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与个性化教育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

2016-07-28丁秀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质性个性化考试

丁秀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报告中提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宗旨。”那么,什么是个性呢?

个性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心理特征。人的个性是在先天基础上由后天影响形成的,教育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个性化教育就是着眼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而实施的教育。它强调每位学生是独特的生命个体,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合理的教育训练和培养,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化教育既包括促进学生个性特点的形成,也包括促进学生个性某一方面发展到各个方面发展最终实现整体发展。个性化教育有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发现并尊重学生现有个性,二是提供有利于学生个性提升的外部条件。[1]

学生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要实施个性化教育,就必须构建一个与个性化教育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

评价分类

根据评价组织实施者的不同,可以分为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校内评价是学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组织进行的各种测试与评价,包括:单元测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等;校外评价是学生参加的校外考试机构组织的各种考试,包括:高考、中考等升学考试,各学段的学业水平考试,以及各种非学历的社会考试。

根据评价的功能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重在对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为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源,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的,一般以学习内容的一个单元为评价点,采用及时的反馈和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在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是对教学和学习全过程的检验。[2]有时候,一次测试可以承担不同的作用,对于前一阶段的学习是终结性评价,对于后一阶段学习又可发挥诊断性评价作用。目前我国中小学对学生的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

根据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分为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量化评价通常包括标准参照测验与常模参照测验,关注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公正性和客观性,曾一度为世界范围内盛行的评价工具和手段;质性评价是受哲学和社会学影响发展起来的评价方法,近30年来因其全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而受到普遍欢迎,包括平时的课堂行为记录、项目调查、书面报告、开放性作业等。

构建与个性化教育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的核心理念

构建与个性化教育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评价不单是教育教学过程结束时鉴别、筛选学生的手段,它更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每位学生都具有不同于别人的先天素质和生活环境,都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因此,评价必须立足于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评价不是为了检查学生的发展状况或具体表现,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鉴定出他们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要从对这些差异的分析中去判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发掘适合评价对象发展的教育方法,促进他们的发展和表现,让他们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逐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肯定的评价,促使学生在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中增强自信,发挥潜能。[3]概括为一句话,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构建与个性化教育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的建议

1. 更新教育理念,发现、挖掘每一个孩子的优点与长处

长期以来,从学校到社会,从老师到家长,普遍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是好孩子,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对于一个问题,老师给出的标准答案是唯一正确答案。这种理念影响、束缚了孩子个性化发展,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这要求我们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长处,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孩子的优点,我们能否挖掘孩子的长处,我们能否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美国前总统布什任职期间提出“不使一个学生落伍法案”,就是要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按照适合其发展的方面去发展,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们要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和优势,因势利导,“不拘一格育人才”。

2. 用多元评价的理念改造我们现有的考试

一个好的考试,应能够考出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潜质,鼓励和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4]。而现在,对于我们的大部分考试,不论是校内考试,还是校外考试,一般都是对学生所考科目给出一个总分,这一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众所周知,同样分数的学生得分、失分情况会有不小的差异,这种总分式评价很难反映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因此,我们需要用多元评价的理念改造我们现有的考试,改变传统的“一张纸上写几个数字”式的分数报告单,运用现代教育测量技术,对考生考试作答信息进行详细分析,向考生提供能够反映其知识、能力、特长和潜质的诊断性评价报告,让考生知道自己掌握了学科要求的哪些知识,哪些方面是强项,哪些方面是弱项,哪些方面需要加强,适合向哪个方向发展,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考试更好地为个性化教育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3. 充分发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目前,我国的学生评价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在学生评价体系中,终结性评价除了能够用于评定学生成绩、对学生进行反馈外,还能对学生的技能和能力进行证明,并能确定随后教学的起点,确实有着独特的重要地位。但是,仅有终结性评价还远远不够,必须充分发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作用,才能改善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诊断性评价检查学生知识、能力准备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诊断不限于辨认学生的不足或问题,还包括对各种优点和特殊才能的识别。使教师了解学生,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得到最充足的帮助,使每一位学生都可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肯定的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检查学生的发展状况,及时了解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强化、调节和引导学生朝着预定目标发展。形成性评价可划分为每一课的形成性评价、每一单元的形成性评价和每一学段、每一学期或学年的形成性评价。每一课的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倾向和面部表情做出判断,以反馈、调节教学的进度和方向;单元级形成性评价是单元学习结束教师根据形成性测试,判断预期目标达成情况,并通过反馈、矫正进行补充教学;学段级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学年或期末考试,教师判断学生在哪些知识领域有何种困难,从而安排特殊补充教学,或通过布置假期作业起到补救的作用。[5]

只有充分发挥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作用,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使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 建立“内容—行为”对应的课程目标体系

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我们初步建立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明确了各学科、各学段的学习内容,明确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但是,目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程度的原则性、抽象性和概括性,是一个“宏观”目标,缺少具体的、可量化的学业水平标准,缺乏完整的、可操作的课程目标体系,很难把它作为学生评价的直接依据。我们必须建立“内容—行为”对应的课程目标体系,这既包括各学科各学段的学业水平标准和学习目标,也包括各个学习单元的学习目标,还应包括常规参照题库,使测试能够与学习目标相对应,以便教师能够迅速统计出发生各种错误的数量以及知道哪些学生没有达到哪些目标,并根据测试提供的反馈信息,组织学生二次学习,进行针对性矫正。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与个性化教育相适应的学生评价体系。

5. 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在学生素质结构中,大部分都具有内在性、模糊性的心理因素,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学习兴趣、情感体验、价值观等,想用精确的数值描述这些模糊现象,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因而近30年来,质性评价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方法。近年来,质性评价方法在我国也逐步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和认可,并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大力倡导的评价方法。目前,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现性评价、情景测验、行为观察等质性评价方法已在各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得到普遍推广和运用。但是,我们强调质性评价并不是否定或排斥量化评价,实际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各有特点和优势,也都同时存在着不足。因此,我们应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并在实施时根据评价的实际需要合理运用,才能达成最佳评价目标,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6. 改革完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高校招生考试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连接点,在学生评价体系中具有非常独特的重要作用。对于现在的高考制度,社会普遍认为:一要坚持,二要改革。笔者认为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改变传统的以招生学校为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单位,代之以招生专业类别为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单位。学校针对不同的专业类别提出相应的招生考试要求(可以包括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学科成绩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质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专业类别,体现学生个性与学校专业要求的紧密结合。在这方面,北京市2010年已经开始在高职招生中进行探索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次,采取分类考试,对不同类型的高校、专业采取不同的招生考试办法。例如:对普通本科专业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实行不同的考试招生办法,对全国顶尖高水平大学以及一些高校的优势特色专业进行完全自主的考试招生试点,对艺术、体育等特殊类型专业采取适合其选人需要的考试招生办法,等等。再次,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质理性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强化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获得适于自己特点与潜质的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后,进一步完善考试的内容与形式,使考试具有更多的评价内涵,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潜质、特点,以便高校选拔、选择适合自己培养的学生。

总之,个性化教育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已经成为时代的共识。构建新的学生评价体系在实施个性化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更新理念、形成共识、整体设计、多方联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利于个性化教育实施的环境,才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猜你喜欢

质性个性化考试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从量化机制到质性建构——情绪话语分析刍议
AIDS患者内心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维医治疗涩味黏液质性风湿性关节炎85例
你考试焦虑吗?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