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真的会将人淹没至死吗?
2016-07-30
流沙是大众电影和小说中最喜欢的桥段之一。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有3%的电影里都有流沙或者淤泥活生生吞没人的桥段,此后的不少影视作品里也偶有流沙出镜。画面上,流沙那魔鬼般可怕的吸力和遇难者那苍白无力的反抗所呈现的强烈对比,确实足够震撼人心。但是在现实中,这样生吞活人的流沙到底存不存在?它们又是否如编剧和作家笔下描述的那么可怕呢?
流沙通常是由沙子或泥土和盐水组成的混合物,通常出现在三角洲地区。流沙覆盖的地面看上去像固体,但当你站上去就会液化,水沙分离,留下湿沙形成的陷阱。沙粒之间的摩擦大大减小,这意味着它无法再支撑你的体重,你会开始下沉。那么在流沙中真的会越挣扎沉得越深,最后被吞没至死吗?
流沙实验:人体一半被埋
阿姆斯特丹大学的丹尼尔·波恩在伊朗看到警告游客流沙危险的告示。于是他带回了一些沙子样本,分析了粘土、盐水和沙子的比例,然后在实验室重塑了流沙。他使用和人密度相同的铝珠代替人,将它们放在沙子上,模拟人类在摇摇欲坠时恐慌的场景。他摇动整个模型,观测会发生什么。铝珠会沉没吗?
结果是“没有”。最开始确实下沉了一点,但随着沙子逐渐又开始与水混合,混合物的浮力增大,铝珠最后又浮回到表面。波恩和他的团队尝试将各种对象丢进实验室的流沙中。如果实验对象的密度接近于人类就会下沉,但从来没有完全沉没的,只有一半被埋。
那么根据物理预测,虽然实验物没有越来越深地陷进去,为什么偶尔还是有悲惨的事故发生呢?比如2012年,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安提瓜度假时踩进流沙死亡。
原因是即使流沙没有使你下陷,倘若是你没有及时被救,涨潮后水漫起来,等待你的就是死亡。这才是流沙真正的危险之处。
所以独自挣扎不会沉入流沙中,但我们仍需谨慎。如果你想立即自救,而不是等着救援队或者流沙再次液化,根据波恩的研究,在流沙中拔出一只脚需要10万牛顿的力量,相当于提起一辆中型轿车。
实验中,波恩团队发现,盐是流沙中非常重要的成分,因为它提高了流沙的不稳定性,导致这些危险地区厚沉积物的形成。但来自瑞士和巴西另一个团队发现,有种流沙并不需要盐。他们发现细菌可以使土壤的顶部形成一层硬壳,给人的感觉是一个稳定的表面,然而走上去后表面就会崩塌。但好消息是,这种土壤盆地很少会比人类的高度更深,所以即使有人踩进流沙也不会被淹死。
然而,干沙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流沙效应意味着落入一个粮食筒仓往往是致命的。
2002年,一份报道讲述了在德国的某个农场,一个人晚上掉进了粮仓,等到救援人员确定他在8个粮仓中的哪一个时,粮食已经埋到他的腋窝了。他每呼吸一次,胸前的体积就会减少,导致粮食立刻填补这一缺口,令他呼吸变得越来越困难。
一位医生从顶部用绳索吊下去,为他输氧并绑上安全索。但很快他胸部开始疼痛,医生诊断为灰尘引发的哮喘。救援人员采用一种机智的解决方法,他们在男子周围罩上一个圆筒,使用工业吸尘器将身体周围的粮食吸出来,这样粮食就没法压迫在他身上,最终男子得救。
纵观整个实验,他们总结道:因为人体密度小于流沙平均密度,更远远小于铝球密度,所以人体可以“漂浮”在流沙之上。即使最坏的情况下,人畜也只会半埋没在流沙中,没有“灭顶之灾”。
实地考察:一旦陷入,人和动物都沉入底部
2009年的一篇论文却给这个研究提出了质疑。
来自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和巴西赛阿拉联邦大学的六位科学家考察了巴西东北部一处国家公园的流沙地,并实地进行了测量和实验。他们发现,一旦陷入该地区的流沙,无论人还是动物都会迅速沉入流沙底部。幸运的是,他们进行观测的流沙只有一米深,尚不会没顶。并且在该地区,他们也没有发现超过一米深的流沙陷阱。但是他们总结说,一旦形成深两米以上的流沙池,被流沙活活吞噬并非天方夜谭。
巴西拉克依斯马拉赫塞斯国家公园的沙丘,雨季时形成的水湾是流沙的多发地,瑞士科学家对流沙的实地研究就在此进行。他们针对上述的沉没实验进行了进一步辩驳:首先,咸水并非流沙形成的一个关键因素,因为在他们考察的地区,沙土和淡水的混合物也能形成流沙。其次,流沙在本地形成了一种精确的相互平衡的结构,如果对流沙进行扰动,它的结构就会遭到破坏。所以他们质疑上述实验方法并在实验室重现流沙。他们解释道,因为我们对流沙的精确结构知之甚少,甚至于定义都非常模糊,而且流沙本身没有记忆性,一旦被干扰,样本就很难恢复原状。换句话说,流沙仿佛一种一次性魔法,用过以后,它的魔力就会损失殆尽。所以研究实验室中挖掘出来的流沙而并非研究在当地自然形成的流沙,很有可能是在研究一种失去魔力的普通沙土,并非真的流沙。
实地考察流沙的结果显示,“人体密度小于流沙平均密度,所以人不会被流沙吞没,甚至可以‘漂浮在流沙之上”的说法并不正确。不过,目前科学界对流沙的精确结构知之甚少,落入不同的流沙可能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认识到流沙的威力,在面对的时候保持冷静,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才是最重要的。
一旦不幸落入流沙,人们首先要保持冷静,并且缓慢地移动身体,让身体和流沙表面形成一定角度,从而增大接触面积降低压强避免沙土进一步液化从而伺机逃生;如果有条件,营救者应该为流沙进行高压注水,稀释沙土富含区,从而阻止沙土分离以降低流沙的粘度,然后再设法吊起落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