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十二背后”

2016-07-31文丨

遵义 2016年3期
关键词:油桐深潭水潭

文丨 易 风

穿越“十二背后”

文丨 易 风

这里没有文字记载,亦无人涉足知晓。全长约13公里的地缝,无路可走,只能缘溪流而入……

东经28度14分58.61秒、北纬107度00分58.77秒相交的地方;

绥阳以东,东依宽阔水、北临茅垭镇、西邻枧坝镇、南靠宽阔镇、紧靠宽阔水原始森林。

这里没有文字记载,亦无人涉足知晓。全长约13公里的地缝,无路可走,只能缘溪流而入。危岩峭壁的谷底,抬头只能看见一线天。地缝里乱石丛生,没有专业的设备,行走十分艰难。

相传,曾有三名外地采药人进入大地缝内的马夹岩,结果有去无回,音信全无。若干年后,有人在油桐溪下游处发现被水冲出的人头骨……

当地人说,这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原始、阴险、神秘而诡异,祖辈教导,去了就不能回来。有采药人说,我寻药12年,还没有发现有人走通过这道地缝。

然而,就是这道传说中的宽阔油桐溪大地缝里,却原始森林密布,保留了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第二次冰川运动孑遗植物“珙桐”,两岸山林峭壁,大量黑叶猴种群栖息于此,是中国三大观鸟胜地之一。

为何当地人称之为“十二背后”?“十二背后”里面究竟是怎样的地理结构?“十二背后”的神秘传说为何如此扑朔迷离?

一系列谜团,吸引了一支由记者、摄影工作者、文艺创作者,当地旅游局、乡镇领导干部和向导组组成的探寻队,开始了对神秘“十二背后”的探行。

探寻之路 举步维艰急流难越 瀑布挡路 危险难测第一次探行 浅尝辄止

沿着油桐溪徒步逆流而上,踏上了一段未知的征程。由于这里从来没人走过,也就无路可走,探寻队只有涉水前行。峡谷的溪水,有时清澈见底,有时深不可测。越往前走,两侧山岭越来越靠拢,峡谷越来越长,山沟里充满神秘。

探寻队在水中行进了三个小时,依然没有看到“十二背后”的影子,前面还有多长?还能不能前进?“十二背后”的“第一背后”到底是什么模样?一概不知也无法预测。

又过了两个多小时,在经过一道转角处,幽深诡秘的地缝突然崩裂在面前。队员们分析也许“十二背后”出现了,一进入地缝的入口,狭窄的地缝给大家提供了一次双手各撑住一座大山的机会,让人豪壮也让人感到丝丝凉意。

仰望地缝高处,黑黝黝的坚硬岩壁直冲云天,俯看地缝阴暗幽深,尽管进沟之前阳光明媚。这里石岩上的滴水一滴滴往下坠,千百年来流水侵蚀后的两壁光润湿滑,人声和水流声混杂一起,开始越发悠远、诡异。

在地缝里前进了约一公里,就遇到了阻碍,一个深不见底的水潭挡住了去路。幸好在出发时,带上的两个橡胶轮胎刚好派上用场,队员们用竹条和绳索加以固定扎成简单的皮筏子,首先冒险游过水塘的向导在前面用绳子牵引,把队员一个一个划到另一端,越往前走就越加困难,狭窄的地缝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头上是光滑的岩壁和一线阳光的天,加之地缝里面乱石丛生,真是“寸步难行、举步维艰”。

游过水潭数十米,又遇到了一处数米高的瀑布挡住了去路,湍急水流下四周是湿滑的岩壁,队员们根本无法爬上去。这时,走在最前面的向导告之,在这个丰水的季节,狭缝内的水位可以在瞬间上涨数十米,具有极大危险,再加上设备简陋,大家协商决定:由于地缝内水位已经开始上涨,加之五月份是发水讯期,决定原路返回,第一次探寻油桐溪大地缝宣告失败。

从山背入谷 手机没有信号摸索前行 奇观尽览 惊险互见第二次探寻 冲出第一段“死亡谷”

第二次探寻改变了第一次的路线,探寻队直接从山顶绕到“十二背后”源头,由里而外探寻,山顶海拔高度约1400米。

探寻队在原始林区摸索前进,向“十二背后”源头——冲子岩开进,这一次实际上是行走在“十二背后”的山背上,俯看沟谷,下面深不见底,全是绝壁,令人目眩神迷。山背是一块伫立于悬崖之上的巨大石头,一推就会摇动,但就是不能将它推到深谷。

