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技能抽测以后的冷思考

2016-07-29徐年华

江苏教育 2016年29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大赛实训

徐年华

专业技能抽测以后的冷思考

徐年华

为了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江苏于“十二五”期间在全国率先试行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制度,明确了三年试点、“十三五”全面实施的总体部署。除了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外,体现职教特色的专业技能也被纳入重点测试的内容。然而两年的专业技能抽测情况不容乐观,需要我们职教人认真反思,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真实反映中职生的技能现状,借助学业水平测试努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教学质量;专业技能抽测;学业水平测试

一、审视抽测,从数据分析中追根究底

(一)专业技能测试情况

2014年8月和2015年9月由江苏省职教学会牵头组织了两次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测试。现以2015年两个大市的机电一体化项目抽测情况为基础,简要分析专业技能测试的现状。

参与抽测的A市总体情况:涉及职业学校8所、机电项目2013级学生935人(其中中职902人、高职33人);应有32位学生参加抽测,实际参加抽测的学生数为23人。该市共有考核设备28台,安排的测试基地有YL-235A设备7台,功能完好,平时使用率一般,主要用于省市技能大赛训练。备用件准备充分,能够保证正常的技能训练和抽测。

本项目A市被测学生技能测试成绩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和分数段分布统计(以10分为单位)如下:

参数参测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60~69.9 50~59.9 40~49.9 30~39.9 20~29.9 10~19.9数值23 66.5 14.5 46 3 7 8 2 2 1

参与抽测的B市总体情况:涉及中高职职业学校13所、2013级学生1040人(其中中职628人、高职412人);根据省公布名单共有57名学生参加抽测(其中中职37人、高职20人)实际参加抽测的人数共43人。该市共12台考核设备,抽测基地6台设备完好。

本项目B市被测学生技能测试成绩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和分数段分布统计(以10分为单位)如下:

参数参测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80~89.9 70~79.9 60~69.9 50~59.9 40~49.9 30~39.9 20~29.9数值43 83 27.3 49.6 1 2 8 6 19 5 2

综观A、B市的抽测过程发现: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其中有6所学校没有准备绝缘鞋,而是由测试基地临时提供;学生能够在设备断电的情况下进行电路连接,设备通电之前举手示意,请监考老师检查,没有出现安全事故;在操作过程中有50%左右的学生规范意识不强,工具摆放及工位周边比较凌乱;40%的学生熟练程度不够,表现在安装进度不快、皮带运输机安装高度与机械手高度不协调、PLC及变频器接线出错、气路与电路走线不合理;只有30%不到的选手能进入到硬件调试及程序设计环节,不到20%的选手具备个别功能调试能力,仅有极个别选手能够完成给定的工作任务;近一半学生不会使用万用表进行检测。

(二)专业技能抽测反思

1.抽测项目与学生训练项目不尽一致。专业技能抽测绝大部分参照的是江苏省技能大赛的项目,这与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实训教学计划不一致,也与劳动部门的中级工技能鉴定的要求不一致,这直接导致了抽测没有达到检测技能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两年的抽测也发现了一个亟需重视的问题:技能大赛中这些引领技能教学的项目为何迟迟不能惠及每一个学生?其实这也正是省抽测专家出此类考题的目的之一:全面了解技能大赛项目在各职业学校的普及程度。

2.实训设备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参与抽测的两市实训设备合计40台,本届抽测学生1942人,生均台套数为0.02,远远低于省合格专业的最低标准,所以出现以上的抽测结果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据了解,其他不少抽测项目的生均设备数也较低,不能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

3.学校对技能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两年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全面测试与专业技能抽测相对比可以发现,文化课一次性合格率高达92%左右,而技能合格率较低,以上两市机电一体化项目的合格率仅有22%。考虑到技能大赛已历经8年,抽测也是第二年,且考核要求较低,这样的结果说明我们对体现职教特色的专业技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推测,即使采用与技能鉴定相似的考核模式进行技能抽测,其结果也不容乐观。加上现为试行阶段,省市对技能抽测的结果不反馈、不考评,当然也很难引起各职业学校的高度重视。

二、正视学测,以教学创新另辟蹊径

(一)优化技能测试方式

技能测试的目的是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学校技能教学管理水平,保证技能教学质量,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学习的职业精神,形成较高的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以及职业发展能力。

《关于建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意见(试行)》指出,专业技能测试的主要途径有:与职业资格或执业资格证书考核鉴定相结合,认定相应职业资格或执业资格鉴定成绩;与技能大赛相结合,按技能大赛的级别及成绩评定等级;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或应用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进行技能测试。

为期两年的专业技能抽测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问题:适切的测试内容有待进一步研讨确定;学校重视了对技能尖子生的培养,却忽视了中等及以下学生的全面培养;学校任教技能课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整体达不到培养较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学校实训条件无法满足学生实训需求,等等。

