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玉堂:一圪垯垯秧歌满沟

2016-07-28王克文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安塞秧歌嗓音

文/王克文



陕北民歌系列故事之三

贺玉堂:一圪垯垯秧歌满沟

文/王克文

贺玉堂生于陕西省安塞县。曾经参军,转业后先后在安塞法院、安塞县文化局任职。他从小酷爱民歌,练就一副金嗓子。1986年贺玉堂在首届中国民歌音乐比赛中获演唱二等奖,创作三等奖,被命名为“民歌大王”。先后参加了《黄土地》、《黄河》等 70 余部影视的拍摄、配插曲工作。

他的歌声高亢激越,优美动情。经专家测试,其发音高度为高音F,比举世闻名的帕瓦罗蒂的高音C高出三度。一曲《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水流千里归大海》无不真切感人,令人心摇魄动,荡气回肠。贺玉堂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陕北民歌。经他收集整理、创作改编的陕北民歌达千首之多。2013年12月11日,贺玉堂病逝于陕西安塞,时年65岁。

在陕西安塞,许多人叫不出县长的名字,但民歌大王贺玉堂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平日里人们说到他均不称其名,而称为“大王”。

陕北是民歌的海洋,千百年来陕北民歌陪伴着这块土地上的父老乡亲走过了沧桑历史。在陕北,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歌手,每个乡都有自己的歌王,贺玉堂能从成百上千的民歌高手中脱颖而出,绝非易事。

嗓音亮、表情好,一口气能唱20秒

贺玉堂出生在山峦叠嶂的安塞县。1968年,他穿上军装,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两年后,贺玉堂转业到地方,做了法官,历任审判员、庭长等职。由于唱民歌出了名,1985年他被调到县文化局。如今,年近古稀的他早已退休在家,但他演唱民歌的活动从未停止过,不仅在县上演出不断,而且外出演出频繁,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贺玉堂唱民歌可谓大器晚成。在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里,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民歌小曲是被禁唱的。那个时候,贺玉堂只能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哼唱几句。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民族民间文艺得到蓬勃发展,民歌才逐步走上了繁荣兴盛的新时期。1984年,延安地区举办了第一届陕北民歌大赛。在高手如林的参赛选手之中,憋了几十年的贺玉堂大显身手,以一曲《看妹妹》技压群雄,名登金榜。从此,陕北人都知道安塞出了个贺玉堂,称赞他“嗓音亮、表情好,一口气能唱20秒”。此后,贺玉堂的歌声走出了土窑洞,走进了现代城市的大舞台。1986年,在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大赛中荣获二等奖;1988年,陕西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民歌大王贺玉堂》演唱专辑;1993年,陕西省文化厅授予他“民间文艺家”称号;2009年,他被命名为陕北民歌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总之,贺玉堂出了名,而且出了大名,30年里他为70多部电影、电视剧演唱过插曲。

爷爷是秧歌把式,岳父也是民歌迷

贺玉堂嗓音嘹亮,音色纯正,音域宽广。他演唱的陕北民歌属原生态唱法,色彩鲜明,个人风格突出,在众多陕北歌手中独树一帜。据说,曾有一位酷爱陕北民歌的专家对贺玉堂的嗓音进行过科学测定,认定他的音高比正常人的嗓音高出八度左右。与其他专业不同,唱歌首先需要有个好嗓子,嗓子不好,再刻苦也白搭。从这个角度看,贺玉堂确实是个天才了,但天才的成长离不开培育他的土壤,在贺玉堂成长的道路上,身边始终围绕着一群优秀的民歌手。

他出生在一个十分贫穷的人家,爷爷挑担逃过荒,父亲出门揽过工。就在他出生不久,母亲就撒手人寰离他而去。家里娃娃多,难以抚养,父亲一跺脚,就以一斗高粱的价钱将他卖给了临村一个姓贺的人家。贺家没儿子,自然把贺玉堂当成掌上明珠,爷爷贺加彪连晚上睡觉也要把他搂在怀里。爷爷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秧歌把式,村里年年闹秧歌时都担任伞头。陕北人对秧歌伞头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但嗓音要好,还要有随编随唱的本事。贺玉堂如今还记得,每当爷爷搂着他时,就会哩哩啦啦地唱起来,好像肚子里的歌一辈子也唱不完。

