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胱抑素C检验在肾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16-07-29董立志辽宁省铁岭县中心医院检验科铁岭112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2期
关键词:肌酐肾小球肾脏

董立志 辽宁省铁岭县中心医院检验科 (铁岭 112000)



血清胱抑素C检验在肾脏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董立志 辽宁省铁岭县中心医院检验科 (铁岭 112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析血清胱抑素C检验在肾脏疾病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择125例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健康体检者99例作为对照组,运用苦味酸法和免疫比浊法分别对两组的血肌酐(Scr)和血清胱抑素C(ScysC)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检测结果。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ScysCs和Scr水平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肾病综合征以及慢性肾衰竭组的血清Scr和ScysC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判断肾脏疾病肾小球损害程度时,可以将血清胱抑素作为比较重要的一个指标,并且还有助于评估肾小球滤过率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关 键 词:肾脏疾病 血清胱抑素C

肾脏疾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包括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竭以及慢性肾炎等多种疾病,当前临床上在对肾小球滤过功能进行判断时,有血尿酸、血尿素、尿蛋白以及血肌酐等诸多指标,但是这些指标的灵敏度较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将早期肾功能损伤情况完整体现出来。血清胱抑素C作为半胱氨酸蛋白酶的一种抑制剂,经肾代谢和过滤,可以将肾小球滤过率功能准确反应出来。因此,本文探讨了血清胱抑素C检验在肾脏疾病患者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25例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健康体检者99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中45例为男性、54例为女性,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为(43.5±8.1)岁;观察组中70例为男性、55例为女性,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为(43.7±8.2)岁,其中35例为慢性肾衰竭、40例为慢性肾炎、50例为肾病综合征。两组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仪器和试剂

选择贝克曼库尔特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选择相应的乳胶颗粒免疫比浊法试剂。

1.2.2 采集标本

按照常规方法,于清晨空腹状态分别采集两组3~5ml肘静脉血液,以3000r/min转速进行15min离心,对血清进行分离后,备用待测。

1.2.3 标本检验

在贝克曼库尔特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运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肌酐(Scr)和血清胱抑素C(ScysC)水平。

1.3 评价指标

血清Scr的正常值范围为44~97μmol/L,如果>97μmol/ L,则可以判断检测结果为阳性;血清ScysC的正常值范围为0.1~1.03mg/L,如果>1.03mg/L,则可以判断检测结果为阳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5统计学软件来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运用均数±标准差(x±s)来对ScysC、Scr等各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运用X2检验组间Scr阳性率和ScysC阳性率,以P<0.05表示差异显著。

2.结果

2.1 各组血肌酐和血清胱抑素C检测结果对比

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血肌酐和血清胱抑素C检测水平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各组血肌酐和血清胱抑素检测结果对比(x±s)

2.2 对照组和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组的Scr和ScysC阳性率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衰组的Scr、ScysC阳性率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2。

表2.对照组和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组的Scr和ScysC阳性率对比[n(%)]

3.讨论

肾脏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肾小管的分泌功能和重吸收以及肾小球滤过来实现的,尤其是肾小球滤过,在一定程度上与肾脏功能的好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常情况下,临床上运用肾小球滤过率(GRF)来对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进行表示,在对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测定时,菊粉清除率作为一种金标准,虽然准确性较高,但是在测定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并且方法比较复杂,无法在基层医院推广[1]。血清胱抑素C作为小分子的一种蛋白质,也是一种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产生于机体的核细胞内,具有恒定的产生率,血液循环中的血清胱抑素C通过肾小球滤过被清除,也是对肾小球滤过率变化进行反应的一种内源性标志物[2]。有研究发现,血清胱抑素C作为肾小球滤过率的一种标志物,相比较血清肌酐而言,血清胱抑素C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为(2.45±1.13)m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66±0.12),说明在肾脏功能损害的情况下,可以将血清胱抑素C作为对肾小球滤过率功能进行评价的一个可靠指标,这一结果与王红练[3]等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血清胱抑素C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是分子量较低的一种碱性蛋白质,其中管家基因为血清胱抑素C的编码基因,具有较低的分子量,可以从肾小球滤过膜中自由通过,由近曲小管完全分解和重吸收,因为肾小管不会分泌血清胱抑素C,所以血清胱抑素C的产生不会受到溶血、炎症反应、三酰甘油以及胆红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且与肌肉量、年龄以及性别等无关[4]。有报道显示,在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中,血清胱抑素C监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儿童肾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5]。在本次研究中,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肾病综合征和慢性肾衰组的ScysC和Scr阳性率均较高,说明相比较血肌酐而言,血清胱抑素C的检出率较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诊断肾脏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功能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这一结果与陈映[6]等研究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诊断肾脏疾病时,通过对血清胱抑素C的浓度进行测定来对肾小球滤过功能进行评价是敏感、可行的一个指标,并且操作快捷、简单、检测方便、容易标准化,是内源性肾小球滤过率的一种新标志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郭德跃,熊荣.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肾脏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4,12(9):54-55.

[2] 肖勇.血清胱抑素C、β-2-MG、Cr联合检测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4,11(5):375-377.

[3] 王彬.肾脏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9(1):58-60.

[4] 王红练.血清胱抑素C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2,15(4):3915-3916.

[5] 陈玉米.血清胱抑素C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的临床研究[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16(3):89-90.

[6] 陈映.96例肾脏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检测结果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2):151-152,159.

文章编号:1006-6586(2016)01-0011-02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肌酐肾小球肾脏
保护肾脏从体检开始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3种冠状病毒感染后的肾脏损伤研究概述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哪些药最伤肾脏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凭什么要捐出我的肾脏
肌酐升高有何临床意义?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