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2016-07-29张秀敏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企业的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为了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企业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策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能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让员工将自己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利益结合在一起,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本文就是针对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展开分析,研究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并着重阐述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激励理论;企业管理;运用;分析
21世纪以来,随着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单单是技术层面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作为企业的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只有发挥其内在的潜质和能力才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有利于激发员工潜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良好健康发展。因此,在企业管理中,有效的应用激励理论是企业管理者需要重点研究和实施的一件事情。
一、激励理论概述
1.激励的定义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动机和内在动力,让人的内心保持激奋的状态,鼓励人向预期的目标去努力和前进的过程。激励的主要要素包括动机、需要、外部因素和行为。在管理中通常所说的激励是指管理者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对人的需要加以利用,刺激被管理者的动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不断朝着目标努力实施的过程。
2.激励理论的表现形式
(1)内容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是指管理者要对员工的心理需要进行考察,以人的需要和心理动机为研究对象的激励理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和赫兹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一是生理需要,指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如食物、水等。例如当人长时间处于饥渴状态,首先他需要的就是水,但是当其满足之后,水就已经不是他的第一需要,随之而来的就是更高层次的需要了。二是安全需要,这种安全需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避免自己身体受到伤害的需要,另一方面是避免自己情感受到伤害的需要。这种安全需要自社会生活中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生命安全、劳动安全等等。三是社交需要,马斯洛认为人是一种群体动物,人的生活和工作都不可能是以单独的形式而存在的,因此人需要有朋友,进行社会交往。四是自尊需要,主要包括自尊和被别人尊重两方面。自尊是指自己的自尊心,被人尊重是指因为自己的工作成绩或者社会地位、人格魅力等得到其他人的尊重,可以概括为是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威望和地位等方面的需要。五是自我实现需要,也是马斯洛层次需要理论中最高层次的一个需要,这个需要说明人不仅仅是经济人,不单单是为了谋生而去工作,更是为了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实现自身理想的需要。而在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中,他认为激励因素包含两种,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的满足既不能够让员工满意,也不能够让员工不满意,它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让员工获得满意,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让员工更好的工作。内容型激励理论对于管理者而言,员工的需要是多层次的,管理者要根据员工不同的层次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激励,才能够得到良好激励效果。
(2)过程型激励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是指以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为研究对象的激励理论。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弗鲁姆的期望效价理论和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期望效价理论理论是指人在想要满足一种需要时一定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还没有实现时,表现为一种期望,同时这种目标对于个人而言又是激发个人努力工作的一种动力,而激发这个动力的大小取决于目标价值的大小和期望值的高低。简单言之就是目标价值越高、期望值越高,激发员工工作的动力也就越大。而亚当斯公平理论强调的观点是人工作的积极性性不仅受到报酬水平的影响,还受到报酬是否相对公平的影响。我们可以这样进行理解,在一家企业内,同样一个岗位的两名员工,一名员工每月的奖金是500元,另外一名由于与领导的私人关系甚密,每月的奖金是1000元,在这种情况下,拿到500元奖金的员工就会觉得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对于工作的积极性也会降低,而这种激励完全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因此,过程型激励理论对于管理者而言,在选择激励方法时,要能够从员工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员工期望值高的项目,并在进行激励的时候要注重公平。
(3)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主要是研究如何改造和转化人的行为,将消极的工作状态转变为积极的工作状态,以期达到预期的目标。其实现方法主要由四种,一是正强化,正强化是指在某种行为发生之后,可以采取物质或者精神奖励肯定员工的工作行为,让员工收到刺激,感知到在企业内部进行这种行为会获得奖励的,从而促进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二是负强化,负强化是指不好的不被提倡的行为还没有发生之前就提前告知员工这种行为出现后可能引起的后果,从而避免人们出现这种不符合工作要求的行为。三是惩罚,顾名思义当违反工作行为的要求出现,作为企业管理者必须给予相应的惩罚,以儆效尤,让员工意识到这种行为的出现是不被企业所允许的,从而尽量减少这种行为。四是衰减,它指的是员工对于原来可以接受行为的强化,由于一段时间的强化,已经在企业中起不到足够的作用了,就慢慢的衰减消失了。