针对以上问题,要合理用好三种技能测试方式,从而真正反映出中等职业学校的技能教学管理水平和技能教学质量,具体策略有:

1.与职业资格或执业资格证书考核鉴定相结合。对接劳动部门及相关行业的技能鉴定、资格证书考试等等,将它们的成绩转换为技能学测的成绩。同时学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接轨,按照行业、企业岗位能力标准,以行业、企业的岗位实际能力需求为出发点,逐步实施学生毕业前的综合技能考核,根据当地企业单位的实际产品或能力要求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小组合作完成企业产品全真技能的操作。比如,建筑专业完成一间小屋的建造,机电专业完成一个照明、电机的综合配电控制或者一条流水线的控制,办公自动化专业根据用户要求完成一份精美的产品宣传的设计、排版、打印,服装专业用自己设计制作的服装完成一个毕业T台展示,等等。

2.与技能大赛相结合,按技能大赛的级别及成绩评定等级。与技能大赛接轨,除认定参加省市县技能大赛学生的成绩外,建议省教育厅仍然要切合实际,按照省技能大赛的最低要求定方案(测试方案)、定内容(试题库)、定名额(随机抽)、定考点(学校轮流,便于带动学校设施设备的均衡配置)、定评价(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测试成绩),以此放大和普及技能大赛的成果,带动学校的发展。

3.通过现场实际操作或应用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进行技能测试,与学生终身发展接轨。这是最为有效的检测职业学校技能教学管理水平和技能教学质量的方式,但其组织难度也是非常大的。现场实际操作或应用信息化综合实训平台能够考核中职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和方法。技能测试的内容不宜过难或过于复杂,但可以容量大一些,以考查学生对所学专业必备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创新技能提升路径

1.对接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加大专业师资培养力度,提升教师技能水平。目前中职校大部分专业教师都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岗位的,不仅缺乏教学经验,而且缺乏工作经历和实践能力。以本校为例,近5年录用的近60名专业教师中,90%是高校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的他们,直接面对本就不太爱学的一群中职生,根本无法适应。学校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带着任务到车间进行岗位实践,从对接岗位、了解工艺要求到适应岗位、熟悉生产过程,从掌握操作技能到高标准、高质量进行生产实践,这样既能把教师掌握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能锻炼和提升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经过企业实践锻炼的专业教师带着实用的技术再回到学校进行实训教学,就会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融入企业岗位的生产管理与质量管理情境,从而有效实现技能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学校要有长远眼光,不能因为师资、资金紧缺等原因忽视专业技能师资的培养。

2.对接技能大赛能力要求,强化学生“双基”训练,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强化学生“双基”训练,提高技能水平,这是培养中职学生适应现代化、信息化企业人才需求、对接技能学测要求的有效途径。技能大赛项目来源于实践,有着严格规范的比赛要求,对培养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都过硬的“双基”学生有极大的作用。理论知识是实践技能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只能是机械的操作,不能够在实际中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各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把大赛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有效推动大赛项目的普及化,省市也要一如既往地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专业技能的抽测和反馈,真正实现技能大赛的根本目的。

3.优化实训环境,提升教学效益。专业技能训练是目前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中职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更体现了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通过实践训练,既可以检测学生对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又可以提高学生在理论指导下的技能水平,更能使得学生直接对接将来的工作岗位。良好的实训环境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必备因素,它从根本上保障了实训目标的顺利和圆满实现。良好的实训环境包括:符合实训要求的设施设备、充裕的场地和耗材资源、校外合作企业强大的技术支撑、逼真的校内实训演练等。两年抽测结果的不理想,从数据来看,设备的短缺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因素之一。除了学校要高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外,省市可以在各级评审中明确一些专业必要的硬件、软件要求,以此确保学校拥有实训的基础设施设备和引领方向的先进技术。

4.建立有效的实训质量监控机制,为实践育人保驾护航。有效的学校管理和监控是保证学校技能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建立“教师实践锻炼质量监控管理机制”,这是有效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通过对教师下企业实践各个阶段的有效监控和评价,既可以保证教师安心在企业实践,又可以督促教师珍惜机会,尽快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达到有效指导学生技能训练的根本目的。其次,建立“以纲施教,以赛促教,以绩评教”的学生实训质量过程监控与评价机制。利用学校形成的校本化实训教材和实训手册来对学生实训的过程进行规范管理,通过劳动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的考核以及学校、县、市、省四级技能大赛的平台来实施质量监控,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的技能成绩和毕业前的综合技能测试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各职业学校要借学业水平测试的东风,进一步加强专业技能教学的管理,着力提高技能教学的质量,以优秀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来为中等职业学校正名,彰显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

G717

A

1005-6009(2016)29-0055-03

徐年华,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如皋,226532)副校长,正高级讲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大赛实训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之思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