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士悲歌何由彻

2016-07-30罗泽堂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7期
关键词:长恨万事渔父

罗泽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389-02

水调歌头 辛弃疾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以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从词前小序可知此词为感时抚事之作。"壬子"指宋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词人"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自淳熙八年(1181)受到弹劾被罢免官职,回到上饶带湖"稼轩"庄园开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闲居生活,十多年后,才在绍熙三年初被任命为福建提点刑狱,这年年底,他在福建福州奉诏前往临安,正免官闲居的陈岘(字端仁)为他设宴饯行,遂有此作。

本欲"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平生以气节自负、功业自许的词人,在长期闲居和担任闲职之后,接到诏书奔赴首都临安,又有了一展宏图的机会,本应是肚脐眼插钥匙--开心之极的事,然而词作内容却并非如此。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二句,点明了此词的写作缘起与基本内容,奠定了词作的情感基调。"长恨复长恨"词一开篇便摆脱古诗词描写景物营造气氛烘托情感的常规,直抒胸臆且采用反复的修辞--两个"长恨",情感的爆发一如河水决堤,火山爆发,突兀之下却鲜活有力明了显露了词人心中积蓄、压抑已久的强烈痛苦与愤慨。词人将万千"长恨",压抑收敛,浓缩--"裁"为"短歌"一曲,读者可要细细品味了。

然而,这恐怕是少有人听,更少有人能领会得的了--"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何人"既可以是特指陈岘--表达对朋友为之饯别、听自己发牢骚(长恨)的感激之情;也可以特指皇帝或泛指朝中权贵,词人似乎是在酬答陈岘的殷勤祝贺与慰问:自己对此次奉诏赴临安之行早已心知肚明,绝望透顶,是根本不不可能获得理解赏识、重用并一展宏图的。同时"何人"又兼含"无人"与"希望有人"之意,既是在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痛,又是在表达获得赏识重用、一展平生抱负的渴望。"楚狂声"运用《论语·微子》接舆狂歌之典。两个"我"字的重复,包含着与当世划清界限的清醒的自我意识,"狂"字,更突出了他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

"余既滋兰九畹,以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三句化用屈原《离骚》中的句子,以香草美人的传统表明自己具备美好品德与杰出才能。同时"滋兰九畹""树蕙之百亩"又具有实在的指代意义:词人于1181年春亲自设计修建了"高处建舍,低处辟田"的带湖庄园,并取"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之意将庄园命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早就做好了隐居的准备。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出自于《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词人在此单用"濯吾缨",乃是合《渔父歌》之意而用之,说自己将要保持豁达开朗的胸襟并清高自守。值得注意的是,渔父在《楚辞》中,是作为高蹈遁世的隐者,在价值观上昌与坚贞不渝、甚至不惜舍生取义的屈原的对立者而出现的。此词中,词人先以"楚狂"自况,又以屈原清高自守自比,继而又跳到了截然不同的渔父的处世哲学上,一会儿出世一会儿入世,正是诗人满怀理想却又对现实悲观绝望,在出世与入世间苦苦挣扎的具体体现。

下片以"一杯酒"三字回归于饯别席上,转入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抨击。"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化用西晋张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世说新语》)之典,表面上是否定对功名的追求而强调对现实生活的享受。然而再接着看词人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却又具有更深意味。"万事"所指为何?是否包含着前文的"酒"与"名",后文的"离别""相知"?这其中何者是"毫发"?何者是"泰山"?"毫发常重泰山轻",本末倒置的人间万事,是否也包含着看重"即时一杯酒"的现实享受而忽略"身后名"的不朽追求?还是只有对南宋统治者苟安江南、忘却国耻与尊严,无心北伐的南宋统治者的单纯批判?而看重"即时一杯酒"而忽略"身后名"的处世态度又岂只是张翰,"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眼前这歌舞升平,早就忘记了国耻与尊严的南宋统治者与百姓,不都是如此吗?据说临终时还曾大呼"杀贼!杀贼!"(《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爱国词人辛弃疾,又怎会甘心于做这样的一个百姓,甚至于与这样的臣民相处相安呢?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再次回归宴席饯别这一主题,"离别"就此次临安之行言,"新相识"就与陈岘的交往而言--陈岘是词人在福建新结交的朋友,词人说悲欢离合本是人生常态,表达结识朋友的喜悦与离别的不舍,同时,又与前文本末倒置的"人间万事"相联系,劝慰朋友勿陷于小儿女悲欢离合等毫末之事,而忘却了追求人生更大的价值。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则是重申自己对现实的判断与抉择。"富贵非吾事",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富贵非吾事,帝乡不可期"之典,言自己对此次临安之行不抱任何奢望,功名富贵非自己所能追求;"与白鸥盟"典自《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不再求取功名,借指归隐。

"归与白鸥盟"是词人最终的抉择,然而这抉择却绝非其心甘情愿之选择,这是在"毫发长重泰山轻"的"人间"世态之中,在无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的境遇之下,在满怀"长恨"之中做出的无可奈何的选择!词作首尾呼应对照,让人在看似平静淡定的结局之中,品味到诗人深藏于"短歌"之后的万千愤激、痛苦与遗憾。本是文武全才、满怀雄心,该当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男人,却无可奈何、故作达观地终老渔樵,壮士悲歌,辛酸苦楚,本非言语所能表达,更何况只是"短歌"一行。

事实证明,辛弃疾对现实的判断是理智而清醒的,此次奔赴临安,只不过是被任命为福建安抚使,而且很快又被罢免了职务,1196年秋,辛弃疾生平所有的各种名衔全部被朝廷削夺得干干净净,直至1203年,诗人已经六十四岁时才被短暂起用,很快又是罢职闲居,直至含恨而卒。

猜你喜欢

长恨万事渔父
万事以勇为贵
万事以善为贵
万事以恒为贵
本期主题 万事以______为贵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言行不一”的渔父
明朝散发弄扁舟——“渔父”形象解读
“苏世独立”与“遁世隐逸”——《渔父》主旨分析
相思有尽处 长恨无绝期
长恨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