二、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1.考量员工的不同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措施
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要明确认识到每个员工的需要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企业管理者要考量员工的不同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激励措施,才能获得良好的激励效果。例如有的员工有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那么企业管理者就要根据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将一些适合他的工作交于他去做,对其进行适当的放权,让其能够发挥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企业还要为其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让员工能够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让其向着个人发展目标而进行努力。而有的员工有对公平待遇的需要,那么作为企业管理者就要提供完善的竞争平台,否则一旦企业管理者任人唯亲,员工具备相应的能力却没有得到重用或者得到相应的报酬,自然而然内心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影响其在工作中的表现,降低其工作效率。因此企业管理者一旦发现员工有对公平待遇的需要,就要为员工创造公平的竞争平台,严格的制定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如工资、福利、职称等都要有严格的评定标准,让员工心理获得平衡感,从而愿意为企业全身心的投入,贡献自己的热情和力量。除此之外,企业管理人员还要充分认识到员工的性格特征,将其进行准确划分,对内向型员工和外向型员工采取不同的管理态度。因为每位员工都有着不同的需要,在这种不同需求驱使下,员工产生的工作行为也不一致。作为企业管理人员要能够了解员工的实际情况,考察员工的不同需要,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激励手段。
2.疏导员工不良情绪,提供心理保障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下,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多,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压力等,有的时候让员工内心及其崩溃。作为企业管理人员如果不能够帮助员工将其内心积压的不良情绪疏导出来,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的话,员工就不能够安心踏实的进行工作,就更别提发挥自己的潜能了。因此为了疏导员工不良情绪,为员工提供心理保障:首先企业要完善福利制度,为每个入职的员工正常缴纳五险一金,让其能够安心为企业进行工作,不必担心自己一旦遇到问题,没有保障。五险一金在很大程度上犹如一颗“定心丸”,对于员工而言有很大的激励性。其次是要完善休假制度,休假制度本身就是我国劳动法所规定的内容,但是我国有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根本就没有切实的落实休假制度,不仅在法定节假日不给予员工休假,甚至还强制员工进行加班。在这种状态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越来越低,工作热情也锐减。因此为了激励员工,企业必须完善落实休假制度,不仅要保证法定节假日的正常休息,甚至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企业状况带领员工出去旅游度假等,从而满足员工对于休假的心理需要。最后签订劳动合同和资遣合同,当员工入职后,为其签订劳动合同,能够让员工心理觉得踏实,为员工提供心理保障。同时对于企业也是一种约束,企业不得无缘无故辞退员工,这也保证了员工的合法权益。而资遣合同的签订,既能够让觉得自身工作没有保障的员工尽心尽力的为企业进行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还能够在员工年龄偏大或者能力欠佳被辞退时获得一定资遣费,安抚员工的情绪,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提高工作满意度,构建良好的工作氛围
在管理学中,工作满意度通常是指员工对于所做工作的满意程度。为了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对企业管理者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企业管理者要为员工设计出有吸引力,员工觉得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从而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其次企业管理者要为员工创造一个安静宽敞的办公环境,在企业内部配备良好的办公设备、舒适的食堂环境,甚至休闲娱乐的空间等。因为优良的办公环境能够让员工工作的舒心,提高其工作效率,还能够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激发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如果在资金允许的条件下,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班车,让员工能够更加方便的上下班,这对于员工来讲绝对是一大吸引力。最后企业管理人员要构建和谐友好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让员工在良好的工作氛围内进行积极的工作环境。
三、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和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管理中都注重激励理论的实施与运用。为了能够更高的运用激励理论,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管理的相关人员必须对激励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并针对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针对性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为员工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并积极探索更多适合企业运用的激励方式,从而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黎明,耿晓钢.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企业研究,2013,16:90-92.
[2]王培玉,傅勇.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J].企业经济,2011,07:39-41.
[3]蔡新秀.激励理论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12:91-92.
作者简介:张秀敏(1986.10- ),女,汉族,江苏吴江人,本科学历,中达电子(江苏)有限公司专案管理,研究方向: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