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团校要变团内“党校”?共青团改革“箭在弦上”
2016-07-29
历次共青团改革都提出克服行政化、加强基层建设等,
但“行政化”、“机关化”等问题依然长期存在,要充分认识到
共青团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组建于1985年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今年9月或许要迎来他们的“绝版”本科生。
据《南方周末》报道,多个消息源证实,这所有着“培养国家干部的摇篮”之称的学校,将逐步专注于培训团干部,在团内职能将类似于中央党校。
而今年5月9日,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曾在讲话中表示,优化机关职能和机构,是共青团中央此轮改革的目标之一。
近日,多地团委传达学习了《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精神,这意味着,定位于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共青团,即将开始重大改革。虽具体内容尚未公开,不过从公开报道中,改革的动向已经初见端倪。
两块牌子,一套机构
“现在对改革的误解和过度解读较多。”一位共青团系统人士介绍,这类过度解读包括,一些媒体将团的改革与人事安排、干部成长结合在一起,其实,对共青团的改革应该放在群团改革的大背景下去看待。
群团组织,是“群众性团体组织”的简称。中央编办网站中国机构编制网显示,中央编办管理机构编制的群众团体机关包括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等共计22家。
2014年底,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的通知。2015年7月,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了群团工作会议。会上习近平提出,必须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变化,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群团组织要增强自我革新的勇气。
据此,2015年底,经中央深改小组审议批准,上海、重庆两地着手群团改革试点。而两地的共青团改革中,都涉及了团校的职能定位。
今年1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研究员李伟到重庆团校考察,后来他曾撰文提到重庆团校党委书记黄捷的苦恼:因为硬件资源的投入不足,学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会不自觉聚焦学历教育,而团校职能就很难充分发挥,“大家已形成共识,一定要新建一个团校,凸显团校的政治属性。”
目前各省团委都有直属团校,对团干进行培训,一些团校同时开展了学历教育。重庆团校的另一块牌子就是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专科学历教育,上海团校也挂了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牌子,学历教育有专科也有本科。
而在这次改革中,上海、重庆都已明确剥离团校的学历教育功能,以便于团校专注于培训团干这一“主业”,强化其干部教育培训基地、青少年工作理论研究和智库的功能。
据该校官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共青团中央直属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学校,在1948年创建的中央团校基础上,于1985年命名组建,并在2012年起由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共建。“意思就是在业务上归教育部管,和团中央只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经费也是由财政部来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一位老师说。
中青院与中央团校是“两块牌子,一套机构”,历任校长均由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兼任。目前,中青院也同时承担普通高等教育与共青团干部培训的双重职能,多数院系按照普通路径招收本科及研究生;而“中央团校教育培训学院”则为各级团干部提供培训。
据财新网称,培训学院与中青院其它院系的交流有限。双方分别进行招生工作,而培训学院的师资多数为外部延聘。
与团中央相关的改革方案虽尚未公开,但紧随上海、重庆试点,顺理成章地会涉及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改革。今年4月22日,该校发布公告:“为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共青团改革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学校正在着手论证深化改革的方案”。
而据中青院的一位老师介绍,中青院已决定在近期召开教代会讨论改革方案,学校将提出几个方案供老师们讨论,一是缩小本科招生规模、裁撤部分专业,二是脱离团中央,划归教育部独立办学,三是整体划入某一所大学,四是撤销本科专业。
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现象
虽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何去何从尚无定论,但团中央的改革已经箭在弦上。《南方周末》称,团中央的改革方案正式发布时间也许不会太久。
团中央领导机关显然意识到了改革的必要性,去年10月9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刊发署名为团中央书记处的文章指出,不改革创新,可能失去组织存在的价值。
今年4月18日,团中央在京召开常委扩大会议,4月19日又召开了机关改革动员会,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出席会议并作动员讲话。
据参会者回忆,秦宜智在动员会上主要从“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等方面进行阐述。在“改什么”环节,秦宜智将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列为改革的重点。这“四个化”是今年2月,中央第二巡视组向团中央反馈去年专项巡视意见时指出。
在共青团的“四个化”问题上,“机关化”居首,“行政化”紧随其后,在相关学者看来,这些问题是日积月累形成的。
团中央一研究人员认为,从领导体制、工作方法、干部管理、经费使用上,共青团都在“参公管理”的名义下与党政机关趋同。而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吕福春通过对共青团历史的研究梳理认为,虽然共青团被定位为群团组织,但其本身有准政党、准政府、第三部门三种特性,是一种“复合型”社团。
中国共产党章规定,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是中国共青团最重要的价值,决定了共青团具有准政党组织特性。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共青团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团的活动,如生产、扫盲活动等,让它有了参与管理型的准政府特性。同时,共青团协助党政机构对青少年工作进行管理,维护青少年利益,这也显示了共青团的准政府特性。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有青少年管理机构,其中118个国家和地区有青年部,48个国家有青少年部,而我国政府序列没有相关部门,工作实际由共青团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