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实施中的一种学习小组的评价方法
2016-07-30李春玲
摘要: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模式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评价机制也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从单凭感官或考试分数向综合量化转变。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在新课改实施中,我尝试使用了一种学习小组的评价方法——积分法,经过半年多的试用,觉得还是可行的,现将这种方法向各位介绍如下,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新课改;小组学习;评价方法;积分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42-01
1.什么是积分法
积分法是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小组为单位,每次对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活动及学习结果进行公平公正地评价,然后按一定阶段的积分进行奖惩的一种学习小组的评价方法。
2.怎样实施积分法
积分法共分为五步:
第一步:分组
即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以6至8人为宜,并按小组拼坐,分组主要遵循的原则是互补原则和平均原则,即成绩差优搭配,性格活泼与性格沉闷的搭配,纪律好的与纪律差的搭配,基本上每组都有优秀学生,也有后进生与调皮学生,分组是实施积分法的重要前提,它的成败关系到整个积分法的实施的成败,切不可大意,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选出每组的小组长,小组长的人选不一定是优等生,只要他肯真心为小组服务,热心提高本组的学习质量就可,小组长的选拔很重要,因为他是整个小组的核心,关系到整个小组是否具有向心力和向上力,这项任务可由教师推荐也可由小组内部自己选定完成,当然后者更好。
第二步:选定记分员和制定记分表
记分员必须由全班学生一致选出,必须由公平公正且热心的学生担任,以便快速,准确且公正地为每组记分。
第三步:制定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最好由师生共同制定。在这里,我谈一下我和学生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及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出的评分标准。
首先,以10分制为准,我们常用的分数有3分,5分,8分,10分。
3分,一般为简单口答题的分数;
5分,一般为中度题的板演或学生扮演教师角色上讲台讲解题的分数;
8分,一般为中偏高难度题板演或口答高难度题的解题思路分析;
10分,一般为高难度题板演的分数。
再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加分或减分。
第四步:实施
实施积分法,我们主要由课内积分和课外积分(包括考试)两部分组成。
课内,我们主要以小组竞赛制的方式实施积分法,具体有:当老师提出问题或写出练习后,让各小组内部进行一定时间的学习和讨论,对于简单题,讨论可取消,再由小组长举手抢答,抢到题的小组长可安排其组员完成该题,有时也可由教师根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指定表现不积极的同学做题,然后,先由本小组内部进行订正,再让其他组进行改正,再由学生讲解,最后由教师评讲,集体打分,记分员记分。
在课外,我们主要在平常的家庭作业、课外练习及校级考试(包括月考,期中、期末考)上进行考评并积分。具体有:对于小组内每位成员的作业都在90分以上,一次给小组加10分;对于小组内作业有创新思路者,每人次加5分;对于小组内有不交作业或迟交作业者,每人次扣2分;有抄作业现象的小组每次扣5分;每次考试各小组的平均分加入到近期的小组积分中。
最后,把课内积分和课外积分相加即为各小组近期的最终成绩,我们一般每一个月(即每考试一次)考评一次。
第五步:制定并执行奖惩制度
在积分法实施过程中也要做到奖惩分明,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并执行的积极性,也才能保证执行的力度。对于奖惩制度的制定应由师生共同完成,即双方都觉得可行的制度才有执行的力度和效果,它的制定原则是重奖轻惩,但奖要量力而行,惩一定要适中。具体有:对于前一、二名的小组可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资金来源可由教师和班费合资,如果条件允许,也可对最后一名的小组,进行小量的经济处罚,再把这部分资金纳入奖金范围,循环使用,但若条件不允许,则应用其他方式进行惩罚,但一定不要过重,那样会打击整个小组的士气,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实行积分法的意义
积分法是去年下半年,我校全面开展新课改之初,我寻求并尝试使用的一种学习小组评价方法,后在高一年级的许多老师中得到了完善和推广,为的是服务于学生,在使用积分法的半年多时间里,我和学生们都觉得这种方法挺不错的,我们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有了较明显的改变:
3.1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改变。就数学而言,在昌都乃至整个西藏都是一门薄弱的科目,学生讨厌数学,认为数学枯燥无味、深奥难懂,基础特别的差,学习兴趣基本没有,平均分不到语文和藏文的四分之一。现在,通过小组竞争,通过积分,学生活跃起来了,兴趣也来了,老师不用唱独角戏了,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是主角,老师则成了导演,他们都想成为最好的演员,为自己小组加分、添彩。
3.2 教师责任心的改变。以前教师总是自导自演,且是一遍接着一遍,内容没多大的改变,学生的反应也没多大的改变,所以教师的积极性可想而知,责任心也往往靠本人的职业道德和修养来支撑。现在不同了,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了,课堂的"突发事件"也就多起来了,势必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备教师,更要备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收放自如,做好总导演,进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竞争力度更大了,教师的责任心也随之增强了。
3.3 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的改变。以前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以死记硬背为主,不懂融会贯通,谈不上有什么学习能力,成绩也一直不理想,而现在在新课改下采用积分法,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开始主动思考,主动寻找好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式探究学习又帮他们取长补短,张扬个性,从而无论是学习方法还是学习能力都慢慢地有了改观。
3.4 学习成绩的改变。在前三项的改变的前提下,学生的学习成绩自然也慢慢提高了。比如我所教的高一(6)班,前面数学成绩一直不好,在藏理班中徘徊在第7、第8名,自新课改后,渐渐有了起色,这次期中考试竟排到了年级总排名的第2名,虽然他们的数学成绩还很不理想,但我们全体师生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好的收获在不久的未来等着我们。
总之,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一直在努力转变思想,转变角色,转变教法,跟随新课改潮流,寻求创新。积分法,只是沧海一粟,它不是万能的,得和多种优秀教法及其他评价方法相结合才能产生好的效应;它也不是完美的,还有很多地方有待不断改进和完善,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也不是能在短时间内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我始终相信,一份努力总会有
一份收获!以上就是我对学生学习评价机制的一点浅见,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若有觉得可行之处,不妨试上一试,测测效果如何。
作者简介:
李春玲,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