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邢立达:研究恐龙足迹二三者之一

2016-07-29张丹

大学生 2016年13期
关键词:恐龙科普

张丹

“古生物学,听着很浪漫,就像电影《侏罗纪世界》里星爵骑着摩托牧龙狩猎。其实,我们总是在泥浆和大雨中敲击着岩层,在铁板烧一样的岩壁上临摹标本,或在摇晃的皮卡上作为人肉垫子保护着化石。”邢立达说。

邢立达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博士生,研究方向是恐龙学,在国内大学,研究恐龙的人只有十来个,做恐龙足迹的人就更少了,邢立达所知道的不过两三人。十多年来,他花费大量的时间,试图揭开恐龙生命的秘密,已发表SCI检索论文52篇,创办了中国恐龙网,并于2015年10月以博士生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李四光优秀学生奖。

“他对科学的热情是我认识的人之中最澎湃的。”邢立达的导师张建平教授说,“几乎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他的脑子里都留有一个科研自留地在不断耕种着。”在邢立达家里,总有几个包是收拾好的,分为华南、西藏、新疆,背上包就能开启“说走就走的考察”。

邢立达打小就对恐龙感兴趣,《恐龙特急克塞号》《恐龙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是他的心头宝。从恐龙爱好者到专业科研工作者的最大转变,是他赴加拿大留学。邢立达一直喜欢电影《侏罗纪公园》,电影片头,主角说,我不想上直升飞机,我这一辈子只想把蒙大拿州所有的恐龙都挖出来。这位古生物学家的原型是菲利普柯里,他的毕生梦想是挖出阿尔伯塔省所有的恐龙。柯里现在是皇家院士,北美古脊椎动物学会的前任会长,德高望重。邢立达通过以前老师的推荐,加上自身努力,顺利成为了菲利普柯里的学生。

菲利普柯里的精神影响了邢立达。回国读博士研究生的三年中,他几乎是靠一己之力,重建了整个中国西南片区的脊椎动物古生态系统。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地理中国》等栏目,拍摄了他做的相关工作。

2013~2015年,邢立达每年在野外的时间超过200天,考察工作地点往往是人迹罕至的地区,条件艰苦,风餐露宿,饱受蚊虫病痛折磨,他却乐此不疲。一次,在我国西南一铜矿区,邢立达和同行者冒雨攀岩,与潜在的地质灾害抢时间,头上是随时都会垮塌的岩石,足下却是珍贵的化石标本。他们在一周内,完成了数千个标本的数据采集。“这些标本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极为珍贵的线索,一旦错过,我会后悔一辈子的。”邢立达认真地说。

他从2007年开始系统整理全国的恐龙足迹记录,读研时,四川某地采矿时发现了1000多个恐龙足迹,非常壮丽,品种丰富,保存完好,但是等邢立达得知消息时,化石点被开矿破坏,已经无法进行考察。这让他触动极大,此后,邢立达改变了勘察的做法,不再像以前那样要等申请项目或申请单位的拨款到了再出发,只要一获得消息,他就自费先去实地勘察,他说,这样虽然多花了很多钱,但是得到了很多重要的数据。

在缅甸北部,邢立达曾经躲过地方武装的冷枪,抱着标本和相机在湿滑的丛林中狂奔数公里,才脱离险境。去年他曾经在伊朗与伊拉克交界处的野外遭遇恐怖分子,靠躲在一个墓地里才逃出生天。“没有任何事情能够阻挡他探索的精神,从他身上,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科研工作者那种笃定,恒远的追求。”常年陪伴邢立达考察的著名登山家——“珠峰勇士”刘建先生回忆说。

刑立达被国内外同行唤作“拼命三郎”,目前,他已完成科研论文127篇,其中SCI索引刊物91篇,第一作者52篇,这些刊物包括《自然》《科学报告》《进化》《PLOS ONE》等。除了学术研究,邢立达在恐龙学科普方面做了很多事情。

高一时,他创办了中国恐龙网,并耗时数年,翻译整理了近千种恐龙的数字博物馆,该网站在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普网站评选中榜上有名。

迄今,他已经出版数十本恐龙科普书籍,并协助出版社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恐龙科普读物,编著的《翼龙大传》获得第二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奖”优秀奖;合作出版的《盐井传奇 恐龙故乡——自贡世界地质公园》荣获2015年全国国土资源优秀科普图书。

2015年,刑立达主持翻译了著名的恐龙学专著《普林斯顿恐龙大图鉴》《终极探索:恐龙王国》《美国国家地理终极恐龙百科》等书籍,还有备受科幻作家刘慈欣推荐的《亚特兰蒂斯》系列小说。这些作品深受自然爱好者、生物爱好者喜欢,也在青少年中颇有吸引力。“在这些青少年身上,说不定就能涌现出非常优秀的科学家,一想到这些,我就充满了动力!”邢立达说。

问:你在大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博士阶段是一个独立科研的过程。我最大的收获是来自学校和导师的完全信任和充分支持,只要我提出的要求,他们都尽可能满足,这让我在科研的道路上获得了极大的支持,这不但包括科研经费,更多的是研究的思路,以及与国际的合作等等。

问:在大学哪个阶段,你对自己的规划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答:其实从本科阶段就有清晰的规划,虽然是经济类的专业,但当时经常参加古生物专业内的科学考察,如中科院古脊椎所在辽宁的考察等。因为我写恐龙科普文章很早(高中),之后就萌发了自己做科研的念头,现在也做到了。

问:你的爱好有哪些?你是如何平衡学习、社工(社团活动、学生活动)和自己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的?

答:爱好蛮多的,看电影,旅行,看书,翻译,音乐,做模型,集邮等等。其中一些与自己的专业有关系,比如我收集了几乎全世界发行过的恐龙邮票。翻译也很有趣,陆陆续续翻译过几十本恐龙科普书,这些书的报酬是很低的,但能为孩子们服务,感觉很好。

另外因为年龄比较大,工作和社会经验相对丰富,也经常帮助自己的学弟学妹,解决他们在学习,科研,生活上遇到的问题。

问:大学期间最值得一晒的壮举是什么?

答:去年夏天,在中东冒着ISIS的威胁,我和当地大学的教授一起调查恐龙足迹和植物化石,说实话还是很需要勇气的。毕竟跟极端分子的距离是那么近。当时还是很吓人的,有一个点距离边境太近,但据以前的资料而言非常重要,我很想去。当地学者很不建议,我还是一再坚持,然后我们两个穿着库尔德人的服装混在人群里,也不说话,随着难民走了过去。最后,我们找到了化石点,但已经被破坏了。当时气氛很不对,有当地人指着我们骂,好像觉得我们在翻开石头很奇怪。这时候伊朗的国民卫队路过,我跟他们说:我是秦!秦!秦!这是中国人的意思,他们就把我接走了。但这次考察的结果很好,会有一系列论文陆续发表。

问:离开大学校园前最想做的/一定会做的是什么?

答:我不会离开校园,目前刚刚被接纳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师队伍的一份子。我深爱着这个大学,最想做的就是留下和她一直在一起。我如愿以偿了。

问:用三个形容词形容自己。

答:灵敏,我觉得做科研需要对学科保持灵敏的姿态,随时捕抓战机。

执着,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劲头,才能做到百折不挠。

大气,大气也好,义气也好,总之我是很仗义的人,朋友也五湖四海。

猜你喜欢

恐龙科普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
微科普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