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一带一路”与供给侧改革走出边缘困境

2016-07-29谢俊陈丽燕王宇陈包

商场现代化 2016年19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云南一带一路

谢俊 陈丽燕 王宇 陈包

摘 要:云南是“一带一路”南线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少数民族经济是云南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战略的构建,以及当前供给侧改革为云南少数民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文章通过对少数民族经济的概述并建立文化产业“创意增值模型”,重点论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借力“一带一路”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出边缘困境,实现云南省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云南;少数民族经济;供给侧改革

一、背景介绍

云南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国家的重要战略规划联系密切,如当前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精准扶贫政策等等,都反映出云南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重要性。然而,由于云南所处的地理位置和云南在地理环境上的特点,致使云南省少数民族经济远离经济核心区和大市场,经济活动的分散等等因素,使云南的少数民族经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经济辐射的边缘区,云南少数民族经济容易陷入一种边缘困境之中,形成低水平的均衡;首先,云南少数民族以乡村经济为主要形式,同时分布有一些资源型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是云南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民族地区矿产、旅游和民族文化资源虽然极其丰富,但是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创新还处于低层次的阶段,发展文化产业是云南少数民族经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对少数民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优势产业的必要举措,供给侧改革不仅能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同时也能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云南少数民族经济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联动作用,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过剩产能的转移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下面将重点分析云南少数民族经济如何借力“一带一路”战略与供给侧改革的外部性机遇,走出发展的边缘困境。

二、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困境

1.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制约了其融于“一带一路”战略

乡村经济制约生产要素的流动和生产力的提高。乡村经济具有封闭、规模小、低层次和自给自足的特点,由于从生产、分配、交换到消费这四个环节都可以在一个封闭的经济环境中完成,因此这种经济形势制约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民族地区与外部的经济联系。“一带一路”战略的一个落脚点就是要实现区域内部以及跨区域间的资源有序和自由地流动,降低物流、人流的成本,促进资本、劳动、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基于此,首先,民族内部有限的市场需求不利于民族内部的经济资源与外部的相互流动,外部经济因素的进入也存在一个高成本和低收益的现实问题;其次,由于云南独特的自然和地理特征,境内多高山,坝地面积狭小,这在某种程度上就造成了一个地理空间上不可接近性。根据刘易斯的理论,“可接近性是一种资源,可接近性对刺激经济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世界银行2009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也认为“经济活动集中地区和落后地区的距离是主要的特征。如何帮助公司和工人减少与经济密集区的距离是政策面临的挑战。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降低交通运输成本,从而促进劳动力流动,正是政策的主导机制。”所以完善的基础设施是降低不可接近性的重要前提。其次,乡村经济体系内部,农牧产品种类虽然丰富,但不集中,难以形成规模,再加之土地集中程度比较低,农业生产会增加无效劳动时间,造成低下的劳动生产率,而人口的居住分散还会增加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不利于形成产业规模和发挥集群效应;最后,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受教育范围和程度严重偏,劳动力素质低下。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最终要靠劳动者消化吸收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劳动力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所以劳动力素质的低下不利于生产技术的推广和传播,这都将制约少数民族融于“一带一路”战略。

乡村经济是典型的短缺经济。从乡村经济发展的过程来看,在较长的历史时期,乡村经济都处于一种小规模、不连续、低水平的循环之中,民族地区乡村经济的参与者主要是少数民族。首先,他们生产的产品要满足其自身的生存需要之后才能将有限的剩余产品用于市场交换,农业产出的有限,制约了交换的规模;再加之农业生产受气候、土壤、地形等外力因素的影响较大,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市场上商品的供给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性。产出的低下与供给的较大波动性相叠加,由此造成了乡村经济的供给不足;其次,供给与需求密切相关,由于少数民族地区消费水平低,市场需求有限,低消费难以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所以,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经济为主导的经济类型的宏观背景下,供给侧改革首先要解决的是商品的短缺问题,其实是层次问题,这是少数民族地区与中东部地区供给侧改革的不同之处。

