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胶囊内镜对小肠钩虫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

2016-07-29石蕾杨春钟晓琳邓明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泸州646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肠消化道胶囊

石蕾 杨春 钟晓琳 邓明明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泸州 646000)



胶囊内镜对小肠钩虫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应用

石蕾 杨春 钟晓琳 邓明明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泸州 646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小肠钩虫病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对110例怀疑小肠疾病行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10例怀疑小肠疾病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中发现9例小肠钩虫病(8.1%),胶囊内镜检查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为小肠钩虫病的检查开创了一个新领域,并已成为诊断小肠钩虫病的重要手段。

关 键 词:小肠钩虫病 胶囊内镜 诊断

钩虫病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引起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征性,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以前诊断钩虫病主要靠临床表现及大便涂片找虫卵检查,阳性率低;随着胃镜的普及,钩虫病的诊断率明显提高;但对于小肠钩虫的感染始终缺乏有效的诊治策略,因此我们采用胶囊内镜这种无创安全的检测方法以期提高对小肠钩虫病的诊断成功率。本研究选用2013年8月~2015年6月,共110例因腹部疼痛考虑小肠疾病的患者给予胶囊内镜检查,在这些患者中我们共发现9例患者患有小肠钩虫病。回顾此结果我们可以对胶囊内镜检查在小肠钩虫病患者临床诊断的意义做一讨论。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所有9例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39~71岁,平均50.2岁;均为我科住院病患。入院后均常规给予电子胃镜及结肠镜检查,但均未发现明显出血灶。患者临床表现均为反复黑便、大便隐血试验(+)。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设备

我们采用OMOM胶囊内镜系统(重庆金山公司),整个内镜胶囊质量<5克,大小为25.5mm×12mm,内镜视野可达140度,放大比例可达8倍。整个系统由中心工作站、图像采集记录装置及微型内镜胶囊3部分组成,患者吞服微型胶囊内镜后,胶囊在消化道内随胃肠蠕动而不断下行,在下行过程中胶囊内置微型摄像机会每秒拍摄两张图片,并将图片信号传输至患者所穿着记录背心内,最后在中心工作站处理成连续影像。

1.2.2 检查流程

患者在行胶囊内镜检查前均详细告知检查可能出现的后果并签署同意书。于检查前2d开始嘱患者进流食,如患者同时伴有便秘情况则给予药物通便导泻处理。检查前一天晚饭后开始禁食,至检查前6h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或是甘露醇行彻底肠道准备,准备工作需至患者大便为无粪渣水样便为止,以免影响检查图片质量。胶囊吞入后2h方可进流食,一般4h后则可正常进食。整个检查时间约8h,在此过程中患者穿着数据采集背心自由活动,但应注意回避强磁场区以免造成干扰。检查期间如有不适可及时告知医生,所采集影像则由本科室两名高年资内镜医师进行分析诊断。

1.2.3 观察对象

所有患者消化道内阳性发现;中心工作站处理后影像的数量及质量;胶囊在消化道中停留及通过的时间;患者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2.研究结果

2.1 在110例胶囊内镜受检患者中,共有9例患者(8.1%)从十二指肠至末端回肠有长约0.5~1.5 cm的线样活虫体,呈白色、肉红色或暗红色,蚯蚓样蠕动或蛇样盘曲,数量从1条到数十条不等,散在或成堆分布。所在部位肠黏膜见散在点,片状充血(见图1、2)。确诊小肠钩虫病后均予阿苯达唑驱虫,补充铁剂、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治疗。1~5个月后随访,所有消化道症状缓解,贫血得到纠正。

图1.示小肠腔内见钩虫虫体

图2.示小肠腔内见红色钩虫虫体

2.2 110例患者完成全程检查时间约为310min~595min,胃内通过时间平均为68.5min,小肠内通过时间平均为345.3min。其中有102例顺利通过回盲瓣到达结肠,有2例由于留胃时间超过2h需以胃镜帮助胶囊送入十二指肠降段,后亦顺利到达结肠。有6例患者胶囊未达到结肠,其中2例因胶囊电池耗尽所致,4例则因小肠本身病变造成通过困难。到达结肠处患者均在3d内将胶囊排出体外,平均时间1.9d。有8例患者因肠液及肠内气泡等影响,所获部分图像有失清晰。

2.3 不良反应

所有患者检查过程中均顺利进行,检查前后无不良反应,未诉特殊不适。

3.讨论

小肠钩虫病是人体消化道寄生虫病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易感人群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在我国则主要见于黄河及淮河以南地区,对国民健康构成较大威胁[1]。钩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多在十二指肠、空肠上部,回肠也可见到。其在肠粘膜中不断咬附,吸取人体血液并留下多个出血点,还可导致肠道局部炎症及消化道功能紊乱,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黑便等临床表现,如虫体咬附活动损伤肠壁较大血管还可导致消化道大出血出现呕血,鉴别诊断相对困难[2~3],甚至需要剖腹探查以行鉴别。同时由于患者不断地失血,可导致体内蛋白质和铁质不断损耗,造血功能紊乱。在钩虫感染的患者中,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通常明显升高,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改变。

在整个消化道中小肠的检查一直是较难处理的问题,再加上钩虫病本身特点所致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征性,故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诊断率一直较低。本研究所采用的胶囊内镜系统可以像服药一样吞服故患者无痛苦、易接受。期镜下视野广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观察盲区,明显地提高了小肠疾病的诊断率。在本次研究发现的9例小肠钩虫病患者其胶囊内镜图像显示,钩虫感染小肠以十二指肠、空肠多见,末端回肠也可见,这与国内外学者报道结果相似[4]。胶囊内镜的检查下见到小肠钩虫虫体而确诊,通过药物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使患者避免遭受剖腹探查之苦。

在小肠疾病的诊断中,胶囊内镜系统由于安全无创、全程可视等特点使其在使用中得到了临床较好的认可[5~6]。对小肠钩虫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胶囊内镜检查费用昂贵,使其临床应用受限。因而对有明确无保护田间作业史、钩蚴性皮炎发作史、粪涂片查虫卵虽为阴性但仍高度怀疑钩虫感染的患者,在经济许可的情况下应行胶囊内镜检查,实在无经济能力者则可常规行实验性驱虫治疗。

参考文献

[1] 胡昌仁.人体寄生虫病 [M].第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74-75.

[2] 楼小英.肠钩虫病 10例误诊分析 [J].中国全科医学.2004.7(20):1496-1497.

[3] 高润霖.从 COURAGE 研究引发的思考[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8):689-690.

[4] 俞翁非,施昕,许英,等.钩虫病 41例临床分析.淅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5(12):772.

[5] Li XB, Ge ZZ, Dai J, et al.The role of capsule endoscopy combined with 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 in diagnosis of small bowel diseases [J].Chin Med J (Engl), 2007, 120 (1) :30-35.

[6] 郭永红,龙利民,王海琴,等.老年人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3):285-289.

文章编号:1006-6586(2016)01-0059-02 中图分类号:R532.12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小肠消化道胶囊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时光胶囊
观察消化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消化道早期癌前病变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后的护理干预
时光胶囊
一根小肠一头猪
养好女人小肠经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
聚焦“毒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