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尽山川穷万物 落笔胸中万卷书
——喻建十绘画技法风格浅谈

2016-07-31米家源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画作山水画技法

米家源

目尽山川穷万物 落笔胸中万卷书
——喻建十绘画技法风格浅谈

米家源

山水画自魏晋六朝肇始初兴,南朝宋人宗炳所写《山水画序》正为之立论——“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灵趣,是以轩辕、尧、孔、广成、大隗、许由、孤竹之流,必有崆峒、具茨、藐姑、箕、首、大蒙之游焉。又称仁智之乐焉。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宗炳其人眷恋群山万水,心悟斯理,于是“画象布色,构兹云岭”。此后历代之山水画,佳杰辈出,皆妙手丹青,观其神思浩荡,纵情翩眇,格高意远,可淘涤铅浊,雅冶志趣。

喻建十先生精山水笔墨之道,无愧佳杰。先生自幼承家学于津门书画名家、外祖父王颂余先生,年纪稍长,入天津美术职业学院及天津美术学院,修习设计及中国画。后赴东瀛深造十数载,书画文史皆颇有建树。然先生成就虽高,性情本不喜争先夺名,只以平常之心寄情笔墨,散逸放鹤,自成玄境。先生之画,以作画技法分为三类:一为上承传统文人山水者,二为取西洋技巧入水墨画者,三为合二者之长创新者。

·澄怀味象 卧游以理——传统文人山水

喻建十先生自言:“为山水画者,当以五代、北宋诸家为指归。其间佳构,多呈磅礴恢宏、静谧超然之境界。或曰此为‘无我之境’。此无我,非真无我,乃舍个人即时性之小我,得具历时性之大我也。自汉儒董仲舒为‘天人合一’立论,后人多趋从之,为画者尤喜此语。窃以为此有‘以人合天’‘以天合人’之别,五代、北宋之山水画多属前者,文人画既出,后者日盛。元季以降,山水画尤多偏文人画一隅,所谓‘化景物为情思’者、‘使山川为余代言’者、‘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者是也,虽作者之灵性、意绪、情感得以凸现,然终不免呈小我之势。山水画当为民族造像,此乃大我也,非作者小我之外化。若以此为切点,画作自当非同小可,余虽不敏,愿身体力行之。”先生数言析清无我之境,一则江湖之远,一则庙堂之高,二者虽展现出的天地各有千秋,但先生本人更加崇尚大我之境,愿将其画、其心都置于民族文化的大格局之中,但先生的作品又褪去庙堂之浮华,胸怀千里,却清新盎然。

“山水,大物也,人之看者,须远而观之,方见得一障山川之形势气象”,先生传统画法之山水,多取景于太行一脉之奇峰峻岗,布局高远,钟灵毓秀,得山水画之正体,其作铺舒为宏图而无余,消缩为小景而不少。或以寥寥笔墨于山脚山腰点写孤陌野村,依傍溪涧廊桥,萧然幽寂;或画劲松翠柏清瑟于崖头峦间,白杨碧竹卓然于坡壁岗下;或沁薄幕冥冥迷离山水之间,夜空月蟾阴晴圆缺各呈泠然之姿。其笔简淡清劲,其墨澄灵秀润,其构架得荆浩之骨,其气韵得倪瓒之髓。

·胸中澎湃 气贯长虹——西洋技法之水

北宋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论水曰:“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扑入地,欲渔钓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挟烟云而秀媚,欲照溪谷而光辉。此水之活体也。”

喻建十 空林独与白云期 100×68cm 2007 年

喻建十 清夏 96.5×44.5cm 2013 年

喻建十 悬泉烟杪 136×68cm 2007 年

若要画出水之澎湃气势,须以实写照,同时呼应蒋兆和先生所倡导的写实中国画,喻先生亦以西画技法入画。不同于传统的“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些水取景并不大,定一点画一岸之一角,波涛自此喷薄而出,乍看之下犹如黑白摄影之作,可其气脉却是极足,力道胜过照片千万重。画中满目白浪滔滔,以蛤粉铺陈,若冰雪飞溅、碎玉离析、琉璃万顷,或有赋彩,淡泊石青者为激洒之瀑布,莹透浅碧者乃晴明之浅海,斑驳赭黄者是裹沙之江河。江渚河滩、礁石崖壁只占画作少处,以浓墨皴擦点染之,与水色反差极大,巍然不动,更体现出大水之张力盎然。石上间或栖落有长喙细颈之水鸟,静立仰瞰,清瘦渺小,与岸岩宛若一体,却是为这顶天立地、无所情愫的大山大水,平添一丝柔软的生命气息。