2.云南中心城市对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省会城市经济辐射作用不明显。大中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是一个省的的经济文化中心,它对周边地区经济的辐射,是带动一个城市所在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于与其距离较近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相对于与其距离较远的地州来说更加明显,如玉溪、曲靖,由于距离昆明距离比较近,经济发展水平在云南全省排名也是靠前的,而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滇西北和滇西南,经济发展则比较滞后,经济发展的边缘困境在这些地区表现的尤为明显,在自身远离省城昆明的不利条件下,这些身处经济辐射边缘区的区域,市场受到了限制,有限的市场需求反过来制约本地区的资源开发,低收入的现状很难依靠这些地区的自身力量得到提高,因此,在经济发展外力作用不明显的条件下,经济辐射有限的边缘区域极易陷入低收入水平的“贫困陷阱之中”。所以,在边缘困境作用明显的区域同时也是贫困人口集中的区域。

地理环境的封闭弱化了中心城市与省内各地州之间的经济联动。快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是区域间经济联动的必要条件,虽然近些年云南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云南交通网络发展的滞后,仍然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一大瓶颈。云南的少数民族多分布于滇西、滇南以及滇西北距离昆明较远的地区,由于云南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境内多高大山脉,地理环境的封闭使昆明市与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地州联动作用受到很大的限制。目前,云南是全国少数几个没有建成系统的高铁网络的省份,运输网络主要还是以传统的公路运输为主,只有少数几个地州有普通铁路直达昆明,其余地州只能依靠公路与昆明相连接,这种局面制约了运输规模的扩大以及运输效率的提高,并由此形成了高的运输成本。同时,多山的地形,导致交通线路建设的长周期和高成本,也制约了政府对道路交通的投资,这些因素,都会弱化昆明与省内各地州的经济联动。因此,加强昆明其他地州之间的交通建设(如高铁网络),拓宽路网,减少人员和物质的运输时间,对于突破这种限制至关重要。同时云南地州也要加快城镇化进程,形成小的区域性经济辐射中心,加强与省城昆明的联动。

3.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不适应“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

资源型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关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库兹列茨对此早有论述,根据他的观点,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是实现资源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即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以生产率的提高为取向。根据传统的增长理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Y=A·KβL1-β,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要素的投入,因此要保持一定的增长率,就要尽可能地增加投资来提高GDP增长率;仅仅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驱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是一种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高的投资率很容易造成产能过剩,同时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是相违背的。首先,民族地区有限的劳动力与资本供给,难以维持高的投资率;其次,生产要素的投入会面临一个边际报酬递减的现实问题,即当要素投入达到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临界点时,再继续投入生产要素会得不偿失。然而,炼铁、电解铝和铜冶炼等这些资源型行业是云南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显然这些产业已经不能够适应“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数据显示,仅2013年全年年亏损额最大的十家企业中,有4家来自于大型资源型企业。其中,云南有两家,分别是云南铜业集团和云南锡业集团。除了价格一路走低的因素外,产能过剩是造成资源型行业严重亏损的重要原因,过去那种靠短期刺激经济的方式已经不能让产能过剩行业走出低迷,资源型产业大多已经处于供给老化阶段,如不进行产业内部的优化,亏损还将继续下去。“一带一路”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实现过剩产能转移,在与沿线国家开展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创造外部市场对资源型产品的市场需求,从而帮助消化我国过剩的产能,如规划中的昆明与瑞丽的高铁线路,昆明至越南河内的高铁以及已经开工建设的昆明至泰国的高铁都可以帮助消化云南过剩的产能,同时也可以产生正的外部效应。

具有民族内涵的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云南是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具有代表性的有丽江的纳西古乐、大理白族的扎染技艺、香格里拉的藏族黑陶以及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等。文化产业是创意性的产业,同时也是边际效用递增产业,文化产业的核心在于文化创意的生成,而其发展的关键在于创造性与文化特殊性。下面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创意增值模型来说明创意如何推动产业增值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假定(1)文化商品的供给短期不变,创意所推动的商品效用不断提高;(2)创意水平与文化商品价格成正比;(3)用U=U(X)=A·X2(A>0,X>0)这一函数式来表示严格单调递增的效用函数;(4)A值越大表示创意水平越高。

