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科学作业的改革建议

2016-07-30蒋淑贞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作业布置作业设计

蒋淑贞

摘 要:根据农村四年的教学体会,依据初中科学的学科特点,按照新课改要求对学生作业进行改革,赋予作业新的认识、新的理念,使作业布置注重“效果,趣味”,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问题思考等方面的表现,研究当前作业的现状,特点,并进行一定的反思,以培养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激发学生作业的热情和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作业布置;作业改革;作业设计

作业是学生课堂学习之外最主要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要通过作业来巩固并掌握,进而化为能力并取得进步。也就是说,作业是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形成能力,成长进步的有效手段。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科学的作业改革,尤其是针对农村学生的作业改革,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转变农村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农村科学教师教学效率,扎实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一、农村学校作业布置存在的不足

1.题海战术。很多的农村教师普遍认为,由于农村的学生基础差,要想提高学生的成绩只能通过大量的练习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因此采用了“题海战术”,长此以来,却出现了负面的情况。首先是学生作业量大,他们除了要完成课本习题及作业本外,还要完成大量的课外作业如《教与学》,《导学导练》等,致使身陷题海不能自拔。其次是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学生,要么抄袭他人作业,要么随便应付,不注重思考只追求答案。最后导致教师终日疲惫不堪,每天要批改大量的作业却收效甚微,甚至有更严重的情况出现,如有的学生应付不了,干脆开始不做不交作业,造成了不少学生对科学学科完全失去信心。

2.死记硬背。很多的农村教师喜欢给学生布置“抄写笔记”作业、“划划背背”作业。很多教师教学过程中,经常要求学生上课把老师所讲的重点部分划起来,下课之后认真背。而这些作业往往只要学生花时间,死记硬背都可以完成,而且几乎都是短时记忆。针对“想像型”作业,“收集证据、解决问题、演绎和推理”作业,以及“应用实验型”作业,农村教师很少布置。一方面是学生的基础薄弱,针对这类作业完成的效果差;另一方面就是教师也缺乏对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所以,绝大多数的作业失去了真正的效果。

3.一视同仁。对于所有的学生,教师都是布置相同的作业。对于那些基础好,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而言,教师布置的那些基础性的作业,他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但是他们却不会主动去探究挖掘课本的深层知识,也就无法锻炼发散性思维。对于那些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而言,有时想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全部作业显得很吃力,因为不少的学生会选择抄袭,这样使学生不仅不能掌握书本的深层知识,反而连基础知识也不能掌握。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科学作业的现状,不仅束缚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而且也压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布置作业,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目的。但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此做了以下尝试:那么针对作业的布置,我有几点想法。

二、作业设计新策略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科学作业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的需要,要本着“兴趣是第一老师”的目标,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引发学生的科学思考,从而引导其能充分考虑科学本身的特点。那么作为农村教师如何布置这些作业呢,我认为应该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有趣性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调动学生的做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设计有趣味性的作业非常关键。提高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让他们自发主动地学习,也可以端正学习态度。除了课堂设计上不能一成不变外,作业设计上可以结合生活实践,同样要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在其他方面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在上七年级下册《机械运动》这节时,就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你喜欢刘翔(姚明)吗?你能将他们在赛场上的参照物选出来进行判断运动和静止吗?他们的运动形式又是什么呢?你怎样来计算刘翔(姚明)的运动速度?(以小论文的形式)学生热情高涨,恨不得马上就想完成。第二天交上来的作业更是令人惊喜。

2.系统性

在作业设计时需要教师全面、透彻地理解科学知识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首先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课本内的基础知识,使之对知识点有一个的认识。其次通过作业设计,把课堂上的知识点贯穿于课后的作业中,力求精、简等特点,将知识由易到难设计到作业中,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同时在设计的时候,需要注意加入复习和延伸部分,主要是为了回顾和预习的作用,这样学生可以很好串联整个知识,对知识整理性有一个很好的把握。教师自身需要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

3.阶梯性

分层作业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确定不同的作业类型的形式针对农村学生的学习的两极分化,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所学的知识内容等,为学生精心设计分层作业。为了减少教师的负担,可以不必过于追求将作业分为多个层次,在分层的基础上让作业的形式更多样化,使学生喜欢作业。如:学习《种子的萌发条件》时,基础较差的学只需要记忆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及书上的对比实验。基础较好的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外,还应当自己设计种子的萌发是否与光照有关的实验。设计好实验后,可以小组讨论进行实践实验,培养全体学生的动手及动脑能力。

以上几点,是我在农村教学过程中对作业布置的一点体会。这些想法的主要思想就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业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摒弃现在的单一练习作业,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洁;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2009(10).

[2]封烨;初中科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策略初探[J].科学教育,2012(1).

[3]王启钤;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几种做法[J].中学教学参考,2009(5).

[4]林文立;提升初中科学作业有效性的实践研究[J].学苑教育,2010(10).

[5]郭燕芳;科学课作业的有效性探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0(Z5).

[6]陈迎春;提高初中社会学科作业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2009(6).

[7]杨嫣军;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科学作业观[J].成才之路,2007(17).

猜你喜欢

作业布置作业设计
英语教学生活化模式刍议
初中语文分层次布置作业的实践与研究
教师有效布置语文作业研究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高级英语”教学中作业布置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