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对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7-28宿喜萍陈多珍王锡莹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灌肠盆腔口服

宿喜萍,陈多珍,王锡莹

(1.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对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宿喜萍1,陈多珍2,王锡莹2

(1.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目的 探究“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对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样本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中药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安全,副作用小,不会增加额外经济负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中药;保留灌肠;女性慢性盆腔痛;盆腔炎性疾病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选择标准

1.1.1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入住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妇科病区的慢性盆腔痛患者42例,另选取同期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同症患者38例,共80例。将所有病例按照随机分组表进行分组,单号分入治疗组(40例),双号分入对照组(40例)。治疗组年龄26~48岁,平均(38.5±2.3)岁;病程1~8年,平均(3.2±1.4)年。对照组年龄22~49岁,平均(37.4±2.4)岁;病程1~9年,平均(3.4±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1.2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和《妇产科学》[4]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均表现为:下腹坠胀、伴腰骶部胀痛或臀部疼痛,性交痛,经行量多,经期延长,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赤白兼杂,并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舌质暗红,有瘀点瘀斑,苔黄,脉弦滑,部分伴有月经失调、神疲乏力及久婚不孕。妇科检查:子宫后倾后屈,轻压痛,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输卵管炎症时,在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及条索状物并有轻压痛;盆腔结缔组织炎症时,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在盆腔一侧(两侧)扪及包块,伴压痛。部分患者伴有骶韧带增粗、触痛。B超常提示盆腔积液。

1.1.3排除标准 不符合以上诊断标准者;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者,子宫内膜异位症需手术者,盆腔内巨大包块者;妊娠期或近期准备妊娠者,哺乳期者;合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对灌肠无法耐受或不愿接受灌肠治疗者;近期采用同类药物治疗者。

1.1.4医护人员培训 因研究对象分布在两个医院,为保证结果的可比性,我们对参与研究的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确保诊断标准、用药方法、日常观察及记录等完全一致。

1.2研究方法

1.2.1疼痛量表 包括一般情况、疼痛及伴随症状、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婚育史及家族史。疼痛量化标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ing,VAS)。

1.2.2心理评估量表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焦虑状态评分,在入院第一天及出院前一天由护理部填写。

1.2.3药物治疗 对照组(单纯中药口服治疗)以清热利湿化瘀止痛为主,基本方:吴茱萸6 g,赤芍15 g,鸡血藤10 g,红藤10 g,败酱草15 g,蒲公英10 g,元胡6 g,丹参12 g,三棱6 g,莪术6 g,夏枯草12 g。小腹冷痛者加桂枝、小茴香、肉豆蔻以温阳散寒;腰骶酸痛者加桑寄生、杜仲、续断、狗脊;久病体虚者加黄芪、党参;腹中结块者可酌情配伍丹参、三棱;输卵管堵塞不通者加穿山甲、路路通通络止痛。根据临床辨证随症加减,水煎服,共7剂,每日一剂只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组(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组方:荔枝核15 g,吴茱萸6 g,赤芍15 g,鸡血藤10 g,红藤15 g,败酱草20 g,蒲公英15 g,元胡15 g,丹参15 g,三棱15 g,莪术15 g,夏枯草15 g。加水1 000 ml煎至100 ml,降温至(35±5)℃。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取侧卧位,行灌肠治疗。灌肠完毕保留0.5~1小时,1次/天,共7天。两组治疗均以7天为一疗程,经期不做任何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效果,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1.2.4心理干预 治疗组心理干预步骤如下:(1)签订入组实验委托书后,由护理部指定两名护士(心理咨询培训合格人员)进行该实验。(2)治疗由两位护士进行,灌肠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3)治疗后再由两位护士进行量表统计。疏导不安情绪:患者因灌肠治疗的特殊性,易产生羞耻感,不愿意接受此项操作,出现情绪波动,治疗时护士要随时观察患者情绪变化,给予解释、安慰和鼓励;在灌肠前、中、后指导患者放松,避免过度紧张引起便意而导致灌肠液无法停留在肠道内。沟通转移注意力:灌肠时主动和患者沟通,转移其注意力,保证灌肠顺利进行;在转移患者注意力的同时,询问其感受,并予以评分,主动引导患者倾诉心中的郁闷,减少其对灌肠的关注度。宣教提高依从性:向患者介绍灌肠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灌肠方法,介绍灌肠的优势,鼓励其积极配合,提高依从性。

1.2.5观察指标(1)临床症状:疼痛、带下、月经的量色质及舌脉变化。(2)妇科检查:宫体压痛、附件增厚、条索、包块、压痛等的变化。(3)辅助检查:盆腔积液的变化。(4)焦虑及疼痛量表评分。

1.2.6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1.3疗效观察

1.3.1疼痛评估标准 <4分:无疼痛或轻微疼痛;4~5分:有疼痛并影响睡眠;6~8分: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

