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靖东:突破无人机壁垒
2016-07-29任玲
任玲
马靖东,是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2012级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从小就对飞机充满着好奇和渴望。
从初二起,马靖东就对飞行器的设计制作痴迷不已,按照物理课本上的机翼剖面图和实体飞机的构架,自己制作了第一架还只能在地上滑跑的航模。从那时,他就已经下定决心大学要进一步学习飞行器的设计制作。凭借对梦想的赤诚和努力,他终于考入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
进入大学后,马靖东更是一心扑在飞行器相关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上。早在大一,他自学的飞行器设计相关课程,远远超出大多数同龄人的水平;课下他也丝毫不懈怠,翻阅各种空气动力学的相关资料,积极解决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众多困惑,填补自己知识上的不足;学习各种建模画图的软件工具,更好地设计绘制出理想的飞行器模型;每天清晨六点,总是准时出现在学校操场试飞模航,反反复复地练习,不断总结提高实操能力。
马靖东自称“狼王”,因为他对于飞行器设计制作的赤诚之心像狼王永不放弃、在梦想旷野中追逐驰骋的精神。
制作设计飞行器不仅需要一腔热情,还需要足够的资金。由于家境并不优渥,首先面临的就是大学学费问题。为了凑够上大学的学费,高三暑假,他和同学两个人每天浇灌39根水泥柱,这是两个熟练工人四天的工作量。为了支持自己的飞行器训练,他做过各种兼职,当过30元一天的传单派送员,干过8元1小时的勤工助学……一方面是努力挣钱,另一方面他也十分节俭,有时两块钱馒头配一袋榨菜就撑一天,只为省下钱来租飞机继续训练。
尽管看起来他的大学生活和大部分同龄人不同——没有昂贵的电脑手机,没有前卫的衣服鞋子,但是他却拥有最全型号的航模。
大学期间,他不仅积极吸收理论知识,还参与各类科技竞赛等活动。他曾利用航拍制作城市宣传片取得突出效果;自己的作品获得“飞航杯”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担任西北工业大学航模队队长,带领团队获得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3公斤限时载运空投团体亚军……
对于这样的大学生活,他感到十分幸福:“高中我就想象过自己的大学生活,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应该是特别有激情,有活力,充满了各种各样挑战的生活,实际中我也把大学生活过成了我想象的样子。”
随着经验的积累,马靖东越来越感受到航拍领域的发展空间的狭窄,由此他开始探索其他新的领域,终于在参加众多无人机售卖会并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后,他向动力改进方向寻求突破,尝试研发工业级无人机。在如痴如醉地投入到新型号研发中,他的生活状态可以简单地归纳成“711”模式——每周工作7天,每天课外工作不少于11个小时,有一次更是持续工作了三天两夜。
在新品研发中,他逐渐意识到个人能力的局限,团队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大三学生,他和2个博士生、3个硕士生、2个本科生,建立了一个团队。曾有人表示支付百万年薪吸纳他们的团队,却遭到他的拒绝:“还是希望自己干,要做出自己的品牌。”
最终,在团队没日没夜的研发努力和不断探讨总结下,他们开发出燃油动力四旋翼无人机,其在有效载荷30公斤的条件下续航2个小时,成功破除了多旋翼无人机的有效载荷与续航时间的科研壁垒。
2015年马靖东注册成立了致力于先进民用无人航空器开发的“西安冰果创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获得150万元的投资;5个月后,又获得西北最大天使投资机构“西科天使”500万元注资,公司开发的燃油动力四旋翼无人机也获得了业内人士和客户的认可,签订了1500万元的无人机国际订单合同,目前市场估值7000万元。在飞行器研发的梦想路上,马靖东开拓出新高度。
问:你在大学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在大学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我想学的知识,结交我想结交的朋友!我从小就对飞机充满着好奇和渴望,报考大学的时候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飞行器设计专业,并在大学期间有幸加入了西北工业大学航模队这个优秀的集体,让我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参与了实践活动,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问:在大学哪个阶段,你对自己的规划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答:我曾在高中就想象过自己的大学生活,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应该是特别有激情,有活力,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实际中,我也把我的大学生活过成了这个样子——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类科技竞赛,走出学校的大门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为以后的成功多做些准备。大一时,我曾说:从没想着学校试卷上的成绩会给以后的发展带来什么,我只要在大学这个平台上做自己想做的事。
问:在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中,你不仅在学校是佼佼者,还从全国优秀大学生中脱颖而出,你认为自己是如何胜出的?
答:能在全国大学生中得到这个荣誉,源自选择了我最喜欢的东西当作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