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私人收藏家的奇异史

2016-07-29陈杜梨

世界博览 2016年13期
关键词:盖蒂教皇汤普森

陈杜梨

导语:尽管艺术品可以作为货币流通让收藏者的动机非常复杂,但是对于艺术品的热情还是藏家最重要的因素。

稀世珍宝“光之山”又进入了众人的视野,最近,印度国内人权组织要求英国归还伊丽莎白女王王冠上的这颗巨钻。“光之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04年。这颗钻石产于印度可拉矿山,后成为莫卧儿帝国的珍宝。后来几经辗转,直至19世纪,锡克王国国王兰吉特·辛格将它再次带回印度。后来的锡克国王达立普·辛格将这块巨钻送给英国。感谢英国在战争中对锡克王朝的支持。去年的时候,巴基斯坦的一名律师就向其法庭请愿,要求取回钻石。英国首相卡梅伦2013年访印时,也曾遭遇归还钻石的诉求。卡梅伦坚称英国不会归还“光之山”。卡梅伦表示,“如果答应了印度的要求,未来将会发现大英博物馆将空空如也”。

《拥有:私人收藏家的奇异史》一书的作者埃林·汤普森明白卡梅伦的意思,不过并不买账。汤普森自称是“美国唯一的艺术犯罪学教授”,她的这本书描述了古物收藏家们的痴迷史:他们的底线,对自己行为给出的理由,他们塑造的鲜明形象,还有身后留下的政治问题。同时《拥有》也是一本理解艺术和收藏家之间的关系的著作,收藏品不仅体现了其拥有者的名誉和骄傲。当所有的古物都是抢劫来的时候,你抢劫的东西就代表了你本人的品味。

汤普森在历史上发现了大量的例子。公元前200年,古希腊文物已被罗马古董收藏家视为过去的文化遗迹而备受推崇,这些人把收藏它们当作自己贴近历史的方式,同时也是公开的展示行为。公元一世纪的作家昆体良确信收藏家正在到处搜罗被高估的“杰作”,为的是体现自己出众的品位和满足自己卖弄的欲望。

当然了,展示自己拥有的财富和艺术品,也有政治价值。同时权力有助于收藏,在中世纪,那些收藏“异教徒艺术”的收藏家必须有足够的影响力,才能不被当局责难,到了18世纪,收藏家们还有高高在上的地位,好像这地位意味着他们看到的并非艺术品的色情意味。汤普森的博学多才在此显露无遗,比如,她在书中讲了教皇哈德良六世的故事,这位教皇公开谴责具有色情意味的异教偶像,并且封锁了通往梵蒂冈藏品的每个入口……除了他卧室里的那个。

收藏史这部社会史的侧面,这扇通往过去的窗口也展现了我们对艺术的感情。博物馆充满了被“归为”某位艺术家名下的作品。汤普森指出,几个世纪的大量伪造和对历代作品的“复制”可能让博物馆的藏品很丰富,但是这其中隐藏着很多的问题,引发问题的还有收藏家冒险越过边境“挽救”艺术品的行为,这经常导致国际紧张局势。当然了对于艺术品收藏来说还有最糟糕的,那就是艺术品被丢弃和销毁,比如,塔利班武装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下达了毁灭阿富汗境内所有佛像的命令。

尽管艺术品可以作为货币流通让收藏者的动机非常复杂,但是对于艺术品的热情还是藏家最重要的因素。比如说意大利教士皮埃特罗·巴尔博,也就是后来的教皇保罗二世,他的绰号的是“哭泣的玛丽”,这一绰号源自他的一个习惯,如果他看中了一件艺术品就会一直哭,直到对方放弃物品让给他为止,保罗教皇对自己的行为一点都不觉得羞愧。

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收藏家伊莎贝拉·德·埃斯特(1474-1539)。精通希腊语和拉丁文,并在音乐、舞蹈和修辞学方面有很好的造诣。像她父亲一样, 是一位热心的艺术收藏家。她的收藏不止于绘画和雕塑, 也涉猎陶瓷,玻璃器皿, 珠宝首饰, 贝雕 奖章, 经典文稿, 乐谱和乐器。伊莎贝拉·埃斯特在听到凯撒·波吉亚入侵了乌尔比诺,推翻她妹夫的统治之后,立即写信问波吉亚是否介意送她一些乌尔比诺宫殿里的几个雕像,那是她早就喜欢的。

20世纪的保罗·盖蒂在1938获得了拉斐尔作品《洛雷托的麦当娜》,而他的原主人被纳粹谋杀。传说,盖蒂因为和纳粹国关系“亲善”而获得了以超低价进行收购的机会。而这也成为盖蒂收藏事业的第一桶金。

虽然收藏的历史中有不少黑暗的部分,但是希望是永恒的,比如说,奇妙的占有的激情就促成了这本有趣的书籍的诞生。

猜你喜欢

盖蒂教皇汤普森
A Brief History of Rome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亲吻修女前,教皇提出警告
卷首语
花瓶里的钥匙
“60分汤普森”一战封神
石油大王家族绝情内讧,父子大战没完没了
教皇演讲遭蜘蛛“骚扰”
米开朗基罗和教皇尤得乌斯二世(连载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