都是极其经典的力作。李凝的现场表演《凌云焰肢体游击队》更是精彩万分,中国实验剧场实力派人物李凝带着他的团队来到了长江美术馆,将肢体作为画笔,利用美术馆的楼梯和灯光,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肢体剧场表演。

“异质共生”展览现场

这些展览项目的成功,策展人蔡青功不可没,他并非仅是邀请艺术家来参展,还常常参与到作品的现场创作中,与艺术家共同商讨在美术馆实地方案的可行性。由于蔡青的帮助,许多艺术家的作品获得了原初意想不到的最佳效果。例如,华华的《神来之笔》,艺术家本想将他5月份在北京做的个展“伴你一生一世”的集装箱托运到重庆来,蔡青特意到北京考察了他的作品,并提出建议,让华华轻装上阵,重新改造作品。由于这样的建议,华华转变了思路,在重庆美术馆里搭起了蚊帐。这种特制的蚊帐很精巧,既轻便又透明,还能从外面把食物送进去,观众可以通过蚊帐看到10万只苍蝇的各种活动,是一件难得的好作品。后期华

华将红墨水放入苍蝇食物中并对其进行干预,使整个蚊帐被苍蝇的粪便染红,并在铺垫于蚊帐地面上的纸张上形成一幅气势磅礴的红色山河苍蝇粪便画,与华华最初的集装箱笨重而庞大的外壳相比,这次在重庆美术馆的作品可谓独具匠心,大获成功,蔡青也因此格外高兴。除此之外,蔡青对哥哥蔡伟的帮助不只于本次展览,蔡伟能在自杀后重获新生,要感谢弟弟蔡青的关怀与支持,很多行为作品都是蔡青和蔡伟共同完成的。蔡青践行其著作《行为艺术与心灵治愈》中的观点,用艺术的方式帮助哥哥疗伤,唤起哥哥对生活的希望,却意外唤醒了哥哥超凡的艺术潜质,创作出许多令人震惊的佳作。在蔡青帮助下,许多艺术家的作品因场地而转变出新的面貌,真正实现了“重生—扩展”的展览宗旨。“重生—扩展”的各种媒体报道也不示弱,使本次展览在艺术圈里赚足了眼球,而第二阶段展览的余温未退,第三阶段的展览早已拉开帷幕。

“异质共生”展的第三阶段“沟通—共融”于10月22日至12月22日推出。本阶段学术活动以理论研讨和艺术展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国内外顶级的艺术家和理论家共聚一堂,在展览开幕后安排了为期一天的当代艺术理论研讨会,探讨“异质共生”展以及国内外当代艺术的热门话题。本次展览邀请到了加拿大行为艺术理论教父Richard Martel,意大利理论家Daniela Beltrani,德国艺评家Stefanie Thiedig,德国K26艺术协会的董事长Matin Rendel,澳大利亚理论家Darren Jorgensen,理论家莫邵如、王林、夏可君、王南溟、范晓楠、郝青松、邵亦杨、刘悦笛、罗荃、常培杰等,以及海内外艺术家30余人:加拿大的Istvan Kantor,芬兰的 Helinä Hukkataival,荷兰的 Kristina Koskentola,以色列的Tamar Raban,德国的Marcus Kaiser,美国的Carl Spartz,芬兰的Inari Virmakoski,瑞士的Simon Ingram,德国的Beate Linne,美国的Ellen Black,奥地利的Anna-Maria Bogner,新加坡的Amada Heng,巴巴多斯的Glenis Holder,缅甸的Aye Ko,越南的Tran Luong,意大利的Alessandro Rolandi,美国的Nisa Ojalvo,法国的Sophie Tedeschi,保加利亚的Nia Pushkarova,印度的Satadru Sovan,日本的田中照幸,丹麦的Soren Dahlgaard,中国的宋冬、展望、繆晓春、尹秀珍、朱发东、李占洋、陈庆庆、肖鲁、李铭盛、郭雅希、叶子启。展览开幕时精彩纷呈,日本艺术家田中照幸、加拿大艺术家Istvan Kantor在展览现场做了精彩的行为艺术表演。尹秀珍也为本次展览量身定制了大型的装置作品。许多艺术家的影像作品同样令人耳目一新,吸引了众多现场观众的驻足与讨论。

行为《等待阳光》

展览开幕的第二天,学术研讨会同样精彩迭出。本次学术研讨会由艺术评论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范晓楠主持,分上下两场展开研讨。上午由香港理论家莫邵如、加拿大行为艺术理论教父Richard Martel、德国艺评家Stefanie Thiedig、德国K26艺术协会的董事长Matin Rendel、澳大利亚理论家Darren Jorgensen等人,分别结合本国的当代艺术现状,介绍并论及了各国家当代艺术发展的情况以及面临的困境。下午进入自由讨论时间,著名艺术理论家王林先生做了精彩的发言,王南溟、郝青松、邵亦杨等理论家也分别结合展览的艺术作品展开讨论。其间艺术家宋冬和李占洋也从各自的艺术实践角度,谈及了对当代艺术的认识,研讨会在大家的意犹未尽中结束,与会艺术家和理论家集体合影留念,由蔡青策划的这场空前的跨年国际大展圆满结束。无疑,本次“异质共生”展,将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文献记录中无法忽视的重要展览之一。

范晓楠:清华大学博士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

天津美术学院教师

Cai Qing and the “Parabiosis” Exhibition

/Fan Xiaonan

猜你喜欢

理论家策展异质
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二胡演奏家 李祖胜
关于策展
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评论家匡 君
2017 艺术策展人
翻译研究的学科建设与论文写作——访当代翻译理论家伊夫·甘比尔(Yves Gambier)教授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随机与异质网络共存的SIS传染病模型的定性分析
Ag2CO3/Ag2O异质p-n结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
MoS2/ZnO异质结的光电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