队员们在没有人走过的山背上、悬崖边,荆棘丛林中艰难行进,多处地方是用绳子固定两端,一个个的从冲子岩顺势溜下山岩。经过四个小时的跋涉,终于来到了传说中“十二背后”的起点——马夹岩峡谷,有的地方几米,最宽的也不过十余米,于沟谷中穿行,听不见鸟鸣,整个深谷显得异常的幽静,似乎周围的悬崖都在向人压来。

因为前路未知且天色已晚,若再在地缝中疲惫乱闯,后果不敢想象,探寻队决定先就地宿营在这险峻而狭窄的沟谷中。

翌日,探寻队向探索的第一道大地缝全力进军。从起点进入油桐溪大地缝核心段后发现,这段地缝由于集雨面积小,只有丰水季节才形成溪流,地面上只有少量积水但特别滑,每前进一步都得小心翼翼,有时还需要爬行前进。

刚前进不到10米,就遇到一个不大的水潭,水深约3米,向导找来一根木棒插进水潭,又把皮划艇放下去,才一个个爬着木棒下去,划过水潭。地缝两侧的石头由于雨水长期的冲刷,已变得光泽滑润,几乎找不到有一处像样的棱角。

地缝内阴暗潮湿,乱石表层上朱红色的石斑,让人感觉非常胀眼,它的形成原因还有待科学考证。地缝狭窄的地方呈弧型和螺旋状向上延伸,仰望上方,只能看到一个细小光点,鬼域般的蓝光感觉犹如下到十八层地狱。让人不敢久看,多在地缝内呆一秒,就会多一分担忧和顾虑,若是上面摔一块拳头大的石头都无处躲闪。

大伙用双手撑着两座大山慢慢移动,长时间的行走让人眩晕,似乎感觉地缝会突然迅速合拢。在地缝里最担心的就是遇到瀑布和暗河,没想到前进不到一会儿,一道10多米高的瀑布挡住了去路。瀑布下面是一个水流坠落形成的深潭,探寻队只好用事先准备好的绳子固定在石头上,将皮筏子放下深潭,再一个一个沿绳子向下滑进皮筏,划过深潭。

一道瀑布接一道瀑布,一个深潭连一个深潭,队员们胆战心惊地从瀑布上吊下去,又心惊胆战地趴在皮划艇里渡过深潭,每前进一步,都要耗费极大的体力,冒极大的危险,稍不留意,就会坠下瀑布掉进深潭。

地缝里手机没有信号,此时每个人的心都是紧紧的纠结着,其中还有队员肩负拍摄资料的重任,为保护设备,他们甚至将安全放在了第二位,越往前走,地缝也越阴森,瀑布越高峻,水潭越深险,高高低低的瀑布下了不少于20道,深深浅浅的水潭也渡了不少于20个。

在地缝中行进9个小时后,队员们终于看到当地群众说的可以顺山而上的出口,探寻队奇迹般地穿出了油桐溪特大地缝源头一段,走出当地人认为有去无回的“死亡谷”。

“十二背后”油桐溪大地缝

谜团重重待人识 探寻之路仍待续源头何来 诡秘何在“十二背后”的神秘面纱半遮面

此次穿越大地缝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也仅仅只穿越了“十二背后”其中的一段,根据探寻队穿越的路线分析,油桐溪特大地缝迂回曲折,中段的这个缺口可以顺山而上。

据当地采药人讲,若从这个缺口继续前进,就只能一直走到出口,也就是探寻队第一次探寻进沟的地方,至于从这个缺口到出口的距离到底还有多长,仍然是一个谜。

由于诸多因素,探寻队此次没有再前行,而“十二背后”的神秘面纱,还没能真正地揭开,诡秘的油桐溪大地缝,究竟还潜藏着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重庆文脉之源”的说法从何而来?那源在哪里?究竟能否完全穿越?这许许多多的为什么都是未解之谜。

猜你喜欢

油桐深潭水潭
又见油桐林
一团棉花
一团棉花
樱花谷
瀑布与深潭
魚鳞坝
碧潭白鹅
无题
湘西州森林生态研究实验站国家油桐种质收集保存库
深潭的功能及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构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