贺玉堂8岁时就订了娃娃亲,岳父也是个民歌迷,头一次同贺玉堂见面,就是一首秧歌:一圪垯垯葱,一圪垯垯蒜,一圪垯垯婆姨一圪垯垯汉,一圪垯垯秧歌满沟转,一圪垯垯娃娃就撵上看。

有人说,在这样一个民歌的海洋里,贺玉堂从小耳濡目染,加上他那一副天生的好嗓音,不成名才怪哩,其实更让人佩服的是贺玉堂对民歌和生命的热爱。1980年,正值中秋佳节,贺玉堂骑着自行车带着姐姐从县城出发去延河湾看望父母。行至崖窑沟时,突然从山上滚下来一块拳头大的石头,不偏不斜正砸在贺玉堂的头顶上,打破了他的天灵盖。医生用一块特制的玻璃钢补住了他头上的洞,人们说,这下贺玉堂的唱歌生涯该结束了吧。可说来也怪,贺玉堂不但还能唱歌,而且嗓音比以前更加嘹亮。

带动一个地区民歌的发展

贺玉堂是一位著名歌手,但其影响力已远远超过一个歌手的能力。有人说,他能激发起人们对民歌的浓烈兴趣,甚至能带动一个地区民歌的发展。

可以说,当下贺玉堂是桃李满天下,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热心演唱民歌的群体。以安塞县为例,从2002年开始,县上每隔两年就举办一次陕北民歌大赛,每次参赛的歌手都有100多人。2004年至2007年,安塞调集全县专业和业余民歌手,精心打造了《陕北民歌史诗·信天游》和《陕北风情歌舞 庄稼人》两台大型民歌晚会。这两台晚会连续演出60余场,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对陕北民歌的发扬光大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很多地方掀起了唱民歌的热潮。后来,《陕北民歌史诗·信天游》还被调到北京参加了庆祝建国59周年的演出。

在这个唱民歌的热潮中相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歌手,其中不少人自称是贺玉堂的学生,如获得全国农民艺术节金奖的安塞民歌手王二妮、在安塞县首届陕北民歌大赛中获大奖的南联平、在陕西省首届陕北民歌大赛安塞赛区获得大奖的申祥丽、曾经在哈尔滨引起轰动的陕北民歌手曹玉宝等。

如今,贺玉堂虽然已年近古稀,但嗓音仍然嘹亮,音色仍然纯正,唱歌的感情依然饱满。他很干脆地告诉大家:“我,还要唱!”(原文载自《中国文化报》)

打樱桃

贺玉堂

阳啦婆啦婆上来哎嗨嗨,

丈二呀么丈二哎嗨嗨嗨高。

风嘞尘尘不动哎嗨嗨嗨,

天气好天呀么天气好。

哎嗨吆叫一声妹子哎嗨嗨,

去打樱哎嗨嗨桃。

红啦丹丹的樱桃哎嗨嗨,

满山呀么满山哎嗨嗨飘。

叫啦一声妹子哎嗨嗨,

打樱桃走呀么走一遭。

哎咳吆叫一声妹子哎嗨嗨,

去打樱哎嗨嗨桃。

樱啦桃好吃哎嗨嗨,

树难呀么树难哎嗨栽。

朋啦哎友好交哎嗨嗨,

口难开口呀么口难开。

哎嗨吆满肚肚的那个心事,

哎嗨嗨嗨难说出哎嗨嗨来。

He Yutang: Yangkos everywhere in the valley

猜你喜欢

安塞秧歌嗓音
金湖秧歌的传承和发展
富平村里唱秧歌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昌黎地秧歌
安塞剪纸
黄绮珊:我的嗓音为什么是这样?
富平村里唱秧歌
“世界嗓音日”——中央音乐学院嗓音研究中心在行动
2016年第七届友谊嗓音疾病诊治高级研讨班暨首期北京友谊医院嗓音检测和嗓音训练学习班通知
安塞油田长63储层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