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2016-07-28蒋兰
蒋兰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诸多理论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广度和实现多样化打开了思路,也提供了更为有效便捷的方法,有助于大学生明心建信,励志成才。心理状态是思想状态的基础,思想境界是心理环境的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概括了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精神面貌,部分心理学理论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教育领域有积极的应用空间。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3-04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概括了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精神面貌
心理学是一门现代科学。心理学研究发现,人脑是通过认识、情感、意志来反映客观现实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和方式。其中,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态度被称作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它包含了一个人对自己、社会、世界的看法和态度,是个体从事各项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们行为的方向。个性倾向性随着一个人的成熟与发展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处在青年初期的大学生有其独特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面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描述将为广大师生提供教育、管理和发展的参照标准。
1.情绪积极稳定,情感丰富深刻
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稳定的积极心境是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及找到健康正确的情绪宣泄渠道是其中的有效途径。心理健康的大学生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主体心境是愉快、乐观和平静的,且能恰当地表达情绪。而且,要通过多种活动致力于开发学生的高级情感体验,如与社会需要相联系的社会性情感、集体归属感等,并能够提高大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甄别与感受力,在学习与生活中积极创造真善美。
2.社会适应良好,人际关系和谐
帮助大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促其适应社会并积极融入其中是思想教育工作的使命之一。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对社会发展与变革具有政治敏锐性,怀有与社会发展愿景相一致的理想与愿望。在环境不利时,不会轻易自暴自弃,也不会只会怨天尤人,而是从解决问题的视角出发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适应环境,积极改造环境。对周边同学有积极的交往态度,掌握一定的交往方法与技巧,能够对他人保持宽容尊重、关心团结、和睦友好和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
3.意志品质与自我意识积极发展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发展进步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大学生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都将获得协调发展,行为的计划性、连贯性和统一性都将取得长足发展。这一时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契合学生心理机能的提升要求,充分尊重他们在活动中的自主性,通过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培养他们远大的抱负、坚定的信念、较强的独立创造能力和实践精神。
4.心理活动符合身份角色特征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当是充满青春活力、朝气蓬勃、勇于探索、积极向上、勤学好问的。当其太过于优柔寡断、举棋不定、消极避世和抑郁寡欢时,教育者应该进行疏导和干预。
二、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对部分心理学理论的借鉴
1.关于精神分析理论的借鉴
精神分析理论是当代心理咨询的重要理论基础。它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中,人格结构论和早期经验论对当今教育界仍有深刻的引导意义。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本我是无意识的、盲目的,受到快乐原则的支配。自我的作用是约束本我的盲目冲动,受到现实原则的支配。超我代表人格中的道德原则,顺应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升华的规律。所以,日常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应当意识到个体人格结构的复杂性和相互的作用力,帮助学生学会克制不良情绪,发掘道德潜质,达到控制自己情绪波动的境界。
2.关于行为主义理论的借鉴
行为主义认为,异常行为与正常行为一样,都是通过学习训练而形成的。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类的思想及由其支配的行为是可以被控制和改变的。借助积极强化可以使其巩固下来,如奖励等。借助消极强化可以使其改变甚至消失,如惩罚等。所以,教育者对学生言行的评价和奖惩反馈是极其关键的引导因素。
3.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借鉴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充分相信人的潜能,在人的发展上强调内化与引导,相信人具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本性。人的发展本能能够在现状与理想之间架起“桥梁”,如果教育者能够将关怀、信任、认可、尊重、喜爱等积极态度传递给学生,将会激发他们“健康自我”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具有更加优秀的言行。
三、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思想教育中的应用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心理本质的理论认为,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处于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复杂系统中。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实践活动朝着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所以,心理状态是思想状态的基础,思想境界是心理环境的深化。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教育领域有着积极的应用空间。在此,主要简述三种方法。
1.自我修养法
自我修养法是指大学生有能力通过自我反省、自我反思、自我改造,通过对自己言行的再认识和再评价,不断改造自我,提升思想认识水平的方法。高等教育的精髓所在就是教会大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所以,教育者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修养上的提升空间,鼓励学生要善于将自我作为评析的对象,严于解析自己,敢于打破固有习惯,寻求积极发展。
2.谈心谈话法
谈心谈话是一种双向的交流活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领域和思想教育领域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个体的个性特点和问题属性,与其面对面交流进行思想行为干预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有效的谈心谈话除沟通思想、交流感情之外,还应发挥增强信赖、心理调适、人际支持等作用。在谈心谈话前,首先,教育者应充分了解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状态,明确谈话的目的和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是在谈话过程中要秉承尊重、平等的观念,使“讲道理”能够变得生动且有理有据,推心置腹,并最终让对方产生“心悦诚服”的感受。
所以,对于教育者来说,掌握生动的语言艺术和合理的谈话程序很重要。在建立信任感之后再进行谈话,在取得思想上的共同点之后再讲分歧点,在适当肯定对方价值后再讲不足与缺点,都将产生更佳的沟通效果。
3.疏导教育法
疏导教育法是对学生的思想问题先疏通再引导,允许学生充分表达各种意见与观点,经过分析和研究,找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疏通与引导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的,疏通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引导是疏通的必然选择。所以,在没有充分疏通与解析的前提下直指“事端”,就会陷入就事论事的误区,无法触及学生的思想误区,就不会达到教育效果。所以,做到疏导结合、入情入理,才能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张再兴.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3]李忠军.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研究方法与实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朱孔军.大学生管理理论和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