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地市级博物馆的宣教工作

2016-07-30王晓玲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5期

王晓玲

摘 要:博物馆的宣教工作是一项虚中见实的常设性工作,需要好的载体和形式才能体现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宣教工作的方法也变得与时俱进灵活多样。

关键词:陈列讲解;流动展览;新媒介运用;主题式活动

博物馆宣教工作,作为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树立博物馆良好社会形象、推动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促进文化工作惠及民生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益阳市博物馆是一个成长中的地市级博物馆,怎样做好中小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是摆在我们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作为一个文博界的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我就这项工作谈谈自己的浅显看法。

博物馆的宣教工作是一项虚中见实的常设性工作,需要好的载体和形式才能体现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宣教工作的方法也变得与时俱进灵活多样。益阳市博物馆是一个地市级的综合性博物馆,举办有《竹艺之美》、《益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正义人何凤山博士生命签证展览》、《益阳历史文物陈列》等四大基本陈列,并定期开展了书画鉴赏、动植物标本等相关的临时展览。为更好的发挥湖南省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的作用,宣传好益阳的传统文化,益阳市博物馆在陈列讲解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出多种多样的宣教方法,有流动展览、运用新媒体宣传、举办主题式活动等方法,均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陈列讲解是博物馆宣教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既是沟通展览与观众的桥梁,也是实现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做好陈列讲解工作应“以人为本”,其工作重点说到底在于一个“讲”字,如何将博物馆的相关文物和历史知识讲出来?这就需要每一位解说员的“口碑营销”了。讲解工作水平的高低是评价博物馆宣教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好的讲解会让观众有如沐春风般的感觉,欠缺情感的讲解会让观众觉得度日如年。而观众听完讲解后往往会留言,有时会在留言本上写到如“讲解生动服务到位”或“讲解员与观众互动上还有待提高”等评价,这为博物馆提升工作质量指明了方向同时也要求每一位讲解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达到观众们期望。“以人为本”的讲解服务还应做到尽量满足各界观众的不同需求,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到年龄、种族、民族、文化、语言等细节问题,让参观者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获得文化知识。因此我馆在讲解接待工作中针对不同国家的人群特设了中、英、韩等多语种讲解,针对学龄前儿童我们的讲解员采用的是浅显易懂的讲解方式。而对少数民族参观人群,我们会安排他们走快速通道以节省排队的时间,并在参观讲解前询问有无忌讳及其它需求等。做好小的细节工作,注重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对实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目的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流动展览顾名思义是博物馆特别组织且举办地点不断变化的展览,通常它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来介绍博物馆的相关展览及珍贵文物,让观众们在家门口、校园里就有机会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大餐从而勾起对家乡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近年来,我馆依托重大节日及纪念日深入益阳各大社区及大、中院校举办流动展览,这一举措取得良好社会反响。2015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我馆统一部署,将80幅制作精美的《国际正义人何凤山博士生命签证展览》图片在益阳市一中内展出,受到了市一中师生的广泛关注。流动展览活动让同学们不出校门便了解到何凤山博士的义举事迹,既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期间,我馆隆重推出了《辛亥革命100周年图片展》并将该展览带到了益阳的各大社区及周边县市进行展出,通过观看展览使广大社区朋友们在家门口接受了先辈们革命精神的洗礼,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事实证明,博物馆开展流动展览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既遵循了党中央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化工作原则,同时充分利用了博物馆的馆藏资源,创造了更多的社会效益,实现了博物馆宣教功能的扩大化。

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工具将博物馆宣教工作推入新高潮。长期以来传统的宣传工作主要是通过陈列讲解、新闻报道、广发宣传图册等方法,这些方法有一定的作用,但存在信息时效性短,宣传覆盖面窄等问题。考虑到这些问题,我馆尝试着引进了各种新的媒体宣传工具如时下最热门的网上数字博物馆,我馆历时一年半从10多万张照片资料中,精选了1000多张照片,并通过3维、2.5维和2维等技术手段,结合背景声音,打造了优美生动的《益阳印象·数字博物馆》使观众在家就能领略到博物馆丰富的展览信息。又如3D电子触摸屏技术,我馆在二楼、三楼展厅分别设立了多功能电子触摸屏,观众们只需点下手指便能提前预览到展览的内容,这样使参观者更易于融入展览并领略到其中的精髓。在手机微信业崛起的时代,信息传播变得更快、更全更方便,我馆响应这种快速而便捷的传播方式设立了益阳市博物馆公众微信号,当有新的展览信息及活动时我们就把相关的内容公布在公众微信号中,使观众能第一时间了解到馆内的展览动态。当然运用新媒体来进行宣教工作也不能说是万无一失,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每个人都能成为宣传信息的传播者、意见表达的主体,且个体对文物的认识判断结论往往也不同,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有时也会引起一些针对展览的不同看法与争执。但新媒体的运用在提高宣教工作的迅捷性、交互性、感染力等方面的作用确是巨大的,博物馆的每一条展览信息可以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获得千万次的阅读,而且传受双方可以进行频繁的双向交流,使宣教活动更为生动,更能充分显现出展览的意义。

主题活动式的宣传方式,既通过一个特定的主题活动来寻找观众的“兴奋点”,使观众与博物馆进一步互动。如“博物馆奇妙之夜”活动,它的出现源自于这几年火到爆的一部电影《博物馆奇妙夜》,该电影一经播出使各地博物馆涌现出现千人夜游的现象,这对文物宣教工作而言是绝佳的机会,观众们对博物馆的神秘、猎奇的初步印象,牵引着他们走进博物馆。围绕“抗战胜利70周年与邮票纪念日”这一主题,我馆举办了一系列的邮票“发烧友”活动,不仅推出了以益阳人的抗战为内容的《不屈的益阳—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专题展览》,还与益阳市邮政局合作举办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集邮展》,并将抗战胜利70周年限量邮票的唯一发售点定在了益阳市博物馆,这个消息一放出就吸引了大批的集邮迷前来博物馆参观。主题活动式的宣教方式在地市级小馆中运用的比较广泛,因为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聚集较多的人群主动走进博物馆,它既是对传统宣教方法的补充,也使博物馆的宣教工作变得更有针对性。

作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载体,博物馆通过文化知识的传播,不断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履行着社会教育的意义。在全国上下开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浪潮下,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更应不断创新,寻求新的发展方向。针对不同的展览,引入各具特色的宣教手段,使观众在参观的同时了解到传统文化和历史文明,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从而激发人民大众尊重历史保护文物热爱家乡的热情。地市级博物馆相对于大馆在生存和发展中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博物馆的宣教工作者必须迎难而上,锐意创新,积极探索出更多适合本馆宣教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