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香沁入胡中情 文韬武略传国韵
——记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呼延梅文
2016-07-28高纯华
文/高纯华
梅香沁入胡中情 文韬武略传国韵
——记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呼延梅文
文/高纯华
呼延梅文,二胡演奏家、教育家,硕士,教授。现任西安音乐学院民族乐器系副主任(主持工作),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理事、中国二胡协会理事、陕西省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考级委员会考评专家,陕西省音乐教育考级委员会评委。她长期致力于二胡的教学、表演和艺术实践,注重教学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演奏风格倡导多元化。在管理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的过程中,强化学科建设,以长安乐派为旗帜,发扬地域文化特色的音乐风格和独特的演奏技术,与民乐系同仁们齐心协力,不断努力,力争再创辉煌。
“指下蓄汗水,琴中见真功”。这是胡琴大师刘明源先生对呼延梅文的赞誉。梅文从小受到父母喜爱音乐的影响,幼年时期就跟随中国音乐学院余奋扬教授学习二胡,为其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底;13岁她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跟随二胡演奏家、教育家鲁日融教授和王方亮先生系统研习二胡演奏法,并正式走上专业道路;1986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本科,并在1990年以优异的成绩保送西安音乐学院研究生,继续跟随鲁日融教授深造,在此期间,她在积累演奏实践经验的同时,钻研二胡的理论与教学法,满怀对二胡的酷爱和执着,1993年她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二胡成为她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的艺术人生也完成了从琴童到二胡演奏家再发展成二胡教育家的角色转化。
在演奏方面,梅文继承了二胡传统优秀演奏技法和风格,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的学习。特别是对刘天华和阿炳的作品研究颇深,强调弓法、指法、力度、速度、吟揉等要根据音乐的内容和情绪有序安排,在处理乐曲时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融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上都经过反复琢磨、吟味,形成其独到的处理手法。作为陕西籍的二胡演奏家,受“秦风唐韵”文化的熏陶,作为“秦派”二胡的代表人物之一,对陕西地方风格的二胡曲更是情有独钟。如演奏《秦腔主题随想曲》时,她紧抓特性音阶(降si或升fa),寻求秦腔特有的韵味;再如演奏《兰花花叙事曲》时,她超越二胡演奏的技术层面。仿佛摇身一变,化作兰花花的形象,用委婉激越的琴声述说着陕北高原的风土人情,讴歌兰花花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追求自由和光明的动人故事。传统文化和地域风情造就其鲜明的演奏风格,“走心”是其演奏中的最大亮点。
在教学方面,二十多年来,呼延梅文注重教学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要求二胡的教学、表演和艺术实践三者有序结合,教学效果显著。她指导的学生曾多次在全国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个人多次获得教学园丁奖及教学成果奖。她重视基本功训练,从学生的基本功入手,针对正确的演奏姿势、演奏方法,提出怎样抚琴练习、怎样科学的演奏练习曲及困难片段练习,强化学生基本功的练习。并针对完整的作品解决学生如何克服演奏中的恐惧心理,如何把握作品的风格,在作品中怎样科学的运用技术和方法的问题,提出教学的对象分类指导。对内容和方法进行拓展训练。她强调专业技艺力求精湛,演奏风格倡导多元化。呼延梅文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彰显秦派二胡的演奏特色,另一方面积极挖掘并整理地方民间音乐素材,不断丰富和拓展二胡的表现手法、探究曲目内容和技艺空间。并把二者相互融合的经验成功运用到了教学和表演的各个层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演出效果,在二胡演奏艺术的传承、发展中体现出不同层面的创新。
此外,她还参与“中国拉弦乐器——系列秦胡的研制与应用”实践,此项目在2008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并演奏协奏曲《曙光》大获好评。她的艺术足迹遍布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日本、新加坡、香港、台湾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3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并发行首张个人CD专辑《听琴》;多次受邀在CCTV录制国乐节目;曾获“国际ART杯中国乐器比赛”青年专业组优秀表演奖。荣誉和奖项是她多年来对二胡事业付出的回报,也是新征程的开始。
梅文在自己心爱的二胡演奏及教学上持之以恒、不断钻研,尤其是对陕西二胡音乐风格的诠释,体现出她对故乡眷恋的情怀,更显示出了传统音乐在她演奏之中的深厚积淀。她用心奏出胡中情,用琴声展示出中国音乐的意韵和文化。她坚持演奏、教学、实践同步走,努力提升自己在教学方面的经验,用实干的精神以及严密的教学思路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二胡新人。
