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夸的名头、国际范儿的包装
2016-07-30
2014年2月底,中欧温顿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突然失联,北京朝阳区一位投资者自杀坠楼,惨烈揭开了这桩涉及5亿元的P2P诈骗案。这个看起来仿佛有“中欧”背书的公司这才脱去“高大上”的外衣,暴露出骗子的本相。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当初在外宣时,公司高调为其董事长贴上“深圳政协委员”的标签,宣称高管皆有海外留学和金融机构工作背景,骗倒了不少迷信“国际范儿”的投资者。但稍有常识的人都能发现疑点,这只号称“注册资金1亿元,主要产品包括P2P、基金、PE”的“公募基金”业务员却常常出没于大型商超、广场、小区摆摊发传单。
在名字上埋有玄机混淆视听的手法并不稀奇,有些金融骗子喜欢在名字上大做文章,可以成为投资人去伪存真的第一道红线。早在2007年,乘着牛市的快车,“瑞士共同基金”悄然上线,来头更是惊人,自称是“全球最大基金”,与伦敦证券交易所、摩根大通等合作,由CHEVIOT家族成立于1948年,总部设于瑞士首都伯尔尼,协助全球投资者管理资金达90亿美元。
实际上,英国确实有一家名为Quilter Cheviot的知名投资管理公司,但所谓“CHEVIOT家族”无从谈起。互联网销售模式使这家根本没在证监会备案的“野鸡基金”迅速聚拢了超过13亿元投资资金。
近几年,相同的逻辑还被应用于“香港VS投资基金网”“美国华尔街全球私募基金网”“纳斯达克全球投资网”等等,利用耳熟能详的国际元素获得投资者信任成为最简单粗暴的骗术,而中投、汇金、建银、瑞信等一流金融机构的名字也可能被“排列组合”,为互金平台增信,投资人应该深入查清公司真实的“基因”。
“投资人要注意不能轻信‘基金管理公司的名头,如果是公募,应该拿得出证监会授权批准的业务资质,如果是私募,投资人有100万起投、净资产1000万以上等门槛。”一位资深互金行业从业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即使是中欧温顿,它的整个工商注册流程也是合法的,“基金”的名号并不一定能够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