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交通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
2016-07-30李晓燕
李晓燕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公路交通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
李晓燕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摘要:研究公路交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定性分析交通对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城镇化的影响,并从定量角度分析公路交通和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性,计算公路交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度;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公路交通;新型城镇化;影响因素;影响度
一、引言
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的作用,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支柱,对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已经成为多方共识,二者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河南省作为中部六省之一,是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河南省的公路交通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综合性公路交通网基本形成。公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河南省城镇化水平,有利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广和实施。但是目前对于公路交通对新型城镇化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的研究较少,希望通过研究新形势下公路交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促进河南公路交通建设和城镇的合理布局规划,更加高效地发挥公路交通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公路交通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
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分析新型城镇化,它包含四个方面的内涵——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生态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公路交通对新型城镇化的四个方面均有影响[1]。
(一)公路对经济城镇化的影响
公路对经济城镇化的影响体现在:第一,促进经济增长。根据点轴理论和增长极理论,推动型产业受公路交通经济带的影响,可形成新的增长极,带动当地某些产业产值的增长;交通发展极大提高了公路网的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了交通运输结构,缓解了交通运输瓶颈,提升了公路沿线的交通和物流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第二,调整产业结构。公路运输属于国民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它的快速发展将加大第三产业比重,调整产业结构;公路交通对采矿业、建筑业以及制造业等第二产业的促进作用较大,实现了第二产业的稳步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产业结构。可见公路交通的发展,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优化产业结构。
(二)公路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
公路交通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引导人口的转移。公路交通的建成提升了公路沿线的交通和物流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加强了这些区域对周边城镇的辐射作用,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发展的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转移[2]。第二,推动人口城镇化。公路的修建尤其是高速公路,将原本分散在各个自然村的乡镇企业集中到高速公路沿线,增加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人口城镇化。
(三)公路对社会城镇化的影响
公路交通对社会城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增加就业机会。公路交通建设中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如与公路交通运营服务相关的工作岗位等,有利于解决人们的就业问题,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3]。第二,推动社会文明。公路建设完善了沿线小城镇和农村的基础设施,拉近了城乡距离,城市的思想观念、社会心理以及生活方式对农村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
(四)公路对生态城镇化的影响
公路交通对河南省生态城镇化的影响体现在:第一,优化自然环境。公路两侧的绿化带与公路边坡次生自然植被一起形成联接各绿化隔离区(带)的可供物种迁徙、繁衍、信息交流的廊道,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生物的长期繁衍和发展。第二,减轻了视觉污染。公路交通网路基和两侧绿化带的光漫反射,可以减轻驾驶员和乘客乘坐公共汽车而由公路路面光反射产生的强烈的视觉光污染,改善了工作条件和出行质量。当交通网络形成后,政府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提高绿色覆盖率,引导人们使用清洁能源,倡导绿色生活,推动生态城镇化。
三、现状分析
(一)河南省公路交通的现状分析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目前河南省交通量位居全国第一,过境车辆达60%以上,是连接东中西部必经之地。改革开放以后,河南省较早地开放了道路运输市场,2012年河南省政府出台了《河南省交通与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各地区应认真研究中原经济区建设战略部署,形成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布局,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此项举措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原城市群崛起,以及振兴河南提供了交通运输保障。由于实施鼓励政策,河南省的交通运输业得到快速发展。1978年,全省汽车拥有量6.03万辆,其中客车和货车拥有量分别为1.04万辆、4.99万辆。截止到2013年底,全省每年营运车辆达到15.39万辆,客运量225 738万人,每年货运量304 369万吨,公路营运里程达到24.98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49.31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5 859公里,连续6年保持全国第一[4]。
(二)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越来越重视中部地区的发展,积极推进中原崛起、中原经济区战略的实施,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以及城市新区的建设也快速扩展,城镇规模随之扩大,出现了许多新的中小城镇。截止到2013年底,河南省城市由1978年前的15个发展到如今的38个。城镇人口达到4255万人,城镇化水平高达43.8%,比2000年提高了20.6%,年均增长约0.5%,明显高于中部其他省份的平均增速,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正快速发展,且逐渐与其他省份缩小差距。
公路交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相关性以及对城镇化的影响程度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文章将从实证的角度研究河南省公路交通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度,首先应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公路交通和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指数;其次分析出两者之间是否相关;最后应用公式计算出公路交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度。
四、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择
选取了公路总里程、等级公路里程增长率、民用汽车拥有量、客运量、货运量、公路密度、公路经济密度、等级公路比重、晴雨通车里程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9个指标构建公路交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构建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4个系统层,在人口城镇化中选取了人口城镇化率、城市人口密度、人均GDP指标;在经济城镇化中选择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在社会城镇化中选择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恩格尔系数、公共财政预算支出指标;在生态城镇化中选择了绿化覆盖率、废气中氮氧化物含量指标,通过11个指标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公路交通和新型城镇化选择指标