除了在二胡专业上的成就以外,呼延梅文在管理方面也显示了自己的才华。从2004年起,她就担任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主任一职,主管教学和艺术实践,参与秦胡改革工作,参与开设“民族交响乐队训练与表演课”。此课程于2007年被教育部正式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填补了西安音乐学院无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空白。2004年至2009年之间,国内外重大艺术实践演出场次达百余场。2006年,民乐系被评为学院的重点学科系,作品创作以及特色教学成果均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2009年被明确定位为特色学科;2012年,系里的民族器乐教学团队获批为陕西省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民乐系始终坚持学校提倡的突出地域风格特色理念,着重发扬打造“秦派二胡”、“秦派古筝”两大特色,并成立了秦派二胡研究室、秦派古筝研究室,研究积累资料、作品。
2012年下半年,学院做出人事调整,由呼延梅文担任民乐系副系主任(主持工作),开始全面负责全系的工作。主持工作三年以来,她在坚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团结全系同仁,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民乐系的建设发展可谓全面开花。
教学方面,完善了民乐系本科以及研究生专业的教学大纲;完善民乐系教学方案和培养计划,为逐步实现学分制做准备;实施专业教师教学计划电子化管理;实行民乐系师生教学双签制度,督促师生们按时上好专业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2年,民乐系民族器乐教学团队获批为陕西省本科教学工程项目。
学科建设方面,在原有的弓弦乐、弹拨乐、吹打乐、理论与创作教研室的基础上,增设室内乐教研室(合奏课教研室)。增设了重奏类的课程,包括丝弦五重奏、阮族合奏课、弓弦乐合奏课、弹拨乐合奏课等。极大地丰富了重奏合奏课教学。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大量引进优秀的青年人才,包括笛子、二胡、古筝、板胡专业的青年教师,完善了教学团队的结构,补充了新鲜血液。民乐系坚持学校提倡的突出地域风格特色理念,着重发扬打造“秦派二胡”、“秦派古筝”两大特色,并成立了秦派二胡研究室、秦派古筝研究室,研究积累资料、作品。近两年来,对“长安笛派”和“平湖派琵琶艺术”进行了梳理传承。成立了3个处校外艺术实践教学基地。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举办音乐会,有计划地派遣青年教师“走出去”学习,为青年教师的继续深造提供优越的条件。她大力扶持和提携青年教师,通过教学公开课来展示民乐系青年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科研方面,国家级、省级项目频频成功立项。2012年,“民族管弦乐训练与实践课”获批国家级精品共享课程;省级课题《陕西文化产业传播战略研究》《高等音乐院校民族室内乐教学创新研究》《民族器乐室内乐教学实践探索研究》《关于王沂甫先生扬琴艺术演奏技巧和风格特色的深探与延续性研究》等项目均已结题或立项成功;省级教改项目《基于民族器乐创新人才培养》、《高等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民族管乐室内乐教学改革与研究》均已成功结题。
在国内重大赛事中屡创佳绩。2014年,民乐系2010级琵琶学生乔子琪(导师:赵静)获得专业少年组银奖,这是我院民乐系在历届文华奖比赛中所取得的最好成绩。2015年,民乐系2014级研究生唐进(导师:赵新芝)荣获扬琴组第二名,这是我院学生在该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在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中,民乐系的西安鼓乐组合和陕北大唢呐组合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这三项比赛的殊荣,均为民乐系在历届高水平大赛中所获得的最高奖项。
对于民乐系的发展,呼延梅文有着自己的设想。她倡导高端和复合型人才共同培养,一方面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举办教师个人音乐会,保持良好演奏状态;另一方面积极与社会合作,建立更多的教学实践基地,创造更多的艺术实践的机会,为学生提供艺术平台。根据课程设置做相应调整,多设一些学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主要是加大艺术实践课的量。专业课采取导师遴选制度,让学生在四年学习生涯中多跟几位老师学习,拓宽他们的演奏风格和水平。并且强烈呼吁在专业设置上设立民乐系的低音专业,重视打击乐专业和小专业建设,促进整个专业的平衡发展。
“梅香沁入胡中情,文韬武略传国韵”。呼延梅文凭借其精湛的技艺和沁人心扉的艺术感染力,在二胡领域中脱颖而出,又在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的管理中施展其艺术化的领导才能。她用心灵和艺术创新演奏、教学及“治系之道”,传承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弘扬特色的地域音乐文化。衷心希望她在今后的演奏、教学、管理工作中继续努力,实干奋进、精益求精、再创辉煌!
The scent of plum blossom deep inside the erhu emotions, and the civil and military strategies expresses the national senses——the educator and erhu player Huyan Me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