喻建十 纵使秋风无奈何 68×138cm 2013年

·尽学古今 自成机杼——中西合璧之画

“于继承传统之上创新,此为习画者成功之不二法门。虽各有灵苗各自探,然愚以为所谓于传统之中别开生面之途径无外乎如此。其一,不即不离,若即若离;其二,左顾右盼,瞻前顾后;其三,反其道而行之;其四,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其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置之死地而后生;其六,远交近攻。”喻先生自幼学习西洋画,少年时学习设计,青年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融入了较多的个人想法,多喜自行创新,取西洋之技法,汇华夏之笔墨,其画作之意境有三:

一者,空间幽远,多峭壁峰峦,然山之体积并不明显,只以直线凌厉分割岩块,层叠而上,以墨之浓淡区别远近,此番手法正是取自设计理论中的平面构成。这般山水常画有云雾邈朦、烟雪落银,其中零星散布浓墨所点画之枯木,枝桠曲折,时有散点透视之小屋坐落,一切景物都显得有些不真实,好似隐谷,亦如仙境,恍如隔世。

二者,空境高远,长风万里,地面极窄,甚至无有,着重刻画危树与长天。天空多渲染色彩,绮幻空灵,随天气不同而各有情态,树木形态各异,劲瘦招展。画法虽不够写实,但却又颇为逼真,如同现代数码摄像机逆光拍下的片段。

三者,空间虽不高远,但层次却极丰富。其视角与西洋技法之水相似,但山石所用皆为传统皴法,体积感也并不强,愚以为如此画作颇像话剧的舞台,舞台本身的空间有限,而布景摆放精微,给方寸之地拉开了无限空间。而本该有演员的舞台上却空无一人,其境一如东瀛人芥川龙之介之俳句:“堇花露水田,翻然四十年”,看似逍遥,实则寂寥,既无红尘也无净土,既无烟花也无庙堂。

“‘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静。’余尤爱东坡先生此诗。此虽为论诗,移而论画亦无不可。观中外经典画作可知,其境界大多透露些许宗教气息。亦即所谓清净、静寂、永恒之氛围。然此间之静寂者,非悄然无声了无生机也,于无声处听惊雷之静寂是也。东坡先生参禅日久,深了禅宗境界,故拈出此语。实则细观五代北宋山水佳制,有此境界者本已多多。然元季云林先生深谙此理,其画作至静至空,再开新境域,终达清如水碧,洁如霜露之文人画第一境界。”喻先生在《不动容斋絮语》如是说。言说自己心中的最高画境,并将之点落在每一张画过的纸张上。三种画风虽技法不尽相同,却贯穿着同样的宗旨,追求着同样的境界,这便是不食人间烟火之境地。所谓画中的人间烟火,是纪实性的、注入过多主观感情且情绪波动的绘画元素,而喻先生所追求的一如北宋苏东坡《送参寥师》所言的深怀若虚——静谧中满含流动着的世间百态,千万种静寂中又包纳在这一片虚空之中,如五代、北宋山水一般的灵净寂谧,如欧洲古典主义绘画一般的静穆庄肃,其画描绘着现实的山河,却又书写着超脱现实历史性的隽永,一如其号——不动容是也。

先生初游西北大漠,观天地苍凉,感得人生渺小,初悟绘画之真谛,后旅居东瀛数载,有感于中日文化之碰撞融合,目睹东亚各地山川,体味人间百象,所思所感与自幼所读之文籍相结合,共同为先生之绘画道路奠下阶梯,使其画境日趋高妙,先生之书、画、文始终互为助力,汇巨大力量与才华于笔尖,落笔之处,便是“目尽山川穷万物,落笔胸中万卷书”的最好证明。

米家源: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在读本科生

Painting on the Basis of Penetrating Observation of Nature and Things and Extensive Reading: On Yu Jianshi’s Art Style and Skills of Painting

/Mi Jiayuan

喻建十 长风高浪天地撼 90×68cm 2008年

猜你喜欢

画作山水画技法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学生画作欣赏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