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2016-07-30韦政鸿
韦政鸿
摘 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们不能仅停留在单方面接受知识的阶段,在有效关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思考。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可以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而且,每个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可以引发更多的思考,加强课堂师生间的互动。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提问;教学策略
课堂提问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结合国内外关于课堂提问的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经验,提出了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策略.希望这些策略能让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更有效、更高效,充分发挥出课堂提问的作用.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问题过于封闭.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只针对课堂内容,问题的答案一般只有一个或两个,还是固定存在的标准答案.所以这些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固定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模式按部就班,没有创新意识,只会按照固定的逻辑套路进行思考,最终阻碍学生自身物理学习能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必须改善封闭式的提问方式,应该采取开放性提问,拓展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
2.提问方式单一.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课堂已经不再作为灌输知识的载体,而是维系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课堂知识进行探讨、研究、实训的空间.一般在物理课堂教学时,教师只是以一名教师的身份向学生提出问题,再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判断学生对课文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方式存在一定的误区与不公平性.要改变这种方式,教师应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加入学生的讨论组织中,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
3.问题的难易程度存在两极性.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时,多数教师在上课前没有认真考虑和准备课堂中将要提出的问题,从而导致问题的难易程度存在两极化,无法发挥出问题的真正效用.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会让部分学生的思维停留在问题层面上,没有过多地进行思考;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太过于深奥,会让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和规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步骤跟不上教师的授课步伐.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必须重视这方面的因素.
二、有效开展物理课堂提问教学的手段
1.提问要具有灵活性。物理教学始终处在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中,所以教师要灵活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不仅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追问、点题、重述、延伸等,更重要的是要能通过提问及时纠正以及敏锐地捕捉学生不正确的答案。比如说笔者在进行物理课教学时曾经遇到这样一个正面资源生成的案例。本人在讲解“奥斯特实验”的过程中,一位平时比较调皮的学生突然站起来向笔者提问:小磁针为什么总是转向东西方向。这引起了一片哄堂大笑。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判断这笑声的意义,可以不理睬这位学生的提问,但是这位学生的提问有非常好的延伸价值,因此笔者借着这位学生的提问向所有学生提问原因。但是笔者意识到这个问题会涉及高中物理知识,如果这时向学生讲解“右手螺旋定律”那么就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后面要讲的“右手螺旋定律”了。这时有学生回答小磁针东西旋转的原因是因为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然后笔者提问学生导线周围磁场朝着哪个方向?又有学生联想到了以前所学的物理知识。这样通过一个不经意的问题,就引出了接下来的课程,又帮学生复习了以前的物理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2.提问应具有启发性。设问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若是问题的设计可以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那么这个问题就具有启发性。比如教师在讲解机械波的传播“比较波的传播速度以及质点振动的速度的不同”这一知识点时,可以向学生提问下列问题:在一秒之内将一个两米的长杆水平移动一米,请问长杆运动的速度、传播速度。这样将比较复杂的波动问题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的长杆运动,不仅能够提高学习趣味性,还能够使学生受到启发。
3.初中物理课堂提问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一种艺术的体现,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课堂提问必须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这些问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让学生层层深入并且轻松地掌握物理新知,从而让初中物理课堂充满教学的艺术性。比如,在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能层层深入地理解,实现学生学习问题的层次性和逻辑性,我在教学中设置了具有鲜明的梯度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
4.提问讲究趣味性,引人入胜。枯燥、乏味、单一,呆板的提问只能让学生昏昏欲睡,调动不起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熟悉的日常现象,生活经验中所探索出来的问题更加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求知过程中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使学生们能愉快的获取知识,吸收知识,是教学策略研究的重点。现代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只有学生在学习前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才会乐于学习,主动去学习,学习效率才会有所提高。说到提问的趣味性,设计问题要考虑到如何激起学生们的兴趣,可以从学生们喜欢的日常生活兴趣下手,这样不仅能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也能调动学习气氛。如当我们学习到电流知识的时候,探究灯泡亮度与电流的关系时,大部分老师会从“大家看到灯泡亮度变化想到什么?”入手,这类提问一般过于广泛且无聊,提问的目的不够集中也会导致学生们的回答比较松散,所以老师们应该将小灯泡由暗到亮调节,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通过实验,让同学们发现除了灯泡亮度改变以外还有什么实验现象,让学生们集中到电流表的指针有发生偏转现象。学生们便会猜想“是什么因素引起了灯泡亮度的改变?”这样一步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而引发他们的兴趣,有助于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教师还可以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回答问题的困惑、回答问题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需要教师怎样提问、怎样评价他们的回答等.从而调整自己的课堂提问,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便于我们及时调整提问策略,使课堂提问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