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握新形势下改革发展脉搏

2016-07-29杨佳斯

2016年2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法治国家

杨佳斯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式,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我们要想在未来十年里迅速提升整个国家综合实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要勇往直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握新形势下改革发展的脉搏。

一、充分认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意识形态是维系、支撑统治执政的思想体系,它可以证明统治、执政的合法性、有效性。毛主席曾说过: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是这样,建设、改革同样也是这样,我们要建设一个国家首先是在思想意识上把它建起来,然后用这个精神去统领全党全国人民。

(一)历代党的领导人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工作

邓小平同志20世纪80年代提出“两个文明”,并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建设要“两手抓”。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其中之一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告诫我们意识形态问题要在发生的初始阶段解决。胡锦涛同志提出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强调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指出,经济建设是我们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想顺利向前推进就要搞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意识形态工作对社会意识发展极为重要。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历史。社会主义要想最终超越资本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缺一不可。

其次,意识形态工作对维护国家安全极为重要。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是指经济安全,如今我们处在信息化时代,面临新的安全问题,即意识形态安全。在网络普及的当下,如何确保意识形态安全是个重大问题。

最后,意识形态工作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极为重要。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有三个层面:即物质层面、制度层面、思想文化层面。未来的中国能不能在国际上有话语权,能不能贡献给世界一套思想体系,实现文化复兴、思想复兴,都要靠意识形态工作来完成。

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我们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党执政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

(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顺应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客观需要,也是打赢意识形态领域主动仗的迫切需要。我们要确保人民群众坚守马克思主义这块主阵地,认清敌人的真实面目,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二)根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知,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抵制“社会主义发展遭遇挫折,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动摇”的摇摆心态。纠正“马克思主义信仰已经过时,客观现实问题难以解决”的错误观点。校正“党内存在腐败现象和庸俗之风,马克思主义信仰没人信”的极端观点。

(三)强化“马克思主义”主阵地意识,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

认真学习,要武装不要包装,掌握先进的理论。树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做理想信念的捍卫者。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指导实践,当不辱使命的践行者。旗帜鲜明地与反马克思主义作斗争。

三、深化改革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写好二篇“大文章”

未来的十年里,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闯过二个关口,做好二篇“大文章”:

(一)第一关是市场关

要闯过这个关,就要做好“坚持和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篇“大文章”。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概进行改革。

1、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加强宏观调控,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线,上线速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出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出发,经济发展从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技术创新转变,从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依靠综合优势转变。

2、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新突破。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督,财税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以创新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强调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3、促进农业现代化。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推进农村改革,坚持承包责任制基本经营制度不变,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二)第二关是国家治理关

要闯过这个关,就要做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这篇“大文章”。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们的战略目标,也是我们要掌握的工作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开展四项改革。

1、党的制度改革。我们党是执政党,要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本身要做很大的改革。执政时,过去偏重于管理,现在要转为偏重于治理,不断地改革。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发挥整合作用。

2、政府改革。进入国家治理时代,政府起着重要作用。有几件关键的事情要做。政府要转变职能,不能管得太多;进行机构改革,实行大部制,优化职能;加大事业单位改革,去行政化;加大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

3、司法改革。做好国家治理,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做到法治。法治就要公正,依法办事,依法治国。使司法能够依法、独立、公正的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强化法治的独立性。

4、基层改革。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的社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和在华境外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引导它们依法开展活动。

恩格斯讲,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们要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要加强理论思考。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改变,将改革成果惠及全体百姓,同时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到社会各个领域。(作者单位:中共阜新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法治国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把国家“租”出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