1.3.2心理干预效果评价 分4个维度,即严重焦虑(>29分),明显焦虑(15~29分),存在焦虑(7~14分)和无焦虑(<7分)。

1.3.3临床表现判定标准依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5]确定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妇科检查、辅助检查均显示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辅助检查有明显改善;好转: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有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无改善。以治愈、显效、好转计算总有效率。

2结果

2.1两组治疗后疼痛评估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疼痛评估结果比较(n)

2.2心理干预对患者焦虑状况的影响(见表2)

表2 两组焦虑状况比较(n)

2.3两组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疗效比较(n)

3分析与讨论

3.1中药口服联合保留灌肠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优势中医古籍无慢性盆腔疼痛之名[6],根据其特点,可散见于“妇人腹痛”“癥瘕”及“带下病”等病证中。《金贵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云,“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中医认为,引起女性慢性盆腔痛的病因主要为湿热瘀结,经行产后,余血未净,湿热内侵或金刃损伤留瘀,瘀血与湿热内结,滞于少腹,日久发为本病,其主要病机为湿、热、瘀邪蕴结子宫、胞脉、胞络导致冲任气血失调,湿性缠绵,故腹痛反复难愈。本研究选取患者为湿热瘀结证型,故治疗时,以清热、利湿,逐瘀、止痛为主要原则;口服组方与灌肠组方相似,其中:红藤、败酱草、蒲公英、夏枯草、鸡血藤重在清热,利湿,逐瘀;配伍吴茱萸、元胡、三棱、莪术以破瘀散结止痛为辅;赤芍、丹参可活血化瘀,解痉止痛。全方合用,共奏清热、利湿、逐瘀、止痛之效。

西医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多以抗感染为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加之盆腔组织药物浓度较低,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通过“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对女性慢性盆腔痛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在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方面,中医内外治法相结合的效果更加显著。也有相似临床研究[7]发现,“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

本研究通过辨证论治,临证加减,使用中药方剂,利用传统方法浓煎成保留灌肠剂型,通过直肠给药。药物进入直肠后主要通过以下3种形式发挥作用:(1)通过直肠中静脉、下静脉和肛管静脉,绕过肝脏直接进入大循环,避免了首过效应与胃、小肠对药物的影响;(2)通过直肠上静脉,经门静脉进入肺脏代谢后,再循环至全身;(3)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后,利用乳糜池、胸导管进入血液循环。中药药液进入直肠后,扩散至盆腔,可起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少炎性渗出、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及缓解疼痛的作用。中药保留灌肠是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与传统口服汤剂相比具有方便、快捷、实用、安全和痛苦小的优点;与现代静脉给药相比具有痛苦小、安全性高、临床操作方便有效的优点,既解除了患者的痛苦,又节省了治疗费用。

综上所述,“中药口服+保留灌肠”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具有双管齐下、内外结合、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痛苦小、实用、方便且效果肯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2心理干预对女性慢性盆腔痛患者的作用

长期疼痛、疾病反复发作等会引发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害怕及担心等,甚至出现情志失衡现象,对康复产生负面影响。适当的心理干预有推动早日痊愈的优点。本研究对40例女性慢性盆腔痛患者于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在增加与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同时,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向医生传递信息,给予及时疏导;重视健康宣教,使患者增强了治疗积极性,并缓解其负面情绪。对照组未采用心理干预,其因疾病产生的心理问题,虽然在治疗后随病情好转有所缓解,但仍旧存在。因实验设计的原因,未将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以后的研究可将心理干预作为主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对比分析。综上所述,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干预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因在灌肠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使得患者对该疾病的认识及转归有深入的了解,因此效果更佳。

[1]Neis K J,Neis F.Chronic pelvic pain:cause,diagnosis and therapy from a gynecologist’s and an endoscopist’s point of view[J].Gynecol Endocrinol,2009(25):757-761.

[2]蒋建发,孙爱军.浅谈女性慢性盆腔痛诊治[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10):689-693.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陈贵廷,杨思.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

[6]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7]方瑞华,王伟珍.中药灌肠结合口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2):233.

R711.33

B

1671-1246(2016)13-0149-03女性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指非周期性,持续达6个月及以上的盆腔、前腹壁(脐周或脐下)、腰骶部或臀部疼痛[1],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慢性盆腔痛病因涉及女性生殖、泌尿、消化、骨骼、肌肉多个系统及神经精神因素异常等数十种疾病,但目前的研究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间质性膀胱炎、肠易激综合征、盆腔炎性疾病和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是引起慢性盆腔痛的最常见病因,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存在[2]。该病除具有复杂的病因外,还有病程长、难愈、易复发的特点,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使其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为此,笔者对近年来收治的女性慢性盆腔痛患者采用“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同症患者进行对比,旨在分析“中药口服+保留灌肠+心理干预”对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灌肠盆腔口服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