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课堂错误生成教学精彩

2016-07-30邹武辉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陷阱教学效果错误

邹武辉

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出现一个错题,比做对一题更重要。记得有人说过:“教室——学生出错的地方”。错误是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的。善待学生的“出错”,课堂能够得到有效生成,老师应因势利导地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之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资源,促成课堂的精彩生成。

一、巧寻错误,生成精彩

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时就需要教师把这些错误进行汇总,寻找出典型的错误的案例,把错误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我们在学习五年级第四单元体积和容积的单位时,连带要复习长度和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枯燥无味,学生总是出现错误,我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编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小明早上从2米大的床上起来,走进4米大的卫生间,拿起10平方厘米长的牙刷,挤了约2立方厘米的牙膏,往口杯里加了1毫升的水,就开始刷牙。他洗漱完毕,喝了一杯约100千克的牛奶,就背着5克重的书包,骑着70米高的自行车,去距学校1000平方米的学校上学去了。”学生们边读边笑,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里面穿插的这些“错误”学生自己竟能一一改正,并且印象深刻,终身不忘。

二、巧用错误,生成精彩

针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作为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留心捕捉随会出现的错误,并加以巧妙利用,把错误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五年级第三单元分数除法时,出了这样一道题:笑笑4/5分钟步行1/15千米。

1.她每分步行多少千米?学生列出了这样的算式:

A: 4/5÷1/15

B: 1/15÷4/5

列出这样的算式的同学占了都将近班级人数的一半,出现这样的错误,作为教师,我想肯定有很多同学是对除法含义的理解不够清晰。我应该利用这次错误,生成有效资源。于是又出示了一组对比题:

三、巧诱错误,生成精彩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讲授的知识和解题方法当然应该绝对可靠,可是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教师巧妙地设计一些“陷阱”,诱使学生失误出错,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们在学习第二单元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后,为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这类问题的内涵和特征,我故意设置了这样一个“陷阱”。“一袋大米50千克,已经吃了3/5千克,还剩多少千克?”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很快把这道题做出来了。答案惊人的一致:“50×3/5=30(千克) 50-30=20(千克)”。对于学生的解答,我没有立即做出结论,我微笑着问同学们:“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吗?”“对”学生大声回答。我立即转身在黑板上又写下一道题“一袋大米50千克,已经吃了3/5,还剩多少千克?”粗心的学生还在悄悄低语:“这两题是一样的呀!”有的同学已经发现了不同,发现自己粗心做错了,并且很快做出了正确的答案。这两道题从头到尾我都没说谁对谁错,只是设置了一个小小的“陷阱”,学生跳进“陷阱”去又从“陷阱”跳出来,在这一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感受到,虽然一个带了单位,一个没带单位,但意义却不一样了,知道了仔细审题的重要性,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和趣味。

在学习过中,错误总是伴随学生成长,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认真审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错误,及时捕捉学生犯错误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在“寻错、用错、诱错”的过程中发展对于“错误”带来的教学机遇,每个教师肯定都会遇到,不同的处理方法所得到的教学效果是完全不同的。那些在设计好的教案外和常规课堂内突然出现的有效教育资源,尤其需要我们积极对待,及时抓取,细心呵护,用心挖掘,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错误”而精彩,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猜你喜欢

陷阱教学效果错误
陷阱
陷阱2
陷阱1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错误》:怎一个“美”字了得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可爱的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