(二)公路交通系统的因子分析结果
在多元统计分析中,要收集不同的数据,比如公路营运里程(公里)、等级公里里程比重(百分数)等,选取的变量在数量和计量单位上存在差别,应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主要采取SPSS软件中的Z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SPSS软件,检验公路交通系统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通过软件分析,KMO的值为0.834,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是0.000,低于显著性水平0.05,应拒绝原假设(原假设为变量间的偏相关矩阵不是单位矩阵),即总体的相关矩阵间存在共同因子,因此适合对公路交通系统做因子分析。输入1996-2013年的河南省公路相关数据,应用SPSS数据软件进行因子贡献率分析(见表2)。
表2 公路交通系统因子贡献率
注: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
由表2知,运用主成份法提取因子后,因子1和2的特征值大于1,且两者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0.557%,说明前两个因子可代替原来90.557%的信息,因此选择前两个因子作为主因子。
表3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
提取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 旋转法 :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由表3可知,除了等级公路比重外,因子1在其他指标中均呈现出较大的负荷,表明因子1代表综合发展水平,并将其命名为综合因子;因子2在晴雨通车里程占公路里程比重和等级公路比重上有较大的载荷,因此将其命名为公路发展水平因子。并利用SPSS软件,得出各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见表4)。
表4 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提取方法 :主成分分析法
根据以上成份得分系数矩阵,可写出因子的线性组合:
(1)
用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比前两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之和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可得出1996年—2013年公路交通发展的综合得分(见表5),公式如下:
(2)
同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因子分析结果如下所示(见表6)。
表6 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得分
(三)影响度的计算
双变量相关分析其功能是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两个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程度,本文运用SPSS软件分析计算公路交通系统和新型城镇化系统的相关性,公路交通系统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系统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8,两者间的双侧显著性值为0.000,表示在0.01显著性水平下,二者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且正相关。
公路运输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度可反映出公路交通对新型城镇化影响的大小,若影响度为正值,表明前者对后者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若影响度为负值,表明前者对后者有消极的阻碍作用[5]。根据影响度公式计算得出各结果(影响度=公路交通发展指数/新型城镇发展指数,具体见表7)。
表7 影响度分析
五、分析与结论
公路交通发展指数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除了2011年其影响度为负值,其余年份影响度均为正值,说明总体上公路交通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1997年至2004年河南省城镇化处于稳定的发展阶段,影响度保持在1.5左右,此时公路交通的建设主要集中在道路的修建和改造。通过公路建设,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对城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2006年河南省政府印发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与各级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2007年底,管养体制改革如期完成,并形成了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第一。 2006—2007年河南省大力推进公路交通建设,虽然在当年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但是到2008年,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程度最大,促进了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从2009年到2013年,影响度呈现出上下波动的趋势,且数值较小,甚至在2011年出现负值,主要是因为河南省盲目扩大公路交通,投资过度,数据显示:2010年12月31日,河南省公路累计投资总额为1 869.3亿元,累计债务1 334.6亿元,总负债超过千亿元,给公路发展带来了沉重负担,由于盲目扩张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公路交通带来的噪声和尾气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鉴于以上情况,首先,应在公路发展过程中合理规划,根据社会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和完善公路交通规划的内容;其次,应加强公路交通规划与城镇体系的衔接,二者要相互配合,促使公路交通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轴线,极大地发挥公路运输尤其是高速公路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作用[6];最后,应在公路交通的建设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能源的浪费,实现绿色发展,引领公路交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晓燕,中原经济区新型城镇化评价研究:基于生态文明视角[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9-73.
[2] 陈修谦,夏飞. 高速公路对我国农村城镇化影响研究[J]. 管理世界,2004(8): 35-36.
[3] 李欢 ,贾元华, 宋广辉. 环城高速公路对沿线地区城镇化影响分析[J].交通管理, 2005(2):68-70.
[4] 曹波, 河南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及对策[J]. 当代经济, 2013(21):96-97.
[5] 陈彦光, 交通网络与城市化水平的线性相关模型[J]. 人文地理,2004(1):62 -65.
[6] 陈晓莉.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避免六个方面的认识误区[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4):32-35.
(责任编辑:王兰锋)
收稿日期:2015-09-0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研究”(12XKS030);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发展空间差异及趋同性研究”(16A790012), ‘一路一带’战略背景下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同创新研究”(16A790011)
作者简介:李晓燕(1982—),女,江苏淮安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环境经济。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44(2016)01—0043—05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Highway Traffic on New Urbanization in Henan Province
LI Xiaoyan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Zhengzhou 450046,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ghway traffic impact on the mechanism of new urbanization, makes a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raffic on population, economy, society and ecological urbanization,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oad traffic and new urbanization from the angle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calculates the impact of road traffic on the new urbanization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highway traffic; new urbanization; influence factors; influence deg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