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培育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对策

2016-07-30靳志俊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学对策

摘 要:诚信是当前大学生必备的品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找你个占据着重要地位。不断探索切实有效的诚信意识培育对策,对于预防大学生诚信缺失,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推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大学;诚信意识;对策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对人们诚信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促使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诚信建设。高校中大部分学生具有较高的诚信意识,然而,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也较为严重,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引起各方的重视。为此,可以从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学校诚信教育体系建设、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促使大学生自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等方面,帮助大学生培养和确立良好的诚信意识。

一、优化社会环境

1.营造诚信的市场经济环境。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并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并优化信用环境,有利于大学生诚信观的培育。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大力宣传诚信道德,可以结合历史上和现实中诚信致富的事例对人们进行诚信教育,让人们认识到市场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贸易往来普遍化,是否诚信就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形象好坏,要不断增强公民的信用意识在市场竞争中应该充分发挥诚信的作用,让坚守诚信的市场参与者获得利益,诚信缺失者不仅不能获利并且要付出代价。

2.构建社会诚信的法律制度。大学生诚信观的确立不仅需要道德的规范约束,还需要法律的硬性规约。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在诚信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很欠缺,而且失信行为在当今社会大行其道的很大原因就是法律的缺位,很多领域人们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失信行为受到惩罚的力度不够。因此,必须加大有关诚信的立法力度、完善诚信法律法规,以使规范诚信道德时有法可依。同时要做到执法必严,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惩处失信行为,推动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人们心中时刻铭记“诚信”二字。

二、加强学校诚信教育体系建设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特别是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在教授科学知识、技术的同时,重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尤其是提高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多重途径培育学生的诚信意识。

1.提高教师的诚信修养。“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观,教师的表率和示范作用也不可忽视。为此,教师要自觉加强自身诚信修养。习近平指出“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 ”教师应该率先垂范,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将诚信作为处事的标尺。同时学校应该以更高的标准要求教师,将诚信作为师德评价一个重要标准,在教师进修、培训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诚信修养。

2.利用“两课”主渠道进行诚信教育。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引导学生对诚信形成客观正确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诚信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辨别哪些是诚信行为与不诚信行为,正确认识不守诚信的危害及诚实守信的好处,让学生无形中将诚信融入自身并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要加强“两课”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将学校能够胜任的教师纳入到“两课”教师队伍中,改善教师人数不足及大班上课的问题,提高课堂质量。

另外,学校要优化诚信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诚信的舆论氛围,在此氛围中更好地指导大学生遵守诚信。在舆论的压力下,大学生们的失信行为也会受到约束。

三、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1.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长应当摒弃传统的“重智育、轻德育;重成才、轻成人;重结果、轻过程”的家庭教育模式。要认识到在孩子的成长中智育和德育缺一不可,要使德、智并驾齐驱。在工作之余,要多余孩子进行交流,若发现孩子有不诚信行为,要及时纠正,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切不可采取过激行为,避免对孩子心灵造成伤害。

2.家长应做好诚信榜样。父母应当发挥自身的榜样引领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尤其是诚信意识,要为孩子的诚信培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的诚信行为对孩子的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感染力,父母要树立正确的诚信价值观念,具备高尚道德情操,发挥诚信的表率作用,用自身的行动作出正确的引导,给孩子创造出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四、自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

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最为重要的在于自身要自觉树立诚信意识、信守承诺,努力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大学生应主动通过多重途径如家庭、网络等,在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的引领下,不断地领悟、掌握诚信的理论知识。同时,大学生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大学生通过实践可以检验自己的诚信认知水平,了解社会对诚信的认可和评价标准,评判自己的“诚信行为”是否符合社会主流,将掌握到的诚信理论在实际运用中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诚信意识。

“信,国之宝也” ,也是学生之“宝”。大学生良好的诚信意识的培育,须各方面共同努力。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只要我们坚守诚信、弘扬诚信,就一定能形成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大学生诚信的培育也将会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论语·为政》.

[2]《孝经·天子章》.

[3]《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年9月9日.

[4]《春秋左传》.

作者简介:靳志俊(1992-),男,汉族,山西晋城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午睡里也有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