如图,当创意水平处在TU1时,Q1所对应的价格水平为P1,同时需求曲线处于AD1位置,供求均衡点在A1;当A变大即创意水平提升时,效用曲线变为TU2,Q1所对应的价格上升至P2,同时价格上升不会引起需求降低,反而导致需求曲线由AD1向右上方平移至AD2,供求均衡点由A1移动到B1点,其余以此类推。综上,根据模型,系数A所代表的创意水平在文化产业的增值过程中起关键性的作用,是文化产业增值的驱动力。因此,通过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意水平来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合理途径。

4.制度、教育以及医疗供给的长期缺乏成为发展障碍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缺乏制度保障。云南贫困人口较多,除了自然的原因外,贫困问题也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长期缺乏有效的制度供给有关。好的制度供给可以规范人的行为,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所以制度供给对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好的制度只有与传统文化因素相适应才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由于云南民族众多,风俗文化的地区性差异显著,这在某种程度上会限制制度的适用范围。要使云南少数民族经济与“一带一路”战略形成良好的联动机制,必须建立健全市场制度,如明确的产权制度、清晰的契约制度、灵活的金融制度和充分的保险制度,只有强化制度供给,少数民族地区才能更好低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所带来的外部机遇,减少与域外的不适应性,提升经济的运行效率。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与医疗供给严重不足。由于各种限制性的制度,商业资本无法进入到教育与医疗的领域,这一现象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尤为明显,在少数民族地区,资本更多是进入生产性行业,而不是非生产性领域。再者,优质的教育资源无法配置到这些地区,造成人力资本的长期缺乏,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另外,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比较之后,医院硬设施与发达地区差距巨大,医疗供给不能满足需求的现实长期存在。要解决民族地区教育与医疗供给小于需求的问题,就需要政府取消供给抑制政策,让商业资本进入这类领域,提高少数民族的人口素质,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这也是少数民族地区乃至云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直面的问题。

三、云南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根据云南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首先,云南少数民族经济要借力“一带一路”战略和供给侧改革政策,必须减少乡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障碍,增强乡村经济系统内部与外部市场的联系。要增强内外联动,必须有快捷高效的运输体统与运输网络,少数民族经济内部要利用当前国家出台的精准扶贫政策,发展集约型农业,提高人口居住密度,降低交易成本,增强内部经济活力,提升乡村经济的规模和层次。同时,政府要加强引导,根据民族地区乡村经济的供给短缺和市场需求状况,鼓励轻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转移部分剩余劳动力,解决乡村经济供给不足的问题。其次,充分发挥省城昆明的区域辐射作用,以全省正在建设的高铁网络为契机,构建多渠道、高效率、低成本的辐射带动网络,促进资源向民族地区流动,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开拓新的市场;第三,优先发展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适当减少和淘汰落后产业,引导资源由效率低的传统经济部门向效率高的部门转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创新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提升文化创意水平,注重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如加强与企业及昆明高等院校的合作,引进外部资本和人才),不断提高文化产业的新意和创意,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促进产业增值。最后,为了提高少数民族利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经济和把握机遇的能力,应该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力度,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和医疗事业发展,增加教育与医疗的供给,提升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维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同时,由于教育与医疗是商业资本进入门槛比较高的行业,要解决这些行业的供给不足必须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滞后实际,加强制度建设,引导一定规模的商业资本进入这些领域,适当降低行业门槛,提高教育和医疗的供给水平和供给质量,这也是当前供给侧改革的重点。

参考文献:

[1]郑长德.不发达地区如何突破核心--边缘困境[J].区域经济评论,2013:15-22.

[2]刘易斯[美].经济增长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

[3]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

[4]蔡尚伟,温洪泉.文化产业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谢俊(1990- ),男,汉族,湖北汉川人,云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陈丽燕(1991- ),女,汉族,河南封丘人,云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王宇(1992- ),男,汉族,湖北鄂州人,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陈包(1991- ),男,土家族,贵州沿河人,云南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云南一带一路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
2015年9月云南节庆一览
「云南山娃」
云南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